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6月28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今日在2013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结合国内经济金融改革的进展和国内外的环境,积极稳妥的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多次写入党和国家若干重要方针政策的文件,又明确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写入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将有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促进金融机构的集聚,提升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的满足市场主体对外投融资的需求,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的水平,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
他表示,1993年我国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就首次提出了要使人民币变成一种自由兑换的货币。1996年中国正式承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也就是正式宣布了经常项目可兑换,那么随后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做一些工作,来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汇率、利率、国有银行、金融市场这些多项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可兑换的条件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我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增加国民福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会有所提速。因此,也抓住这一机遇对更好地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周小川指出,当然,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要管理好风险。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有弹性的制度安排,不是一个非黑既白的选择,国际经验也表明,资本项目可兑换后,仍可以从宏观审慎角度对可疑资金、外债、短期资本流动等进行适当的管理,从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的风险,还是要趋利避害,发挥好资本项目可兑换多个方面积极的作用。同时,各项具体开放措施在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我国和国际金融形势和改革基础条件的变化,择机选择,成熟一项推动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