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演和制片人,林继东认为,电视剧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美剧韩剧日剧,不管娱乐性有多强,它永远给你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有温暖,有情感。而我们的电视剧,太多婆婆妈妈,然后分家产,感觉全中国的人,到老年的时候一定是孤独的,他们的房子和钱一定要被孩子们骗走……真的没有太多正能量的东西传递给你。”
《我在北京挺好的》正在央视一套热播,林继东在剧中成功诠释出了一个坚韧、痴情又敢于承担的男人形象。除了演员,林继东还有很多身份。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林继东奉行“因人而教”:“我们平常强调尽量少做示范,因为示范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的东西,这个直观会让他们下意识的去模仿,而这种模仿对真正的表演教学是没有太多的好处,关键是开掘每个人身上不同的特殊点,找出他最有光芒的地方。”林继东表示,虽然当老师比当演员要稳定,但看到同班同学在演艺圈都创出了名堂,自己也曾有过“嫉妒心理”:“每天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也学了四年,专业也没差到哪儿,上大学的时候也拍了很多戏啊,为什么呢?我有时候也问。”
而作为导演和制片人,林继东对当前国产剧的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电视剧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我们说美剧也好,韩剧也好,包括日剧,不管是讲僵尸的还是讲什么的,不管娱乐性有多强,它永远给你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它有温暖,有情感。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电视剧中有一部分是真的没有太多正能量的东西传递给你,太多婆婆妈妈,婆媳打架,然后分家产,感觉全中国的人,到老年的时候一定是孤独的,他们的房子、他们的钱一定要被孩子们骗走……”

谈《我在北京挺好的》:这句话其实挺心酸的
网易娱乐:您最新的电视剧作品《我在北京挺好的》正在央视播出,您演的徐晓辉是挺复杂的一个人,您觉得在诠释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林继东:我个人认为,徐晓辉的复杂只是来自于他不同阶段的变化,这个人物本身是简单的,他从头到尾只相信一件事情,爱她,唯一的变化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时间,他表现的形式不同,但他内心一直是一样的。
网易娱乐:您的意思就是他这个人的内心还是比较单纯的,只不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状况。比如说他有一场戏还是很受人关注的,新婚之夜有一场尺度比较大的激情戏,面对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节,您是怎么把握这个人物的?
林继东:当时拍这场戏的时候我们在考虑,拍完了尺度能大到哪儿去?肯定也不会太大。所以当时跟导演选择了很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实没有更直观的表现,只是不同的状态,比如我们把被子一蒙上,停了,下一个镜头我可能坐在床上,我们俩人沟通……那场戏导演和镜头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其实并没有过多的去渲染和表现这方面,因为没有意义,就目前来讲。
网易娱乐:而且这场戏是这个人物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后他发现自己不行,以后的整个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您是怎么揣测像这样的男人面对感情生活的一个心态?
林继东:就是我刚才说的,尽量往简单上走,因为徐晓辉面对每一件事情的解决方式都是直接,比如跟茜华姐离婚这段戏,网上很多人说这样不对,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不应该撵她走,但作为晓辉这样一个单纯的人来讲,他的放手因为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大家表面上去考虑的,我们俩不能怎么样怎么样,这一辈子跟着我就是守活寡。但真正的原因是徐晓辉怕伤害她,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和一个你爱的女人在一起,可是你又不能跟她有亲密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出现疑虑,你会猜疑,到最后可能对她造成更大的伤害,心理上、心灵上的伤害。
网易娱乐:但这是剧中人的选择,不知道作为扮演者,您个人能不能认同他最后的做法?
林继东:我一定是认同的,因为我如果不认同,演起来就非常难,所以我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游说自己去认同。现实生活中我估计一辈子也不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网易娱乐:其实咱们说到这部戏,《我在北京挺好的》,我相信听到名字,很多像我这种北漂一族,心中都会有一点感触,看资料您也算是北漂来的,最初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哪一点比较触动人心?
林继东:其实最初触动我的并不是故事,而是徐晓辉他这20年的变化。一个有这么丰富经历的人出现在你面前,让你能够走近他,去感受他,和他一起度过这20年,我觉得挺难得的,所以吸引我的是这个人,并不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故事。
网易娱乐:不过演这出戏,您有没有偶尔也回想一下自己这些年在北京的生活?有没有去回忆一些比较难忘的事情?
林继东:“我在北京,挺好的”,这句话其实挺心酸的。因为大家在家乡都会有父母,有朋友,父母给你打电话,哪怕再不好,你都会告诉他们“放心吧放心吧,我挺好的”,不希望他们担心;另一种可能是炫耀,朋友打电话问“怎么样”,“哥们儿特好”,因为我不能告诉你我不好,不好还不如回老家。所以像我们这些漂在外面的人有很多无奈,很多心酸,但你永远永远希望离你很远的那个人,你爱的人,你相信的那个人,他们认为你好,他们放心。
谈表演教学:我们强调尽量少做示范 因人而教
网易娱乐:从业这么多年里,您觉得对您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林继东:那可能就是大学刚毕业那一年,选择留校,改变了我的人生。
网易娱乐:不知道在学完表演之后选择留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吗?
林继东:留校不是一个最热门的选择,但是一个最难的选择。因为留校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你一定要具备很多条件,并不是每个人想留就能留,从生存的角度来说它会很稳定,你不用面临一毕业就想“我三个月没拍戏,没有收入我怎么活下去”这种问题,虽然做老师挣得也不多,但至少会让你有一个很稳定的心态,这个很重要;但是另一方面,选择留校,你就基本要放弃很多很多年再到外面去拍戏的时间,教一个班四年过去,这期间你唯一能拍戏的时间可能就是寒暑假,单一个多月你又拍不了什么。
网易娱乐:您做老师的初期,一些同班同学已经开始拍戏,变得有名了,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到您的心态?
林继东:一定会影响,那时候你会着急,不停地找领导,正好有个戏找我,为什么不让我拍?你会特别渴望,特别想出去,因为看到同班同学已经很好了,每天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有时候也会想,我也学了四年,而且我专业也不错啊,也没差到哪儿,上大学的时候也拍了很多戏啊,为什么呢?我有时候也问。人都会有嫉妒心,一系列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情绪,在那个阶段都会出现。
网易娱乐:所以您同届的当时比较早成名的都有谁?我们知道的。
林继东:我们班最早成名的其实还不是海清,应该是娟子,当时拍《知名邂逅》《上错花轿嫁对郎》,然后是李解,当时拍《笑傲江湖》的林平之,还有就是海清、海波。其实,这个班整体很整齐,每个同学在表演方面我认为都是很有才华的,都是有能力的,只不过可能是每个人的机遇不同,每个人的人生走向不同,所以是今天这样。
网易娱乐:您觉得“老师”这个身份跟您做一个专业演员冲突吗?
林继东:我个人认为不冲突,因为在学校教书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外面做演员拍戏本身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你把自己亲身体验更多实践的经验带到学校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尽快感受到更多的东西,它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网易娱乐:我们老说言传身教,可能有的人是纯理论派的,我不知道学生中有没有这种声音,“你行你上啊,你演一个给我看看”,林老师的学生会有这种说法吗?
林继东:可能我拍的戏比较多,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一些,经常也会在课堂上做一个示范,但作为老师,我们平常强调尽量少做示范,因为示范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的东西,这个直观会让他们下意识的去模仿,而这种模仿对真正的表演教学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太多的好处,表演教学最关键的是开掘,尽量因人而教,多开掘每个人身上不同的特殊点和他自己最擅长的、最有光芒的地方,不是一招一式地去教。
谈电视剧行业:国产剧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正能量
网易娱乐:除了演员、老师,其实您还有很多幕后方面的身份,比如说您做过导演,也做过编剧、制片,这些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尝试的?
林继东:做导演是大学刚毕业,2001年,我们老师黄磊在导《天一生水》,让我去做了执行导演,开机一个星期左右,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真正的导演没来,黄老师就说“继东你来导吧”,吓我一跳。
网易娱乐:当时其实很年轻。
林继东:对,26岁,特别大的一个戏,又在这样的情况下,黄老师说试试吧,我坐你后面,于是就开始接触导演。把这个戏做完,我又转了一个行业,导了三年的动画片,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片,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一起,我觉得在那个阶段搞动画对表演的放大会更大,因为我不是要一个人演出来,而是要教会所有的动画公司员工,每个动画师都要学会表演,全三维是在电脑里调出来,不是画出来的。当时每个人桌前都有一个小镜子,每个人各种表情,各种演……
网易娱乐:近两年您好象接生活情感戏稍微多一点,现在我们在国产电视剧荧屏上也经常见到同一题材的东西,您对整个电视剧行业有没有大概的看法和分析?您觉得什么类型的剧是我们以后更应该关注的?
林继东:还是现实题材。现在一些很热很火的戏,只能说满足了观众的猎奇感或者说看热闹的过程。我一直认为影视剧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娱乐性,让大家放松,另一个是正确的导向。我们说美剧也好,韩剧也好,包括日剧,不管是讲僵尸的还是讲什么的,不管娱乐性有多强,它永远给你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它有温暖,有情感。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电视剧中有一部分是真的没有太多正能量的东西传递给你,太多婆婆妈妈,婆媳打架,然后分家产,感觉全中国的人,到老年的时候一定是孤独的,他们的房子、他们的钱一定要被孩子们骗走……我相信社会上一定会有这一幕,我们也要去开掘,但是我觉得,在这样的题材里还是要尽量传递给大家温暖、积极的东西。
网易娱乐:导向的大趋势还是要从正面的方向走。
林继东:一定要从正面的方向走,因为电视观众是中国最大的群体,这么大的群体你永远让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想着“哎哟妈呀,中国人怎么了?人是怎么了?”你看的本身不愉快,这不好,我觉得还是要给大家看快乐的东西。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