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岐: 志峰从业界的角度来说认为监管过严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监管并不是严,主要是我们监管的手段、方法行政化,还是从审批的角度来监管,实际上监管者的责任是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如果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要依法处理,或者我们要预防出现这种问题,为什么业界老觉得中国监管严呢?因为什么都得审批,咱们的监管机构变成了一个审批机构,实际上这是“监管错位”,这不是严,实际它不严,很多中国的内部交易、证券欺诈等出的问题太多太多了,该管的都没管,市场的公平性、公开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并不是管得严了。所以我说,第一阶段还是要理清监管职能,在监管方法方面下很大的努力。
朱乾宇: 我觉得可以在监管功能上有所转变,把原来的机构监管转变为功能监管,现在我们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是越来越强,各个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都是混业的,不管是什么金融机构,是同类业务、同类产品的就执行统一监管和统一的监管标准,这样就可以避免刚才曹老师所说的重复监管和可能出现的监管漏洞,这个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其实香港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因为它是典型的混业经营,但它是分业监管的,所以它在这个过程中实行的就是功能监管,而不是机构监管。
网易财经: 银行、证券公司推出的这些产品,同类产品就由一个部门来监管。
朱乾宇: 它是什么业务就归什么部门监管,这就是功能监管。
网易财经: 曹老师,您觉得它实施起来可能性大吗?
曹凤岐: 可能性比较大,我们设想的是借鉴英国和美国的两个经验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英国就是由英格兰银行共同监管,它的金融服务局就是我说的“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是一个统一监管的模式。而美国,99年新的金融法案出来以后他们对控股公司的监管比较明确了,所以我觉得能采取这种办法,作为金融监管委员会可以监控总公司、母公司,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控股公司,或者银行或者保险,不管怎么样,我监管它的就可以了。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底下都有子公司,子公司都有单一业务,它的内部是单一业务,有银行、有保险,还有证券,这时候他们要分业进行管理,这样一来职责就清楚了。这种监管也包括机构监管、业务监管、功能监管,全都有了。我们想这样可能会更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