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先生不仅自己一生和相声结缘;他的女婿也是擅长相声创作的相声爱好者;而他的外孙侯冠男,因为受家庭影响,也走上了相声艺术的这条道路。今年恰逢刘宝瑞先生诞辰100周年,侯冠男拿着相声表演时的一块醒木,跟记者聊起他对外祖父和对相声艺术的感情。
“我手中的这块醒木,如今是宝贵的遗产和历史的见证,但说实话,它只是我小时候一大堆玩具里面的一个,而且是最普通的那个。从小时候起,我就记得它,可它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我却知之甚少。直到我懂事之后,知道了相声之后,母亲才给我讲起了它的身世。原来,这是我外祖父留给我们,留给世界唯一的遗产。过去,我经常把它看做是冥冥之中让我也走上相声道路的一个指引,而今天我更把它当做是对我做人乃至家风的一个匡正和典范。我也经常用它演出,就像神话一样,每次带着它演出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姥爷给我留下这块醒木,就是给我的一个指引,让我去学相声,说相声,把相声说好。”
侯冠男说,“我从小跟随众多舅舅(指刘宝瑞先生的弟子们)和师叔学习相声,后来又报考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再到空政艺术团,现在中国广播艺术团,这也是我外祖父生前工作的单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认为这些是命运的安排和家族的传承,刘宝瑞的后人一定就得是说相声的,把相声说好就是成功。我觉得这块醒木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告诉我得继承姥爷的事业。今年是我姥爷100周年诞辰,我和家人以及姥爷的弟子、学生们一起做了很多工作,收集了很多资料,重新认识了我的外祖父刘宝瑞先生。在这个过程中,我除了对他过去的一些历史和故事有了新了解之外,对他的艺术和他一生所传递的艺术精神和理念也有深刻思考,从中悟出了一些新道理。”侯冠男指着手中的醒木说道:“你看我手上的这块醒木: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其中又不失线条的优美流畅,这恰恰就是姥爷一生的写照,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家风。我的姥爷刘宝瑞不保守、不封建、有文化、有远见,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辉煌,可以说他的一生是精彩的,而对于他的为人更是为同行所称道。我所能体会到的感觉,也全部都浓缩在这小小的木块之上了!”
如今,侯冠男作为中国广播艺术团的一名演员,除了演出,还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对以相声、曲艺艺术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上,还成立了以刘宝瑞命名的基金会,深入挖掘传统相声艺术中的人文价值、文学价值、儒学观点和中国传统人文情怀,把这些精髓巧妙地融入到当今艺术的发展之中;还成立了刘宝瑞相声培训基地,“因为姥爷的艺术不仅仅只体现在让人发笑上,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引发人的思考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本报记者 王润 J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