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晖
当一名基金从业人员因违规炒股被公开处罚,其执业资格却始终“正常”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是的,更是一家老牌机构对职业底线令人费解的“宽容”。
今年七月,一则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引发市场关注。基金从业人员夏某婕被处以3万元罚款,原因是在长达四年间控制并使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股票投资,却未向所在公司申报。
尽管罚单中隐去其全名,但“夏某婕”的身份不难追溯——多方线索均指向汇添富基金的夏僡婕。不过截至目前,汇添富基金尚未就此事作出公开回应。
(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
事件本身并不复杂,真正引起争议的是处罚之后的“安然无恙”。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涉事人夏僡婕的从业机构仍登记为汇添富基金,执业证书状态至今仍为“正常”。这也意味着,在被监管公开认定违规并处罚之后,她可能仍在汇添富基金任职。
汇添富基金对涉事员工的“宽容”并非个案。此前曾被曝在工作群中发布不当言论、卷入风波的员工王毅,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其从业状态同样为正常,疑似仍在职。
接连出现“罚而不退、纠而不改”的情形,不禁令外界对这家老牌公募的内部治理文化与合规底线产生疑问。
夏某婕是谁?
夏僡婕绝非无名之辈,而是在汇添富基金有着深厚资历的“老员工”。
据汇添富沪深300基本面增强指数基金2025年中报披露,夏僡婕自2015年7月便加入汇添富,历任战略发展经理助理、经理、高级经理,2021年11月起任汇添富基金增强收益部高级分析师。
![]()
2023年1月3日,夏僡婕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顾耀强,截至目前已经连续3个完整自然年度跑输比较基准,累计亏损25.59%,同类排名197/201,倒数第四位!
![]()
![]()
需要提到的是,夏僡婕可能并非是汇添富基金的一名普通员工。据Wind数据显示,夏僡婕持有上海菁聚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5.27%的股份,该企业的疑似实控人正是汇添富前董事长李文。
但就是这样一位资深且与公司利益绑定的核心员工,在2020年3月至2024年4月的四年间,持续控制“陈某”证券账户进行股票投资,却未按《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向公司申报。
证监会的调查取得了多项关键证据,包括涉案的证券及银行账户资料、夏某婕的劳动合同、相关公司的内部制度文件、情况说明以及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这些证据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清晰证明了其违法事实。
最终,上海证监局认定其行为违规,并处以3万元罚款。此次处罚再次向整个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
基金从业人员由于其职业特殊性,掌握着一定的信息优势,严格规范其个人投资行为是防范利益输送、内幕交易,保护广大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关键环节。事先申报制度是落实这一规范的重要防火墙。
回溯历史,这并非汇添富基金首次与“老鼠仓”扯上关系。2009年至2012年,原基金经理苏竞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累计交易规模高达7.33亿元,获利3600多万元,成为当时国内涉案金额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获利最多的“老鼠仓”案。最终,苏竞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700万元。
宽容成风:从违规交易到不当言行
夏僡婕的留任并非孤例,汇添富对员工的“宽容”早有迹可循。![]()
去年7月,有微博大V爆料,在一个基金售后服务群中,一位昵称为“汇添富基金王毅”的用户发布一张配有年轻女性形象的图片,并配文“琦总带的地方也不知道正不正经”。据媒体报道,王毅或为汇添富基金的渠道经理。![]()
与夏僡婕类似,王毅目前可能仍在汇添富基金工作。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他的从业机构仍为汇添富基金,证书状态为“正常”。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汇添富基金在处理员工违规行为时,确实存在一定的“宽容”倾向。不过这种“宽容”表面上看是对员工的“保护”,实则是对行业规则的破坏,对投资者信任的透支。
资产管理行业,诚信是立身之本,合规是生存底线。监管罚单只能划定行为的最低边界,而真正的职业操守,必须内化为机构文化的核心基因。当一家基金公司对违规行为一再展现“宽容”,其影响的远不止于公司声誉,更可能动摇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