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廖翊)23日晚,一台将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糅为一体,把戏剧、哑剧、脱口秀、小品表演集于一身的“音乐喜剧”,在北京化工大学起了剧烈“化学反应”,让师生们乐不可支、前仰后合。
“笑果”制造者20出头,一身黑色西服,或正襟危坐弹奏钢琴,或不露声色地道白几句,或与搭伴玩起“逗哏”“捧哏”……
他叫侯乐天,“音乐喜剧”发明者、编导者、表演者。这是他短时间内在首都高校的第二轮巡演。两年来,侯乐天携“音乐喜剧”在各地演出100多场。
此次巡演之际,记者与侯乐天及其父母坐在一起,分享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
“狂想”,在“快乐”中永葆
侯乐天有特殊的音乐、喜剧天分。三四岁时,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就迷上了那段配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2》,五六岁时便可用钢琴弹奏“四小天鹅”;读小学时,迷恋卓别林、憨豆、陈佩斯,酷爱侯宝林、刘宝瑞、马三立的相声,将《关公战秦琼》《官场斗》等段子学得稔熟,在学校大受欢迎。
6岁时,侯乐天对钢琴的兴趣戛然而止。直至12岁,重拾对钢琴的热情,表现出难以想象的痴迷。基本靠自学,遇到难度太大的段落,要么跳过去,要么擅自“修谱”。“我觉得弹钢琴太好玩了,每天弹到深夜停不下来。”侯乐天回忆。
15岁那年,北京25中在北展剧场为他搞了人生第一场个人钢琴音乐会,他正式演奏了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2》,与同学们重温《猫和老鼠》带来的快乐时光。
在全国琴童“考级”热中,侯乐天自得其乐、毫无压力地弹着喜欢的旋律,“考级很无聊,那些曲子没有一首是我喜欢的,我不考级!”
升华,在“私塾”里完成
2005年,侯乐天的父母把痴迷钢琴弹奏、学习成绩日下的儿子送到了著名指挥家、音乐家滕矢初门下。其时,侯乐天已满16岁。
“本意想让音乐权威对他宣判,让他彻底死心,专心学习。行内人清楚,一个到16岁还没真正接受正规钢琴训练的孩子,绝对没戏。”侯乐天父母说。
听完侯乐天的演奏,滕矢初说话了——
“这孩子音乐感觉上极有天分,更难能可贵的是对音乐的痴迷。技术可以教,但音乐的感觉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这孩子我收了……”
“滕老师将哲学、音乐、历史、宗教、绘画等知识融合成自己的见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他对音乐的传授、对技法的指导,都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极适合我。4年的 私塾 教育,让我终生受益!”
他放弃了高考,放弃了接受“科班”教育。滕矢初远在北京乡间的小院,对侯乐天来说,够了。
潜能,在“变奏”中呈现
“私塾”读完,用侯乐天自己的话讲,“散养的羊”步入社会。
一个偶然机会,侯乐天得到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CD。其高超的演奏水平,尤其是将古典音乐改编成喜剧、串烧的表演效果,开启了侯乐天对音乐表演新认知。
“是否可以创造一种表演样式,既可以带给大家幽默和欢笑,又可以推介古典音乐?”2010年起,侯乐天结合自己娴熟的钢琴演奏能力,自小说相声、搞笑的功底,以及自学的作曲、表演技艺,“变奏”出了音乐喜剧,在演出中日臻完善,呈现出开场的那一幕。
“2011年6月18日,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最大的王府礼堂正式演出。750人的场地,挤满了1500人,还有几百人在礼堂外。”这让非“科班”的侯乐天骄傲。
“钢琴的演奏还原了古典音乐的内蕴,滑稽令人捧腹的对白呈现出现代搞怪的结构魅力。寓情于景,张弛有度,这样的演出,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评论家评价。
侯乐天的母亲胡玥表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能调动潜能,我们只有支持。高兴的是,乐天保持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创造力,保持了阳光、健康的性格。”
“我的选择不具普遍性,我也羡慕高校的同龄人,我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共成长。”侯乐天说。
(原标题:一个“喜剧”男孩的成长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