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刘尚希:扩消费无灵丹妙药 应促进需求供给良性循环

0
分享至

(原标题:两会经济策|刘尚希:扩消费无灵丹妙药 应促进需求供给良性循环)


在刚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今年工作的首位,这意味着扩内需被寄予了经济复苏、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厚望,然而,回顾过去一年,我国内需面临诸多冲击,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不足,今年,消费复苏正当时,扩内需如何发力?

两会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2023全国两会经济策”,3月8日晚,我们邀请了两会代表委员与行业权威学者共同探讨扩内需破局之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在直播中表示,扩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找到灵丹妙药,只能一点点去破解,随着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尤其是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消费的复苏、扩大就自然而然了,当然,消费的复苏、扩大也会推动经济增长。

“正因为扩大内需是难题,又很紧迫,所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放在了首位,今年我国要实现预期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关键也看在扩内需方面是否有成效,政府应该综合施策,提升市场信心,改变消费者预期,避免预防性储蓄进一步增加。”刘尚希称。

需求与供给进入良性循环 消费才会持续扩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背后的原因何在?

在直播中,刘尚希表示,从扩大消费的角度来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相互关联,是有机的整体,当前,三重压力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预期转弱的状态仍未根本扭转,所以,需求收缩也自然存在。

“需求收缩的重点表现是消费收缩,当前,餐饮、旅游等生存性消费已经基本恢复,但发展性消费还处于复苏之中,还要加力,所以,今年消费要从复苏转为扩大,必须要看发展性消费,但目前来看,消费热点并没有呈现,比如大宗消费、不动产消费、汽车消费等都不太理想,所以,我对全年消费形势谨慎乐观。”刘尚希称。

那么,要扩大消费,政府应该如何发力?

刘尚希认为,扩大消费没有灵丹妙药,也不能从直观、线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制定政策措施。

刘尚希表示,要扩大消费,政府的手段并不多,消费就是花钱。而老百姓要花钱,首先得有收入,而收入又取决于就业,就业状况不太好时,老百姓紧着花钱,消费是有限的,特别在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之下,消费难以达到景气水平。如果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就要在就业上做文章,尤其是青年的就业问题,今年,我国有1000多万高校毕业生,这是当前面临的就业难题,如果就业方面有所突破,居民收入增加,扩大消费也就自然而然实现了。

刘尚希进一步表示,居民收入源于四部分,包括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的收入。如果要增加居民收入,潜力应当在增加工薪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上,工薪收入即通过就业来获得工资,经营性收入则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从经营中获取的收入,如果经营较好,收入便会提升。这其实就涉及到宏观经济环境,如果经济继续复苏,大家的预期边际上逐渐改善,信心边际增强,花钱的积极性也会一点点提高。所以,扩大消费与宏观经济走势、营商环境以及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判断等多种因素紧密相连。宏观经济形势向好,消费也就起来了,而消费起来了,宏观经济形势也就更好,这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创新也能扩大需求,从循环的角度看,只有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消费才会持续扩大。”

挖掘数字平台创造就业潜力 扩大增量就业

那么,如何进入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政府在这其中如何发挥作用?

刘尚希认为,过去宏观政策的重心和基本思路是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从而稳定居民收入,过去大量的减税降费政策实际上也是从这一思路出发的。现在看来,这个思路需要进一步优化。过去的减税降费保市场主体的相关政策要进一步完善,该延续的延续,能从阶段性政策转变为制度性安排的应尽量转,这样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稳住存量就业,但更重要的要扩大增量就业。

对此,刘尚希提出的建议是,积极支持自雇就业,尤其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新就业形态涌现,这种新就业形态不需要固定场所,比较灵活,比如骑手、偏远乡村可以直播带货等,这些都扩大了市场边界,把原来不可交易的变为可交易,生产可能性边界也扩大了,所以,数字平台在创造就业方面有很大潜力。

如何进一步挖掘数字平台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的潜力?刘尚希认为,仅靠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更多要将对数字平台的监管从过去的特殊监管转向常态化监管,稳定平台企业预期,让他们敢于扩大投资,从而进一步扩大直接和间接就业。但这类就业不能按照工业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就业定义去考察和判断,传统就业有岗位、有单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等,但平台经济带来的就业往往是劳务合作关系。这种新就业形态创造就业的潜力非常大,在这方面应该多下功夫。数字化投资、就业增量和消费扩大是新形势下的一组联立方程,需要新的解法。

除此之外,刘尚希认为,政府还应当考虑公共消费,即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弥补个人消费的不足,比如,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扩大公共消费,在一定意义上有可能带动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当前,如何通过扩大公共消费来带动私人消费、家庭消费,也可以成为政策创新的着力点之一。

“总而言之,扩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找到灵丹妙药,只能一点点去破解,随着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尤其是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消费的复苏、扩大就自然而然了,当然,消费的复苏扩大也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刘尚希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王进雨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事态严重了,日本连开3枪,蔡英文已离岛,解放军通牒发往东京

事态严重了,日本连开3枪,蔡英文已离岛,解放军通牒发往东京

梁讯
2025-09-13 22:58:34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掌门1对1
2025-09-12 12:38:33
全数崩跌,5000万订单成为世界笑柄,订单营销玩不下去了!

全数崩跌,5000万订单成为世界笑柄,订单营销玩不下去了!

柏铭锐谈
2025-09-14 13:12:13
8家银行被罚1.487亿元!多张罚单,集中公布……

8家银行被罚1.487亿元!多张罚单,集中公布……

大象新闻
2025-09-14 09:43:05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23:55:07
中美日三国平均寿命差距悬殊:日本84岁、美国79岁,中国令人意外

中美日三国平均寿命差距悬殊:日本84岁、美国79岁,中国令人意外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4 11:08:15
王近山歼灭13车日军,清点战利品时却发现不对劲儿:枪呢?

王近山歼灭13车日军,清点战利品时却发现不对劲儿:枪呢?

知鉴明史
2025-09-13 13:45:05
9月13日俄乌最新:俄军大规模投降

9月13日俄乌最新:俄军大规模投降

西楼饮月
2025-09-13 18:35:04
网传免签之后,杭州涌入了大量毛妹,价格只有本地的一半……

网传免签之后,杭州涌入了大量毛妹,价格只有本地的一半……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9-12 11:06:35
奔驰接娃姐后续:堵路原因曝光,官媒下场,更丢人的还在后面

奔驰接娃姐后续:堵路原因曝光,官媒下场,更丢人的还在后面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3 18:06:22
34岁东北姑娘拿下81岁全球首富,长的很漂亮,一年抱俩娃身价上亿

34岁东北姑娘拿下81岁全球首富,长的很漂亮,一年抱俩娃身价上亿

云舟史策
2025-09-13 07:37:04
9月13日俄乌:俄军被分割包围,苏梅攻势彻底失败

9月13日俄乌:俄军被分割包围,苏梅攻势彻底失败

山河路口
2025-09-13 18:34:40
43岁孙菲菲官宣离婚,吐槽老公“吃软饭”,自曝吃了未婚先孕的亏

43岁孙菲菲官宣离婚,吐槽老公“吃软饭”,自曝吃了未婚先孕的亏

叶公子
2025-09-13 16:48:01
尼泊尔今天的局面,是“制度错配”的必然产物

尼泊尔今天的局面,是“制度错配”的必然产物

观察者网
2025-09-13 09:45:05
罗永浩“停战”后再探西贝,同款套餐仍保留,日营业额下滑

罗永浩“停战”后再探西贝,同款套餐仍保留,日营业额下滑

大象新闻
2025-09-14 13:39:05
知名餐饮品牌大量关店,曾是业界排队王!上海情况如何?网友:是预制菜吗?

知名餐饮品牌大量关店,曾是业界排队王!上海情况如何?网友:是预制菜吗?

上观新闻
2025-09-14 13:24:18
洪秀柱趁热打铁!提出两岸统一方案:这一代要勇敢承担

洪秀柱趁热打铁!提出两岸统一方案:这一代要勇敢承担

谛听骨语本尊
2025-09-13 13:42:32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他貌美的妻子,下了一个十分残忍的命令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他貌美的妻子,下了一个十分残忍的命令

红梦史说
2025-09-14 02:50:03
王楚钦4-0战胜韩国选手张禹珍,挺进WTT澳门冠军赛男单决赛

王楚钦4-0战胜韩国选手张禹珍,挺进WTT澳门冠军赛男单决赛

懂球帝
2025-09-14 14:56:07
西贝员工回应儿童餐西兰花保质期两年

西贝员工回应儿童餐西兰花保质期两年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1:53:19
2025-09-14 15:35:00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头条要闻

上海女子骑车过有14条减速带的地道摔死 工作人员回应

头条要闻

上海女子骑车过有14条减速带的地道摔死 工作人员回应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娱乐要闻

彪悍那英,大女人与旧妻子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案例分享-十|精彩人生从报志愿开始设计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多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支持"两国方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