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缅甸北部战事进入全面升级状态,战火逼近中缅边境。
1月19日,记者得到消息,缅甸政府军总司令敏昂来大将发布战争动员令,要求缅甸三军举全军之力从当地时间20日起对克钦独立军发动“毁灭性的攻击”。
据悉,19日下午3时,缅军三架战机及二架武装直升机从内比都起飞抵达密支那机场,准备对克钦独立军发动空袭。政府军首先要打击的是独立军6营,也就是帕敢目标。
记者了解,缅甸政府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在接受Channel NewsAsia独家采访时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部分民族武装可能不会遵守和平之承诺,未来道路怎么走要看他们自己选!”这番话被普遍解读为缅甸政府军会对没有签署协议的克钦独立军大打出手。而此前缅甸北方军区方面在回应中国媒体时还说,目前的战况只是“小打小闹”。
克钦独立军总部称,缅军第66师向克钦方面提出停火要求,但双方的战斗仍在继续进行中,因为缅军作战擅守不擅攻。因此,一旦得手阵地,往往会借停火之机补充武器弹药,并且加固阵地。一旦此战术实现,加上缅军毕竟有重炮和空中优势,那么想扳回一局就相当困难。
美联社报道称,由于缅甸反政府武装近期不断丢失领地,战火逼近缅中边境。18日,缅甸政府军攻打中国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对面的克一旅七营阵地,引起六库镇居民的担忧。据报道,缅甸政府已与14支反政府武装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但克钦武装仍持续抵抗。自2014年10月起,帕敢镇傲巴雷村的克钦独立军就一直处于政府军66旅的压力下,当地形势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中。
2011年6月,缅甸克钦独立军与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3年多来,双方不断在进行和谈,同时也不时发生冲突。至今已导致超过10万当地平民无家可归。
三问缅北战事
1.缅甸政府军为什么和克钦独立武装再度开战?
缅甸东部有一支武装—“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该武装在2009年缅甸政府军围剿后,实力大减。不过在2014年末到2015年初,原果敢特区主席彭家声再度重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随后在2015年元旦期间,对缅甸政府军发起伏击战,打死缅甸政府军40人,为近年来缅甸北部较大规模冲突。
据缅甸北部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果敢武装伏击缅甸政府军,得到了克钦独立军的支援。缅甸政府军近日对北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其中本质原因之一,就是报复果敢和克钦武装的伏击。根据果敢方面的咨询显示,1月17日,缅甸政府军也在东部向“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发动猛烈进攻,果敢武装被迫再度退入深山避难。而克钦独立军为了策应果敢部队脱困,也对缅甸政府军发起了进攻。
自2014年10月起,在重要翡翠产区帕敢镇就已经出现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的对峙。此次缅甸政府军的进攻目标其一是进行“惩罚性”进攻,其二就是为了进一步争夺帕敢地区翡翠开采权。
2.克钦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今年开始和缅甸政府军展开激烈交战的是克钦独立军,也就是克钦族武装。与中国汉族关系极为紧密的果敢族(实际上就是汉族)不同,克钦族并非汉族居民,实际上与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从民族分布的角度上看,中国大陆地区的景颇族居民仅有13万人,而缅甸境内克钦族数量则超过85万人。
克钦邦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贸易往来主要是柚木、翡翠和宝石。其中柚木资源主要分布在克钦邦密支那以北的野人山地区。
翡翠等宝石目前是克钦邦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目前世界上超过90%的翡翠产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地区。翡翠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明、清两代,翡翠工艺品在中国流行。从云南永昌(现保山)、腾冲至缅甸克钦邦的密支那一线是进行宝石贸易的商路,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
3.数百名中国公民因乱局被困缅甸北部?
为何会有媒体称中国伐木工人被困?克钦独立军总部负责人强调,事件为“两件事”。这些人“由于进入缅甸伐木而被拘捕”。与政府军同克钦独立军的交火无关。
此前有媒体援引缅北民族武装消息称:“总计不少于2000平民身困战区,包括数百中国伐木工人、玉石商人和金矿业主。很难统计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在内。”
对此,克钦独立军总部负责人向记者提出了质疑:“伐木工人被缅方抓捕的区域为湾莫,缅军和克钦独立军交火的战区在帕敢,这两个地方直线距离约90英里。问题是,为什么伐木工人不就近往东向中缅边境线逃,反而往西,进去帕敢交火区?”
针对玉石商人被困的消息,克钦独立军总部负责人解释道:“事实是这样的,交战区并不在帕敢镇,也不在矿区内,那么不会对平民构成威胁。”该负责人援引据缅媒报道称,“在交战区被困民众均为缅甸本地人。”
此前,据缅官方媒体报道,今年1月2日至6日,政府军在克钦邦进行打击非法采伐木材行动,在允冒镇区一带共抓捕100多名中国公民,还缴获各种车辆400多辆。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7日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中国驻缅使领馆正在核实了解情况,并将会同缅方妥善处理此事,维护好中缅边境地区的正常秩序。中方希望并相信中国公民的合法正当权益将得到保护。
“经中国驻缅甸使馆与缅甸外交部等部门协商,中国驻缅使馆领事保护联合工作组已于1月19日抵达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为因进入缅甸伐木而被拘押的中国公民提供领保服务并进一步调查了解中国媒体所传中国人在缅北受困情况。”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缅甸驻中国大使馆咨询部就中国公民被困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接到缅甸政府关于该事件的任何消息。
缅甸能达成民族和解吗?
近期,缅甸政府和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提出,希望在缅甸联邦日即2月12日签署全国停火协议,这将有望结束困扰缅甸长达60年之久的内战。
今年1月4日是缅甸的第67个独立日。在时隔53年后,缅甸今年首次在独立日举行了盛大阅兵式。据缅甸官方媒体报道,作为缅甸政府的战场“老对手”,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首次收到出席阅兵式的政府邀请,其中12支“民地武”的代表赴首都内比都出席了阅兵式。在内比都,缅甸总统吴登盛力劝这12支“民地武”的领导人为在联邦日签署全国停火协议而努力。
为表和解诚意,今年1月10日是缅甸的第67个克钦邦日,也是传统的目脑节,吴登盛总统亲率多位政府高官和军队将领赴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他们穿上克钦族服装,背上克钦族弯刀,与克钦族民众载歌载舞,欢度佳节。自缅甸于1948年1月10日设立克钦邦日以来,吴登盛是首个出席这一庆典活动的缅甸总统。
为推进民主改革、促进民族和解和成功举办2015年大选,吴登盛总统邀请包括少数民族政党在内的多个政党的领袖、各省邦的少数民族事务部部长、军方高层和议会负责人等共计48人,于1月12日在内比都举行政治峰会。在会议上,吴登盛指出:“尽管存在政治分歧,我们所有人都有意愿将缅甸建成民主国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共同合作。”
就在人们对缅甸的国内和平曙光翘首以盼的时候,近日缅北错综复杂的局势给缅甸的和平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此间分析人士更是看法不一。缅甸各方都期待民族和解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大团圆结局,但对于如何走到这一结局,各利益攸关方仍在寻找解决之道。
名词解释
“民地武”:由于经济和文化差异等原因,缅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就存在隔阂。英国殖民者1947年退出缅甸时制造民族矛盾,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从民族团结出发,与各少数民族签署了《彬龙协议》,允诺给予少数民族自治权换取了国家统一。后因种种原因,缅甸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边境地区一直存在多股“民地武”。从1962年至1988年,缅甸一直处于内战之中。
1988年缅甸军政府调整民族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与多支“民地武”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2011年6月缅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在停火17年后重开战事。吴登盛政府上任以来,推动民族和解,自2011年年底以来,先后与14支“民地武”签署了双边停火协议。
克钦邦:位于缅甸东北部,是缅甸7个少数民族邦之一,与中国的云南和西藏接壤,盛产翡翠和柚木。克钦邦居民主要包括克钦族和掸族等。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20万,主要信奉基督教,与中国的景颇族是同一民族,景颇语是克钦族通用语言。
克钦独立军:成立于1961年,是目前缅甸实力较强的一支“民地武”,为了建立独立的政府,多年来与缅甸政府军战事不断。1994年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军签署了停火协议。2011年双方战火重燃,持续至今。
综合《法制晚报》、环球网、光明网消息
缅甸和平进程蒙阴影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19日说,经与缅甸外交部等部门协商,中国驻缅使领馆领事保护联合工作组当天抵达缅北克钦邦首府密支那,调查核实一些媒体所报道的中国公民因缅北战事升级被困情况。
年初以来,缅甸北部便不时爆发政府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民地武)之间的武装冲突,近来紧张局势升级更引发周边国家关注。
缅北战火给曙光初现的和平进程蒙上了阴影。不过,观察家认为,缅甸北部战事全面升级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冲突双方并未放弃和谈立场。缅甸曾经的内战历史告诉人们,和平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缅甸一直存在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缅甸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本届政府2011年3月执政后,致力于推动民族和解进程,已分别与十几支少数民族武装实现停火。
同时,人们也注意到,政府方面与众多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中较强的一支—克钦独立军方面的谈判并不轻松,也不顺利。此次缅北战事,就是包括克钦独立军在内的缅甸多股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在缅北多处与缅甸政府军发生武装冲突引起的。
现政府和军方的和谈方略是与所有民地武集体和谈,争取与所有民地武集体签署全国性停火协议,然后再进入政治对话阶段。民地武方面接受政府的上述主张,但提出必须在停火协议中列明有关政治对话原则。
克钦独立军1994年2月曾与中央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但双方于2011年6月发生冲突,打破了维持十余年的和平局面并进入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状态。
去年11月19日,政府军向克钦军总部发射了一枚炮弹,造成数十名克钦年轻军官学员死伤,此后双方冲突明显增多。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其他几股民地武配合声援克钦军,对政府军也采取了一些军事行动。
政府和民地武之间的互信很脆弱。民地武方面依然有疑虑。他们争取的目标能否实现,地方权益能否得到法律保障,是他们最为关切的问题。
政府方面在与克钦独立军和谈的同时,军队对其则一直保持军事高压态势。也有观点认为,军队去年底以来先后采取打击非法走私玉石和木材行动,既有保护国家资源方面的考量,也有挤压克钦独立军空间、打击其经济利益的盘算。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