撰文 | 孟亚旭
“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日前,荆州市委书记吴锦在一次会议上提及了“关公铜像搬迁”一事。
吴锦是荆州“新面孔”,他于一个月前刚刚履新荆州市委书记。他到任不久,荆州全市开展了“思想破冰”活动。
“关公像”
不妨从“关公像”看起。
2020年9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有关问题的通报》。
通报中提到,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通报明确,湖北省住建厅要结合职责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荆州市做好巨型关公雕像项目整改。
2020年11月,央视焦点访谈发布了荆州关公雕像调查,称该雕像未获审批,相关部门在两年建设中不闻不问,“雕像违法建设问题显而易见,但相关职能部门却没有履职尽责,追究企业责任,导致雕像的违建问题至今无人提及”。
当时还提到,关公义园已经开门营业四年,关公像作为景区核心景观吸引游客,但经营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总收入不到1300万元。而在建设中,仅关公雕像就花费了1.729亿。
最近,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日前开始拆卸转移,搬移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巨型关公像教训深刻》一文,称一个高达57.3米“未经规划许可”的雕像,究竟是如何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的?当地主政者是否依法依规用权?监督管理者的主体责任是否履行到位?
刚履新的荆州书记吴锦谈“关公像”
巨型关公雕像也引起了荆州市委书记吴锦的关注。
日前,在全市“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主题活动工作会议上,吴锦说,“我们有的干部只揽权不揽责,遇事先从‘免责甩锅’出发。属地责任被滥用,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工作‘互为前置’造成过程损耗。”
“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吴锦说,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去争取相关政策,进行点状调整,不严格把关、听之任之,最终造成现在我们都不想看到的最差选项。
他说,应勇同志强调,干部存在的价值是解决问题,决不能让干部自身成为问题。要坚决破除责任担当推卸软化之“冰”,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勇于打破思想禁锢、敢负责、有担当,只要有利于地方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支持,就要全力去做好。
吴锦,男,汉族,湖北红安人,1969年10月生,大学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公开资料显示,他长期在湖北工作,担任过天门市委书记、黄石市市长等,2021年8月7日刚刚履新荆州市委书记。
应勇灵魂拷问:荆州很痛苦、荆州不能塌
吴锦到荆州不久,全市便开展了思想破冰活动,背景是今年7月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的一次调研。
7月14日至15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赴荆州市的松滋、公安、石首、江陵等县市区调研。
在那次调研时,应勇强调,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同样也是荆州最大的实际,是荆州最大的问题,荆州必须加快发展。“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对荆州来说,尤为重要、尤为突出。”
应勇要求,荆州要推动干部从理念、思想、文化、习惯上转变作风,守朴拙、戒机巧,守笃实、戒虚浮,一切从事业出发,从群众立场出发,从怎么样为群众、为当地把事情办好办成出发,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8月24日,荆州全市召开“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活动工作会议。
在会议上,吴锦强调,坚决破除政治站位模糊弱化、思想观念陈旧僵化、责任担当推卸软化、标准质量应付矮化、进取精神疲沓钝化、服务意识被动淡化、工作作风漂浮虚化等思想坚冰。
8月28日,吴锦还在《荆州日报》上刊发了署名文章。
文中提到,应勇同志先后六次到荆州指导调研,发出了“荆州很痛苦”“荆州在哪里”“荆州怎么办”“荆州不能塌”等振聋发聩的“灵魂拷问”,饱含了应勇同志对荆州发展的关注、关心、关爱。
吴锦写道,开展“铁牛型”(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干部调研选拔,扎实开展“三个一批”,即提拔重用一批、调整停免一批、追责问责一批,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出来、用起来、立起来。
“曝光和问责一批认识模糊、工作消极、反响恶劣的反面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除了吴锦之外,荆州市市长周志红,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段昌林,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守卫,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凯,荆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汤同新等都撰写了署名文章。
李凯在文中写道,领导干部若不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就难以治愈进退失据的“荆州痛苦”,就难以消除“荆州在哪里”的迷茫,就难以找到“荆州怎么办”的正确答案,就难以回应“荆州不能塌”的灵魂拷问,就难以承担我们这一代荆州人的历史使命。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荆州发布 荆州日报 澎湃新闻 央视等
相关新闻
3亿多白白浪费!中纪委机关报痛批!荆州市委书记谈“巨型关公雕像”: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的耳光
1.7亿建成、1.55亿搬走,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近日再次引发热议。《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文章指出,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据澎湃新闻9月7日报道,日前,荆州当地媒体公开了市委书记吴锦8月24日在全市“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主题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关公铜像搬迁”一事也被提起。
吴锦指出,我们有的干部只揽权不揽责,遇事先从“免责甩锅”出发。属地责任被滥用,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工作“互为前置”造成过程损耗。
图片来源:焦点访谈
“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吴锦说,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去争取相关政策,进行点状调整,不严格把关、听之任之,最终造成现在我们都不想看到的最差选项。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3亿多元说没就没,荆州巨型关公搬移教训深刻。”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6日评论,党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严肃查处并通报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件。
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切实际、瞎拍脑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纪违法,破坏当地民俗民风,破坏历史风貌和文脉,项目建设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比如,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这些项目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将形式主义、扭曲政绩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文章指出,从此前通报看,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属“未经规划许可”,系“违法建设”。而在项目没有获得审批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在雕像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始终不闻不问,导致3亿多元付诸东流,既没有起到应有的文化宣传推广效益,反而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损害了荆州市的城市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高达57.3米“未经规划许可”的雕像,究竟是如何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的?当地主政者是否依法依规用权?监督管理者的主体责任是否履行到位?
据悉,早在去年10月8日,住建部网站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有关问题的通报》。通报称,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进行了调查。
住建部网站截图
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通报要求,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做好项目整改。要举一反三,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干预、纠正,坚决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