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国荣,生于50年代初,现为中国烟草博物馆特约研究员,他从事烟标收藏研究几十年,对“大前门”香烟有深入的研究和特别的感情。在上海的中国烟草博物馆接受采访时,他仍然不忘拿出一根香烟,在烟雾中描述着他对“大前门”的记忆。
访谈实录:
香烟袅袅90年
网易财经:建国初期,我国烟草行业的形势是怎样的?
戎国荣:建国初期,中央领导也抽“大前门”香烟。当时我们民族卷烟工业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建国初期,全部收归国有化了,英美烟公司也回去了。我们经历了一个自己创业民族振兴的阶段,所以在建国初期时,我们还没有自己很强大的民族品牌,之后才出现了“中华”、“云烟”、“ 熊猫”等著名的香烟。
建国初期一个阶段主要还是外国品牌香烟,像555牌,所以毛主席要求我们要创自己的牌子,有很多老的品名不好的外国品牌都不要了,清理旧牌子,在上海,只有“大前门”进入到新的牌子里面。“大前门”是上海唯一一个带入建国初期的老牌子。山东的“哈德门”是和“大前门”齐名的,也带入了建国初期。
现在香烟的包装都很精美,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困难,香烟的包装都是非常简单,包括纸张印刷。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经历了3年的自然灾害,烟叶产量少,需求量大,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在六七十年代,卷烟也须凭票供应。到七十年代末,我国步入开放的行列,卷烟也不例外。
网易财经:为什么“大前门”在建国后到90年代前那么地受欢迎?
戎国荣:因为“大前门”牌子老,信誉度高,还有一个原因是那个时候香烟牌子比较单调,“大前门”品牌的影响非常大,而且那时候全国人民都认为上海的东西好,尤其是轻工业。“大前门”当时是上海、青岛和天津三家卷烟厂共同拥有品牌共同生产,共同销售,覆盖面非常广,所以抽的人很多,知名度大。
当时有很多厂家生产过“大前门”,解放前生产过的厂家还有老巴夺卷烟厂,解放后还有更多。上世纪80年代,为适应各地的需要,上海卷烟厂监制生产的“大前门”品牌遍及全国十四家烟厂,有许昌、开封、漯河、临汝、安阳、南京、徐州、蚌埠、芜湖、重庆、哈尔滨、太原、沈阳、营口等厂,完成了特定时期的特定任务,这是“大前门”遍地开花的一个时期。所以当时产量和销量都特别大,光烟标的版式就有390多种。
网易财经:“大前门”品牌能够延续九十多年,意味着什么?
戎国荣:改革开放前,上海有十几二十种品牌的香烟,但到现在,像“飞马”、 “青鸟”、“凤凰”等等,很多品牌都已经淘汰了,现在我们国家的卷烟品牌最后定在100多个,改革开放后也要求香烟品牌不宜太多,上海现在也就四五个品牌。太多了的话,会产生消费的混乱,所以现在的品牌比以前少的多,主要还是根据国际发展的形势来定位的。
而大前门影响力大,得以在一次次香烟品牌调整中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也是一个鉴证了中国烟草行业发展历史的奇迹。
从领导专享到百姓热爱
网易财经:“大前门”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历经93年,它的定位和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有什么变化吗?
戎国荣:“大前门”定位一直有变化,非常不一样。在七八十年代,它是中高档的烟,我们七十年代下乡的时候,能抽到上海的“大前门”很不容易,当时记得是三毛五分一盒,凭烟票供应,很紧张,牡丹四毛九一盒,再以上价格的烟就没有了,恐怕也买不到了。据我所知,那个时候“中华”大概卖七毛四分,如果按定价来比较,“中华”也就是“大前门”的2倍,再看看现在“大前门”和“中华”的定价比较,2块与40块来比较,“中华”巳是“大前门”的20倍了。
但它后来的定位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发生改变了。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卷烟也开放了,很多好烟都出现了,产量也增加了,烟票也不需要了,只要有钱就能买到高档烟,根据形势的变化,高档烟非常多,高档烟的出现,“大前门”就定到低档烟去了,消费群体就减少了很多。那时候上海人一般都抽牡丹牌、上海牌,再高档点的抽“中华”和“熊猫”。像中华烟以前都是特供的,主要在六七十年代供中央首长,一般的老百姓是看不见买不到。开放以后,包括“中华”烟和“熊猫”烟这些特供烟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买得起了。现在全国那么多名烟,很多定位都非常高。所以,消费群体也就发生了变化。
现在,“大前门”的消费群体是一些对大前门有着深厚感情的老烟民和中低端消费者了。
网易财经:“大前门”在建国后被定到了乙级烟行列,属于中低档烟,如此受欢迎的香烟,为什么当时没有将定位级别提高呢?
戎国荣:定位没有提高,也是根据企业的品牌调整来定的。因为在八九十年代时,我们国家的品牌太多了,在市面上销售的有2000多种。当时就没有把“大前门”定得很高,如果那个时候就把它定到中华的高度也可以,但是没有定,这也就成为现实了。
如果提级,烟草销售成本就会上去,企业不会轻易做此调整。“大前门”代表了一段历史。现在上海烟草主要产品代表是“中华”,要把“中华”做大做好,如果再做大一个“大前门”,不仅要花费非常大的力气,而且还要考虑效益问题,我认为巳经没有这个可能性了。目前能够维持现状,把“大前门”这个品牌延续下去,在低档烟中能够做的好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前门”现状不容乐观
网易财经:“大前门”现在的地位如何?
戎国荣:时至新世纪来临,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了《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历史老牌“大前门”暂时未列入其中。新世纪前后的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快,全国各地引进的机器都差不多,配方一改进,好的烟就都出来了。不管什么厂,都能做比较好的烟。去年,据不完全统计,每条400块钱以上的香烟有90多种,“中华”400块一条,价高的达两三千块。这说明卷烟的发展特别快,消费群体的变化也特别快。所以,“大前门”尽管是非常经典的牌子,知名度也相当高,但是它排队就排到低档烟中去了。尽管牌子还在,但是辉煌已经不在了。
可以说,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卷烟发展非常辉煌的时期,但是“大前门”恰恰逐渐没落了,这是很现实的一个现状。
现在小青年抽“大前门”的很少,不过低端的消费群体还是存在的,有些喜欢“大前门”的人在家里可能还会抽,但在公开场合就比较少了。因为香烟无形中也代表了一种身价,抽什么品牌的烟和经济实力、消费观念、社会地位和接触的群体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大前门”不适合交际往来。
网易财经:虽然“大前门”没有了昨日的光辉,但还是一直延续到近百年,并且仍然在往前走,这是为什么呢?
戎国荣:现在很多人抽烟都会抽适当的牌子,因为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当年“大前门”比较适合大众的口味,但是现在定位定到低档烟了,制造上可能也就不一样了,不可能用很好的烟丝来制造2元一盒的香烟。但这并不影响它还拥有自己的受众群体。
据我所知,“大前门”现在的产量很少,还买不到,货源很紧张。抽的人有它的一个群体,包括一些老板也抽“大前门”,他抽习惯了就非常喜欢这个口味,不一定就抽很贵的烟。为什么“大前门”能延续到今天,还有一定的群体在支持它,就是因为首先它保留了它原有的风味,还有一些群体在感情和习惯上需要它,其次它定位中低端,广大的农村市场和低收入群体需要它。
至今还抽“大前门”
网易财经:能谈谈您对“大前门”的特殊记忆吗?
戎国荣:70年代,我当时下乡在东北的黑龙江兵团。那个年代能够抽到上海的“大前门”香烟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当地是买不到的,只有托朋友回家探亲时从上海带过去。那时候抽“大前门”可说是一种享受。其实那边也有别的烟抽,可是“大前门”毕竟是家乡的香烟,而且是比较上层的香烟。
“大前门”的品牌也是深入人心,抽“大前门”一方面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一方面也是比较好的消费,特别是上海知青非常喜欢“大前门”,探亲回家一定要带。在我们知青大返城之前,我们曾经感叹“回到上海能够每天抽一盒大前门就满足了。”可见我们当年对“大前门”的感情。回到上海后,随着品牌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也跟着变化了。
网易财经:那现在您还抽“大前门”吗?
戎国荣:现在虽然香烟品牌众多,大家也都能抽上好烟了,但我们这些年令的老同志也时常会去买一盒“大前门”抽。对这种老牌子的怀念和依赖,跟经济没关系,却跟感情有关系,就像我们现在老战友聚会时,也会去弄一瓶“北大荒”酒一起喝,买几盒“大前门”烟一起抽,酒和烟可能都不是很值钱的,但是能勾起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所以现在抽“大前门”可能大多是偶尔为之,以表思念,而不是天天为之了。
“大前门”的未来
网易财经:“大前门”的历史已经过90年,但明显已落寞,它能否坚持到100年再创奇迹?
戎国荣:“大前门”经历了30余家不同烟厂生产的历史,始终保持牌名不变、图案不变,创下了卷烟单一品牌连续生产90余年的奇迹。从二十世纪初的英美烟公司创牌,时至今日的上海卷烟厂,大前门牌仍在生产和销售,可想“大前门”深远的影响力自是不言而喻。
现在,“大前门”的产量已经不高了,经常货源紧缺,但每到“大前门”货到时,很多老烟民都在烟店门口等着,这说明它的深入人心。可能“大前门”已经不赚钱了,但是上海烟草还是坚持做下去,就是考虑满足老顾客的需要。
从回顾的角度来讲,“大前门”卷烟的品牌非常经典,它完成了它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使命。不管它能不能存在到100年,我认为,一种品牌能够延续这么久,已是相当不容易。(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