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雷锋热线“一对一·帮盲” 志愿者接站取票送站 助盲人朋友回老家(组图))
昨天是春运第10天,各地火车站、客运站、机场陆续出现返乡高潮,雷锋热线1月21日发起的“一对一·帮盲”活动也进入了高潮。昨日上午,雷锋热线记者和雷锋热线爱心联盟成员单位风雨人生助残中心组织者汤泽宽,一同在石羊场客运站接到了预约送站的王怀平,并将他安全送往成都火车东站,顺利搭上了返乡列车。
第一次被志愿者帮忙
盲人王怀平乐开了怀
昨日上午10点半,雷锋热线记者、志愿者汤泽宽与王怀平在石羊场客运站门口汇合,一同前往火车东站。一见面,汤泽宽就主动接过王怀平背上的行李,让他挽着自己的手臂,遇到台阶,或是需要转弯时,便会适时提醒。作为春运高峰时期第一位“帮盲”对象,48岁的广安人王怀平激动地对记者说,他曾多次在春运返家搭火车的路上“找不着北”,常常要花两三个小时才能在人流中找到乘车的站台。“这个活动对我们盲人来说就是及时雨。”当王怀平拿着汤泽宽帮忙从自助取票机取出的火车票时,十分激动,“朋友帮我订票那会儿,我就担心取不来怎么办,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随后,汤泽宽带着王怀平进站、安检,并陪他候车。直到下午1点半,成都东开往广安的火车开始检票,汤泽宽将王怀平安全交接到铁路工作人员手中,才放心离开。
“盲人出行要注意很多,称呼、引导方式、进站交接等等都是关键。”汤泽宽告诉记者,按计划,本次接送王怀平的应该是一名“新手”志愿者,但她还未接受相关培训,汤泽宽不大放心,所以临时换了下来。
帮“盲”服务获好评
活动持续到春节后
自雷锋热线发起“一对一·帮盲”大型公益活动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关注和纷纷点赞。有爱心志愿者通过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留言,表示给视障人士提供“帮盲”服务很有必要:“春运高峰期,想在人群中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盲人朋友很难,现在有了‘帮盲’这个平台,能知道他们具体是哪一趟列车,能到他家门口去接送他,也能更好地帮到他们。”同时,记者也联系到1月29日通过“帮盲”活动,已经成功回到老家阆中的盲人朋友黄光国,“这个活动很贴心,照顾了我们盲人的不便。回家的路上我还讲给大家听了!”
据报名数据显示,目前参加“帮盲”的盲人有30余位,志愿者多达百位。节后活动还将继续,如果你想做一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或者你是盲人朋友有出行帮忙需要,请联系我们:
1.拨打(028)81234567
2.在新浪微博搜索关注“雷锋热线81234567”官方微博或微信搜索关注“雷锋热线”公众号留言
3.加入QQ群:432949596(雷锋热线志愿者群)
雷锋热线全国联盟“聚焦春运——温暖回家路”活动引起读者共鸣
在蓉大学生来电分享回家故事:
寒假打工挣了1000元 给每位家人买了份小礼物
昨日,成都晚报在头版及4版刊登了《你回家的路 我们温暖相伴—雷锋热线全国联盟今起开展“聚焦春运—温暖回家路”活动》一文。该文刊登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许多在成都工作的异乡人纷纷给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留言,讲述自己的回家故事。
此次“聚焦春运——温暖回家路”活动,雷锋热线全国联盟携手联盟成员单位南昌晚报、福州晚报、合肥晚报、武汉晚报、春城晚报、浔阳晚报、赣西晚报、临川晚报等省内外主流媒体共同记录春运路上的感人故事。只要您在成都工作学习生活,而老家在南昌、福州、合肥、武汉、昆明、九江、抚州、宜春等地,我们都愿意倾听您的故事。
昨日,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收到百余位读者的来电和留言。第一位打进雷锋热线电话的,名叫代玲玲。她在成都上大学,今年读大三,家在南昌。她爸爸妈妈在广东打工,弟弟在昆明读大学,“所以每年只有过年,一家人才能团聚”。为了给家人一个惊喜,放假后,她在成都做起了兼职,存下了1000多元。“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一份新年礼物。我给爸爸买了一套保暖内衣,给妈妈买了件羽绒服,给弟弟买了件衬衫。”代玲玲说,虽然礼物都不算贵重,但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打工得来的,“很有成就感,想和家人分享。”
如果你有回家故事,困难事,希望向家人传递祝福,请联系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
雷锋热线应答墙
1
市民陈女士希望通过雷锋热线将一批儿童衣服捐给有需要的孩子。
雷锋热线:记者联系到爱心联盟成员单位大爱武术文化传播中心工作人员李龙,他表示在泸州市摩尼镇有许多贫困的留守儿童,陈女士可联系他们中心将衣物送过去。
2
89岁的赵婆婆是位孤寡老人,家庭条件较差,希望有好心人为其赠送棉衣、棉鞋等暖冬物资。
雷锋热线:记者联系到爱心联盟成员单位成都公益慈善联合会的工作人员,其表示他们正好有两件全新的女士羽绒服,希望捐助给赵婆婆,助她过个温暖的新年。
心愿清单
1
市民何阿姨在看到雷锋热线献爱环卫工的报道后 ,想为环卫工人捐衣物,不知道应该捐到何处,希望雷锋热线帮忙提供下接收站点。
2
网友@小米 通过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留言,希望在近期找到半月时间内的义工活动。
3
家住中江县青龙村的70岁老婆婆王小琼,家境贫寒,希望得到好心人捐赠的暖冬礼包。
成都晚报记者 李华琼 见习记者 罗梦婕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