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贾康:财政赤字率不可能一次性提高到8%

0
分享至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

作者|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目前没有比GDP更好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龙头”指标

我们不应该搞“GDP挂帅”和“GDP崇拜”,但是不讲GDP指标,是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统计核算里的一些基本问题的。一个经济体的成长自己和自己比、或者与其他经济体比的时候,还找不到比GDP更好的指标。在常规的情况之下,GDP增速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指导文件中,是应该考虑给予年度目标引导的。今年不提具体的GDP增长速度的指标,是特殊情况。

今年的新增就业目标下调、失业率上调、CPI上调,都是根据现在疫情的冲击等因素所做的调整。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经济发展有种种不利因素,必须做出合乎逻辑的年度目标调整。新增就业从上一年的1100万人下调到了900万人,但要完成这个目标也非常不容易。按照过去的经验,2015年到2019年间,经过努力以后,GDP的每一个新增百分点所能提供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已经从上一个十年的100万个左右,提升到了200万个左右,2019年是220万个以上。所以,按照经验粗线条地估算,今年要完成900万的新增就业目标,也必须保证4%以上的GDP增长速度。毋庸置疑,就业和GDP是正相关的关系,没有一定的GDP增速的支撑,就业目标便实现不了。

所以,因为考虑到年度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今年虽然不提具体的GDP增长速度,以利于更多地把注意力聚焦到“六稳”、“六保”上,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考虑经济增长速度的支撑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是重大的工作要领

如果措施到位,二季度的GDP增速即使不能完全抵消、也要大部分抵消掉第一季度-6.8%增长速度的负号。如果下半年两个季度都是6%以上的增长速度,那么全年增速就有可能达到3%以上。发展得好的话,实现比3%再高一点的增速也是很有希望的。再加上我们还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比如发行特别国债等等,如果能够掌握得比较好,这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有希望达到4%或更高一点。从逻辑上来说,这就对应上了实现900万新增就业岗位的客观要求了。当然,GDP每新增一个百分点就能拉动200万左右的就业,是过去的经验数据,今年的情况更复杂一些,但是在假设条件之下,参考一下过去的经验,还是有意义的。

今年大学毕业生就有800多万人,而新增就业目标是900万人,说明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届时会出台怎样的特别措施,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过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前些年有“大学生村官”,让他们到基层去参与工作,不是真的去当官做固定安排,而是一种实习、锻炼、过渡。这些经验,在今年解决大学生就业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

保大学生就业,各个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总体来说,偌大的中国怎么样利用经济的成长性空间来调动潜力,更多创造一些可能吸纳就业的机会?至少在经验基础之上,要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持草根创业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在“放管服”改革中更多地进入市场主体行列。过去说民营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作用是“56789”。其中“8”是说,民营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9”是说,民营企业提供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这样一个过去的判断分析,对今年就很有参考意义。我们千方百计地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持民营企业里大量的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是非常明确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十分重大的工作要领。

财政资金的使用应尽量寻求产生乘数效应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1万亿财政赤字和1万亿特别国债这两笔钱要下到地方、下到基层,就是要支持大量的企业应对困难,即救急纾困、维持生存、支持发展。在实际生活中,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支持,而且不止是资金支持,还需配上其他的手段。

今年赤字率提升到3.6%以上,跟我的预计是高度一致的。赤字率肯定要提高,但是提高多少呢?有人曾说要提高到5%,甚至提高到8%。基于在体制内的几十年工作经验,以及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我自己的综合判断是赤字率肯定要提高到3%以上,比如3.5%高一点。但是很难一下提高到5%,特别是不可能到8%。

综合考量以后,管理调控一定会瞻前顾后。所以今年在赤字率提高的同时,还发行并不在赤字率上反映的特别国债,还有扩大地方专项债规模。地方专项债是在基金预算里安排的,不直接反映在赤字上。

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我认为这个钱还要尽量寻求产生乘数效应、放大效应。比如,现在很多地方发放的消费券,不是全由政府出钱,一般情况下是政府补贴的商家促销,所以具有放大效应。如果按照现在政府补贴的这种促销来说,拿特别国债来救急,来提振消费的放大倍数,至少是好几倍。还有就是把这些钱拿来做公共工程建设、改进民生、提升经济发展的后劲,可以利用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机制的特点就是“四两拨千斤”,政府出钱很少,拉动体外的大量社会资本进来做这些事情。那么,这又是一个乘数和放大。

这一次的地方专项债可以按照规定,一部分用于资本金的充实。资本金充实以后,资本充足率支撑的贷款融资就有了更好的条件。这也是一种放大——政府用巧力花钱,拉动银行系统商业性贷款来配套资金。

资金支持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有一部分是对于建设项目的资金注入,可以认为是投资。另外一些像消费券,就属于提振消费的补助了。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有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可以用财政渠道的钱,以贴息的方式来给小微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这个放大效应也是比较明显的。银行提供贷款,有商业性金融方面的利率水平的约束。要满足相对高的利率水平,小微企业就会感觉融资成本高,所谓“融资贵”就成了一种障碍。财政贴息,就把融资成本降下来了,使小微企业能拿到融资成本低的优惠贷款。所以,这个帮助也是乘数放大。从理论分析上来说,比如银行要求10%的利率,小微企业只能承受5%。那么财政贴息把另外的5%填上,小微企业就能顺利拿到贷款了。财政补贴的5%就放大了20倍,即5%规模的资金,引入了20倍于它的资金流入了小微企业,成为它们可用的资金,我们要追求这种放大效应。

一定要充分肯定新基建的意义

比较早的时候,中央、国务院就强调了新基建,这次报告又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新基建。这是完全正确的。新基建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支撑。当务之急是说,扩大内需不能只讲消费,一定要有投资。有效投资里面,首先应该抓住新技术革命里的“第一生产力”因素——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数字经济在中国前些年已经表现出超常规发展,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虽然原创技术在美国,但是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场景之下,加上其他创新、配套,就很好地助力打开了中国发展的新局面。

而且疫情来了以后,这些数字平台线上线下结合,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沟通供需、克服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系列困难的支持作用。如果没有前些年这种新经济的发展,疫情期间面对那么多的封闭、隔离措施,经济社会生活会怎样维持?现在有了移动支付技术匹配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物流,解决了非常大的问题。

抗疫之后,我们进一步支持这方面,也要考虑升级发展。所以,新基建就是给中国进一步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新基建其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给经济升温,其长久支撑是给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升级发展提供有效的阶梯,提供长远发展的后劲。所以,对于新基建的意义,一定要充分肯定。有些批评和怀疑,其实是对于新基建的理解没到位。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万全之策,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的情况基本没有。但是我们现在有把握新基建的投向和总体投资的有效性,按照相对高的水平来实现。

新基建在具体推进方面,特别需要政府有区域开发合理的顶层规划。数字中心、人工智能中心、5G网络的一些支撑条件基建,还有产业互联网、特高压输电网络、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数字技术支撑的冷链等等,应该有政府的多规合一的国土开发合理规划罩着这些建设项目。

建设机制上,最主要的是在合理规划之下,要让市场主体充分起作用。把电商平台公司等相关的建设主体和社会资本引进来。PPP模式和连片综合开发等创新机制,大有用武之地。所以,新基建除了要有政府必要的规划、政策支持和引导之外,是要让市场主体充分起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升级发展

精准扶贫,就是要非常具体地、一家一户地认定致贫因素,使脱贫工作能够对症下药,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根据我在农村的调查,现在农村精准扶贫有一一对应建立的台账方式,村子里每个贫困户都要设一个台账,精准扶贫任务就要非完成不可。当地的官员是以乌纱帽作担保来完成扶贫任务的,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官员,第一是不许调动,第二是不许提拔。这都是前几年就已经形成的工作方面的经验。

最后这一年是收官之年了,要达到“十三五”的承诺,估计对于脱贫一定会紧抓不放,最后要落实到一家一户、一个不落地交代出是如何使他们脱贫的。我们在抗疫时的组织力量、政治动员力量,将在精准扶贫方面继续贯彻运用。

“十四五”规划是一个大题目。总体来说,还要进一步地高质量升级发展,而且“十四五”期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常关键的时期。“十四五”规划基本的大思路,肯定是要贯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优化国家治理。但是对一些具体的规划内容,就要做系统工程式的设计了。

政府工作报告里还专门说到,“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要求进一步推进医疗防治系统的改革。可知这个报告是很务实的,它并没有把我们的抗疫工作说得完美无缺,我们确实也有短板、也有缺陷。对于暴露出的这些短板和缺陷,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要求,要改革和加强管理。对于这一点,我们当然应该很好地贯彻。

本文为网易研究局独家稿件,不构成投资决策。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徐杰终于不累了!广东狂赢24分,杜锋喜提8连胜,辽篮旧将好猛

徐杰终于不累了!广东狂赢24分,杜锋喜提8连胜,辽篮旧将好猛

萌兰聊个球
2025-01-18 21:59:15
天塌了,TiKTok难民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了!美媒,我们成了一个笑话

天塌了,TiKTok难民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了!美媒,我们成了一个笑话

苗苗情感说
2025-01-18 14:31:46
我国毅然拒绝空客160架飞机订单!煮熟的鸭子还能飞,法国真急了

我国毅然拒绝空客160架飞机订单!煮熟的鸭子还能飞,法国真急了

世界风云录
2025-01-16 21:19:05
心梗与取暖有关?医生多次提醒:心梗患者,冬天这几件事最好注意

心梗与取暖有关?医生多次提醒:心梗患者,冬天这几件事最好注意

荷兰豆爱健康
2025-01-18 16:31:05
刘国梁的大格局!樊振东陈梦不参加亚洲杯,一切服务于下个奥运会

刘国梁的大格局!樊振东陈梦不参加亚洲杯,一切服务于下个奥运会

晓徙历史
2025-01-18 09:21:47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能超越Model Y的只有焕新Model Y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能超越Model Y的只有焕新Model Y

爱论历史
2025-01-16 23:02:10
欧阳妮妮晒出儿子正脸照,双眼皮抢镜,遗传了好基因一家颜值都高

欧阳妮妮晒出儿子正脸照,双眼皮抢镜,遗传了好基因一家颜值都高

喜欢农家生活的阿律
2025-01-17 20:47:13
美“边境沙皇”:大搜捕即将开始

美“边境沙皇”:大搜捕即将开始

参考消息
2025-01-18 21:48:05
7连胜后!广东“新内线”崛起,挤走王少杰,逼退徐昕,打服杜锋

7连胜后!广东“新内线”崛起,挤走王少杰,逼退徐昕,打服杜锋

绯雨儿
2025-01-18 11:24:17
成都女子头痛欲裂,医生开颅一看:脑中竟有一颗亮闪闪的“珍珠”

成都女子头痛欲裂,医生开颅一看:脑中竟有一颗亮闪闪的“珍珠”

坦然风云
2024-12-10 14:19:52
破案了!周琦为何暴怒大骂+欲揍裁判?前国手:杨瀚森多次使暗劲

破案了!周琦为何暴怒大骂+欲揍裁判?前国手:杨瀚森多次使暗劲

美人茶话会
2025-01-18 09:52:26
iOS 微信上岛了!新版 Callkit 正在内测

iOS 微信上岛了!新版 Callkit 正在内测

花果科技
2025-01-18 15:26:30
中国小家电冒充松下品牌在马来西亚销售被罚款

中国小家电冒充松下品牌在马来西亚销售被罚款

融汇栋蓝科技
2025-01-17 10:04:49
他是上海原市长,官至副总理,为何去世8年后被迁出八宝山公墓?

他是上海原市长,官至副总理,为何去世8年后被迁出八宝山公墓?

燕小姐说历史
2024-11-12 08:50:08
上海七旬老人意外离世,留下430万元遗产和一套房无人继承……记者跟踪报道

上海七旬老人意外离世,留下430万元遗产和一套房无人继承……记者跟踪报道

喜欢农家生活的阿律
2025-01-18 16:08:53
终于知道芬兰自杀率高的原因了!网友的剖析一针见血,容易抑郁

终于知道芬兰自杀率高的原因了!网友的剖析一针见血,容易抑郁

美好客栈大掌柜
2025-01-05 00:20:03
过年走亲戚,对方说“人来就行了,带什么东西”,高情商都这样说

过年走亲戚,对方说“人来就行了,带什么东西”,高情商都这样说

娱乐洞察点点
2025-01-16 19:25:16
文森特:队友缺席时总有人挺身而出 我们想延续上一场下半时表现

文森特:队友缺席时总有人挺身而出 我们想延续上一场下半时表现

直播吧
2025-01-18 21:59:10
美国阴谋落空,我国 200 亿拿下发动机生产线并搬至国内

美国阴谋落空,我国 200 亿拿下发动机生产线并搬至国内

April工作室
2025-01-16 10:35:20
韩国海军请准备好板凳:2025年,中国海军要服役一个“韩国海军”

韩国海军请准备好板凳:2025年,中国海军要服役一个“韩国海军”

跳跳历史
2025-01-16 17:50:43
2025-01-18 22:16:49

财经要闻

祝九胜报平安,万科脱离危险了吗?

头条要闻

TikTok最新声明:美国政府需就禁令提供更多明确信息

头条要闻

TikTok最新声明:美国政府需就禁令提供更多明确信息

体育要闻

曾20次破世界纪录 泳坛铁娘子退役

娱乐要闻

李小冉评论区沦陷!拒绝当领队暗讽刘晓庆

科技要闻

荣耀IPO前管理层"地震" 赵明为什么被换掉

汽车要闻

10万元级无图智驾 悦也PLUS全路况实测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宝宝:妈妈,麻烦下次别给爸爸放歌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冬季穿搭越简约越高级,这些单品超好搭,中年女性也能轻松驾驭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以色列通过加沙地带停火和人员交换协议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