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身体密码破译局》(公众号:stmm163),带你解读奇妙的身体,涨姿势!
人要吃喝就要拉撒,但是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吃下去喝下去的东西,和排泄出的物质正是同一种。
为什么吃喝的时候觉得美味可口的食物,经过身体加工会变成人见人憎的屎尿屁,它们在我们体内经历了什么?
更奇怪的是,屎在肚子里一点也不觉得恶心,一旦排出来就觉得恶心?
【屎从何处来?】
吃下的食物“化身”的,“屎”字也证明了它是“米”等食物的“尸体”。
但是为什么吃进去的食物香喷喷,拉出来的大便却是臭烘烘呢?
口腔是消化功能的第一道关卡,碎纸机一样的牙齿切断食物,唾液中的各种酶则可以帮助分解食物。
在经过口腔咀嚼和唾液搅拌之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中,胃可以看做是一个焚烧炉,牙齿切碎的食物依然是难以消化的,这时候胃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胃中产生的各种酶是分解食物的主力军,但这需要一个苛刻的条件——胃蛋白酶元最活跃的pH值约是2.0,只有在这高强度的酸性下,胃蛋白酶元才会活化胃蛋白酶及副胃蛋白酶,才能有效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神奇的是,胃会自己智能调节pH值,在胃中有食物的时候pH值可降达2~3左右,胃在排空时pH值则保持在7.0~7.2之间。每次消化食物的时间可能需要4到6个小时才能完成,届时你的肚子就像一个盛满强酸的大烧杯。
离开胃,被分解过一道的食物会进入小肠。一般成年人类的小肠长度在4-7米左右,试想一下:把小肠当做绳子垂直放下,可以够你从三楼爬下去。小肠是吸收工作的主要完成场所,对绝大多数营养物质的吸收都在这里进行,在小肠内食糜通过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转变成可吸收的物质。被搅拌成糊状的食物将在小肠中存留3-8个小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则继续前进,进入大肠。
大肠就比较可怜了,好吃的东西基本都被胃和大肠瓜分完了,到达大肠的食物中往往只有水和盐分可以“回收利用”。大肠的长度大约有1.5米左右,食物经过大肠数小时的“剥削”,最后才能通往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变成崭新的“大便”。
根据吃进去的食物不同,它们变成粪便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在7-12小时不等。所以说今天的屎来自昨日的食,而今日的食物则是明天的粪便,颇有几丝哲学意味。在这个过程中,食物接受了胃酸、肠胃各类酶、以及肠道细菌菌群的多重洗礼,曾经散发诱人香气的美味在层层分解下产生粪臭素、吲哚、碳化氢、胺、乙酸、丁酸等多种物质。
粪臭素又名3-甲基吲哚,是粪便产生异味的最大元凶,刺鼻的粪臭味主要都来自于它。但你不会料到的是,这种粪臭素居然还是一种香料,可以作为食品香精——适当浓度的粪臭素能展现出成熟蔬果的味道。
【屎在肚子里,为什么不觉得恶心?】
刚提到,食物变成粪便排出,需要花费7-12小时不等,也就是说在食物变成粪便之后,将近一大半职业生涯都是在我们体内的——只要你准时规律进食,你的肚子之中总会有“屎”陪伴你度过漫长岁月的。
你会因为肚子里都是粪便而感到恶心吗?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在屎被排泄前后,人对它的态度180度转变呢。
这取决于两个原因:
其一,一项新的研究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B刊(Phil.Trans.R.Soc.B)揭示:我们之所以对有些事情感到恶心,诸如景象、声音、气味和口味等,那是进化的结果——感觉厌恶可令我们避免潜在的危险。
人类厌恶粪便可以类同于,自然界用鲜艳的色彩和斑纹昭示有毒危险。
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一直在与寄生虫、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抗争,在漫长的进化中,这些动物会从行为上进化出相应的对策,以此可以帮助避免病原体。而在医学不发达、卫生条件有限的过去,粪便的不洁是与大量病原体产生关联的,这也促使人类进化中发现的一种对于有害事物(寄生虫和病原体)产生极其强烈且自动化的反应来保护自己。
除了排泄物之外,破损的伤口、腐败的食物、呕吐物、尸体都会引发人类的排斥感,简单来说就是“恶心”。
与此类似的现象,还包括人类对性交的隐私、对家庭成员成为性伴侣的厌恶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的“恶心”。
其二,长期的社会行为,让人类意识到粪便本身存在的“原罪”——黄褐色的外观,或稀或粘的质感,难闻的恶臭……等等意向于一身,“屎”的形象也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不堪,在人们代代言传身教中赋予了“低俗”“恶心”“肮脏”等含义和关联。就好比“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忧郁”,成为人类文明约定俗成的一部分。
作为原始人类最脆弱的时刻之一,如厕的时候应该找隐蔽的场所才不会被天敌攻击,所以和如厕相关所有东西都染上“羞耻”的色彩。
【惹人爱的“屎”】
人总把排泄物和废物总划上等号,但事实上便便的用途广到你想不到,正所谓没有垃圾便便,只有垃圾利用方式。
再次吃下
粪便来自食物,如果也能再次成为食物,似乎也是没什么违和的。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猫屎咖啡,便便的吃法还挺丰富的。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正在研究如何将人类粪便转变成饮用水,首先将粪便加热至约1000℃,蒸发出的水在几种工艺中进行纯化,直到可以安全饮用。
而日本科学家更前卫,他们在从粪便中提取蛋白质和一些可食用物质,成功制作成了一块"牛排",而且还品尝了它,据说味道和真的牛排差不多。
无独有偶,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报道:研究人员从43个未满6个月的婴儿的尿片上提取粪便,将益生菌从中分离,并添加到香肠中制成“粪便香肠”。该项研究的负责任安娜·霍夫雷说:“我们吃过了,味道不错。”
成为能源
化粪池产生沼气用来燃烧这早就不是新闻了,但是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如何更充分“压榨”粪便的能量。
牛粪可以晒干做燃料,既节约又环保,人的粪便自然是也是可以的。
科学家发现,粪便中的希瓦氏菌“呼吸”的时候会送出电荷,用粪便制作耐用又小巧的电池的技术不久后可能就将面世。
救死扶伤
粪便入药自古就是传统。人中黄是人类粪便的加工品,可以用来治疗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等。
粪便和益生菌的关系越来越被大家强调,粪便作为益生菌的载体可以用来移植给另外一个人。有文献记载的早利用粪便移植的是1958年美国医生用粪水挽救受感染的垂死病人。
不仅生理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也能被粪便拯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8名自闭症患儿进行了粪便细菌移植治疗,有效改善了肠道健康和自闭症症状。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名字听起来就很不好对付,它能引起严重的腹泻,奥斯陆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将健康人粪便中的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培养,然后制成灌肠剂,希望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健康,效果得到了肯定。
做肠镜胃镜的痛苦体验不少人都经历过,未来可能通过粪便就帮助人确定一些癌症。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发现,通过识别粪便中的miR-135b,能够有效筛查结肠癌和腺癌。
所以说了这么多便便的功劳,你还会继续嫌弃便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