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建成、1.55亿搬走,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近日再次引发热议。《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文章指出,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据澎湃新闻9月7日报道,日前,荆州当地媒体公开了市委书记吴锦8月24日在全市“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主题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关公铜像搬迁”一事也被提起。
吴锦指出,我们有的干部只揽权不揽责,遇事先从“免责甩锅”出发。属地责任被滥用,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工作“互为前置”造成过程损耗。
图片来源:焦点访谈
“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吴锦说,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去争取相关政策,进行点状调整,不严格把关、听之任之,最终造成现在我们都不想看到的最差选项。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3亿多元说没就没,荆州巨型关公搬移教训深刻。”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6日评论,党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严肃查处并通报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件。
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切实际、瞎拍脑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纪违法,破坏当地民俗民风,破坏历史风貌和文脉,项目建设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比如,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这些项目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将形式主义、扭曲政绩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文章指出,从此前通报看,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属“未经规划许可”,系“违法建设”。而在项目没有获得审批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在雕像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始终不闻不问,导致3亿多元付诸东流,既没有起到应有的文化宣传推广效益,反而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损害了荆州市的城市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高达57.3米“未经规划许可”的雕像,究竟是如何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的?当地主政者是否依法依规用权?监督管理者的主体责任是否履行到位?
据悉,早在去年10月8日,住建部网站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有关问题的通报》。通报称,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进行了调查。
住建部网站截图
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通报要求,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做好项目整改。要举一反三,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干预、纠正,坚决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延伸阅读:
高达57.3米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总造价达1.729亿元,因属于违建,被拆卸转移,搬移工程总投资1.55亿元。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巨型关公像教训深刻》,称3亿多元说没就没,荆州巨型关公搬移教训深刻。
3亿多元的代价,必须警钟长鸣
公开资料显示,荆州关公义园于2014年开始动工,2016年6月开园。这座净高48米、重1200余吨的巨型关公雕像成为景区最大亮点。去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称,湖北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此后,荆州市成立项目专班,推进项目整改。
据湖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关公雕像搬移工程计划开工时间是2021年1月,建设性质为迁建,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一栏中提到,用地面积约50亩,除像体铜片拆除及异地安装外,还包括像体内骨架拆除、原址基座及广场修整、关公基座及像体骨架重建、新址广场及景观工程。项目总投资1.55亿元。
目前,巨型关公雕像迁址工作已经启动,关公义园已经关闭,关公像已拆解到肩部。
关公义园已经关闭,关公像已拆解到肩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巨型关公像教训深刻》追问:一个高达57.3米“未经规划许可”的雕像,究竟是如何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的?当地主政者是否依法依规用权?监督管理者的主体责任是否履行到位?
文章称,党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严肃查处并通报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件。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切实际、瞎拍脑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纪违法,破坏当地民俗民风,破坏历史风貌和文脉,项目建设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
3亿多元的代价,必须警钟长鸣。各地党员领导干部都应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把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摆进去。要提升法治思维,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行使职权,不合法、不合规的决不能做,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做到富有远见、保持耐心、恒心,既追求“显绩”,也要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基础性工程和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上下功夫、使长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另两处形象工程如何处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还点名批评了另外两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怒斥“这些项目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将形式主义、扭曲政绩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韩城市“鲤鱼跃龙门”景观。资料图
韩城市投资1.9亿打造“鲤鱼跃龙门”景观,被住建部2019年1月通报批评:韩城市在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中,刻意追求“鲤鱼跃龙门”的形象效果,建设超大体量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总投资1.9亿元,其中,无实用功能的假山造价高达2000元/平方米。该项目景观工程脱离地方实际,盲目造景、投资过大、造价过高,照搬照抄南方地区造景手法,与北方城市地理环境和整体风貌极不协调。
被通报后,韩城市迅速整改:邀请专家对该景观假山部分“减、绿、隐、用”整改措施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拆除了投影机等相关设备;拆除了假山南北两侧瀑布水泵101个,水池填埋拉运土方1600余车,共计3.2万立方,栽植白皮松、雪松、国槐等乔木300株,红叶石楠球等灌木156株。到当年4月,该景观工程已变成了被绿植包围的两座光秃秃的假山。
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资料图
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去年7月因一则《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400亿》记录视频成为舆论焦点。水司楼位于独山县北边影山镇,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壮观的水族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水司楼”,这个耗资2亿多元修建的水司楼,如今因多方原因停工多年,已经成为一座烂尾楼,
《中国纪检监察报》此前曾披露,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为了政绩,潘志立不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罔顾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的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潘志立后来落马被查。
独山县随后回应,将严格项目审批,坚决杜绝新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