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健康 > 正文

医生天塌了!患者查DeepSeek后质疑方案

0
分享至
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后质疑我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

2月22日,广东一名医学博主上网发帖称,自己为病人开出治疗方案,对方查询DeepSeek后称有问题,自己“气得又查了一遍医学指南”,结果发现医学指南更新了,自嘲感觉“天塌了”。DeepSeek真的这么厉害?它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否靠谱?DeepSeek真的会取代医生吗?23日,上游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有资深医生表示,人工智能在某些医疗领域的确表现出色,但目前看来并不能完全取代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

博主“孤芳自赏”发视频称,被患者用DeepSeek“质疑”。视频截图

1 医生:DeepSeek的诊断是正确的

“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后质疑我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2月22日,广东一位医学博主“孤芳自赏”的网帖引起网友热议。截至23日14时,该帖获得15.2万的点赞,近3万条评论,1.1万收藏。

在评论区,记者发现,评论区不少有医疗经验的网友都表示遭遇过类似情况,网友“会隐身的大娃”回帖称:“昨天出门诊,给患者解释完了。他给我看DeepSeek查的结果,和我说的一样,患者夸我专业负责。”该网友调侃称:“感觉离下岗的时间不远了。”

23日,记者联系上发帖博主“孤芳自赏”,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患者用DeepSeek查过后,就相关治疗方案有点疑问,和我咨询了一下。”他表示,DeepSeek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正确的。“我们地方(医院)有些药没有就用了替换药,已经和患者解释清楚了。”


有医生向DeepSeek提问:患者带着咨询DeepSeek的结果来开药,怎么办。网络图

2 有病人拿DeepSeek的诊断来开药

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还有一些医生博主晒出了和“孤芳自赏”相似的遭遇。2月16日,博主“幻空°”发帖称,上班时遭遇病人拿出DeepSeek的诊断方案,直接找他开药的情况。

23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幻空°”。他姓孙,是深圳某医院医生。孙医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2月16日,他在门诊坐诊时一个患者拿着DeepSeek给出的处方建议要求开药。他一看处方单,主要是治疗灰指甲的药。孙医生表示,从治疗灰指甲来说,DeepSeek给出的处方是靠谱的,关键是要诊断。

孙医生表示,他最后给患者开了药,晚上回家就问了DeepSeek,遇上患者带着DeepSeek的诊断方案,要求直接开药该怎么办。“作为全科医生,面对患者携带非医疗机构(如Deepseek)推荐的药物来就诊的情况,应遵循以下步骤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合规性。”记者看到,DeepSeek给出了7点建议。“Deepseek说得还算合理,最主要是要和患者沟通,告知用药风险。”孙医生说。

2 专家:患者看病不能盲从AI

DeepSeek真的会取代医生吗?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胡伟看来,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准确的诊断,但准确地诊断出病情以及病情的分期,对于目前的AI(人工智能)是比较难的。例如,在查体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听、触、看等方法,准确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而这些判断往往依赖于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如阑尾炎的查体,单纯依靠AI难以完全替代专业人员的判断,因为这些检查结果往往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有时候,人工智能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比较准确的,也可能是最新的。”但胡伟也指出,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医生在制定方案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和数据进行调整。如果仅依赖AI生成的治疗方案,可能会缺乏这种个性化和灵活性。“AI随随便便做出来的诊疗方案,可能大家也不敢用。”

胡医生称,人工智能在某些医疗领域表现得非常出色,尤其在影像学方面,它在处理数值和图像时的能力可能比人眼更为强大。因此,AI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医生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但不能完全取代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

孙医生也认为,DeepSeek是一个工具,医生和患者都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来获得帮助。“对于一些小问题,DeepSeek的诊疗还算可以。但后续发展如何不太确定,可能会替代一些简单的诊疗吧。”孙医生表示,他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比较奇怪的一些检验结果时,也借助DeepSeek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是查询相关文献。”

不过,上游新闻记者发现,在使用DeepSeek时,免责协议特别提醒注意。“当您在使用本服务咨询医疗、法律、金融及其他专业问题时,请注意本服务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承诺,不代表任何专业领域的意见。若您需要相关专业服务,应咨询专业人士,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作出决策。”

“对于那些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或半懂不懂的人来说,看到AI给出的诊断结果可能会感到困惑或焦虑。”胡医生表示,AI的应用可能还会对部分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胡伟指出,在应用AI工具时,患者切勿盲从,要破除对AI技术的迷思,理性认知。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你身边出轨的人多吗?网友: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好乱!

你身边出轨的人多吗?网友: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好乱!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2 00:15:09
安帅:我没义务一年只管一个球员,执教完巴西后只会执教皇马

安帅:我没义务一年只管一个球员,执教完巴西后只会执教皇马

雷速体育
2025-09-14 07:17:17
向太爆知名女星被骗婚!假豪门老公身家就一辆车,婚礼酒席还逃单

向太爆知名女星被骗婚!假豪门老公身家就一辆车,婚礼酒席还逃单

君笙的拂兮
2025-09-13 16:13:31
马来西亚总理披露:特朗普10月将赴马参加东盟峰会 普京正“认真考虑”

马来西亚总理披露:特朗普10月将赴马参加东盟峰会 普京正“认真考虑”

财联社
2025-09-13 09:47:12
姆巴佩挡不住!断球反击一条龙,4场4球领跑射手榜,3战皇社入3球

姆巴佩挡不住!断球反击一条龙,4场4球领跑射手榜,3战皇社入3球

奥拜尔
2025-09-13 22:38:24
“我只欺负中国人”,回原产地了!

“我只欺负中国人”,回原产地了!

难得君
2025-08-31 12:51:18
76歲婚紗女王皺紋突然消失終極大回春,曾被公開真實容貌嚇壞網民

76歲婚紗女王皺紋突然消失終極大回春,曾被公開真實容貌嚇壞網民

粤睇先生
2025-09-12 00:35:03
陈建斌没想到,吴越会因为九三阅兵晚会上的一句话,实现口碑暴增

陈建斌没想到,吴越会因为九三阅兵晚会上的一句话,实现口碑暴增

小兰聊历史
2025-09-12 18:04:52
产检5次都是女孩,生下来却是男孩,老公大喜,我给孩子洗澡时却哭了

产检5次都是女孩,生下来却是男孩,老公大喜,我给孩子洗澡时却哭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9-13 13:39:11
好消息来了!铁路部门出“新规”:60岁以上老人享受5大“特权”

好消息来了!铁路部门出“新规”:60岁以上老人享受5大“特权”

白马惊天剑
2025-09-14 10:05:32
第四轮会谈来了,特朗普通知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中方订单归零

第四轮会谈来了,特朗普通知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中方订单归零

呼呼历史论
2025-09-13 12:33:51
美国出现“庆祝柯克之死”言论潮

美国出现“庆祝柯克之死”言论潮

参考消息
2025-09-13 19:53:59
《纽约时报》卡洛斯·洛萨达|失去查理·柯克之后,MAGA失去了什么

《纽约时报》卡洛斯·洛萨达|失去查理·柯克之后,MAGA失去了什么

一半杯
2025-09-13 12:44:02
奔驰接娃女火了!堵死道路硬刚路人,打扮时髦很漂亮,老师被牵连

奔驰接娃女火了!堵死道路硬刚路人,打扮时髦很漂亮,老师被牵连

禾寒叙
2025-09-13 13:34:34
回怼清华公知叫兽暴论:“不守规矩才会挨打,讨打必然挨打。”

回怼清华公知叫兽暴论:“不守规矩才会挨打,讨打必然挨打。”

工业科技控
2025-09-13 14:47:38
借你丈夫用用!山西女子向闺蜜借丈夫一用,并承诺会给10万感谢费

借你丈夫用用!山西女子向闺蜜借丈夫一用,并承诺会给10万感谢费

百态人间
2025-09-13 16:15:30
广州的廖一帆爸爸火了,因为他揭开了家委会的真相

广州的廖一帆爸爸火了,因为他揭开了家委会的真相

清晖有墨
2025-09-05 19:24:18
“玉米是所有粗粮里最会骗人的”,网友:天塌了,每天都让老公吃

“玉米是所有粗粮里最会骗人的”,网友:天塌了,每天都让老公吃

另子维爱读史
2025-09-08 21:29:22
中方警告后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迅速服软,却被国内接连打脸

中方警告后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迅速服软,却被国内接连打脸

近史博览
2025-09-13 20:11:00
河北孟村杀妻案最新消息,母亲身体不适,弟弟重申不出具谅解书

河北孟村杀妻案最新消息,母亲身体不适,弟弟重申不出具谅解书

九方鱼论
2025-09-13 22:40:51
2025-09-14 14:04:49

头条要闻

西贝员工用漏勺疏通厨房下水道 锅里还有个相似漏勺

头条要闻

西贝员工用漏勺疏通厨房下水道 锅里还有个相似漏勺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娱乐要闻

彪悍那英,大女人与旧妻子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教育要闻

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学什么?一探究竟→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多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支持"两国方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