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古蔺黄荆老林景区。图据泸州发布
![]()
珙桐
![]()
黄荆镇汉溪村二组石庙沟丹霞石林内,岩石崩塌遗址上分布鸟脚类(食草)恐龙行迹化石。
![]()
黄荆镇汉溪村三组石凤窝面积100亩的石面上分布蜥脚类(食草)恐龙行迹化石。
□赖芳杰
北纬28°线上,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便是位于泸州古蔺的黄荆老林。这里是一片原始秘境,也是一方红色热土。90年前的1935年1月,中央红军右纵队穿越千里,挺进古蔺县黄荆镇。在这片原始森林的庇护下,红军得以短暂休整。那棵见证了红军埋锅造饭、宿营扎寨的200多岁酸枣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军树”。
1
黄荆老林是珍稀动植物的庇护所
约1.4亿年前,“燕山运动”导致四川盆地东缘发生强烈褶皱和断裂,红层被抬升形成中山峡谷,处于川黔构造活动带的古蔺地区形成初始的隆起地形。平均1300米的海拔,让这片山地成为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阶梯。这里云雾浸润密林,年均气温13.1℃-17.8℃,盛夏平均气温不到23℃,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天堂”“天然氧吧”。
每年5月,黄荆老林的悬崖边,睡莲叶杜鹃以其独特姿态绽放生命华彩。这一濒危保护物种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至1800米的陡坡悬崖,是古蔺黄荆自然保护区的特有物种。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野生珙桐树也在此繁衍,花开时白色苞片包裹花序,形似展翅白鸽,颜色由绿渐白,令人心醉。
黄荆老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9%,是珙桐、桫椤、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的基因宝库,更是黑熊、云豹、白鹇(xián)等国家保护动物的天然庇护所。据档案记载,2003年8月泸州市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黄荆市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涵盖黄荆乡、桂花乡、古蔺镇3个乡镇。经过20余年规划建设,如今的黄荆老林旅游区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
2
白垩纪恐龙足迹的发现填补空白
古蔺有恐龙,而且数量不少。约1亿年前,黄荆老林一带很可能是恐龙频繁活动的“乐园”。2020年7月,一场大雨过后,古蔺县黄荆镇原林村金鱼溪附近,有村民发现一块被洪水冲开的大石板上留有一串形似“鸡爪”的神秘印记。两天后,黄荆镇自然资源站工作人员在巡查黄荆老林景区时,在一个名为长滩的地方再次发现一片巨型石板滩,上面分布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脚印状痕迹,每个印记均清晰可见脚掌与脚趾结构,并呈现出一条完整的行走路线轨迹。
同一区域多次发现不同类型的恐龙足迹,这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团队经实地考察与比对研究后推测,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古蔺地区分布着若干大型湖泊。随着湖水水位周期性涨落,多种恐龙在湖岸活动,留下了丰富足迹。
四川作为恐龙大省,以往发现的以侏罗纪骨骼化石为主,白垩纪遗存稀少,恐龙足迹更是难得一见。古蔺这批白垩纪恐龙足迹的发现,恰好填补了该时段、该类型化石记录的空白。
如今,当你走进黄荆老林,仍有可能与这些远古脚印不期而遇,感受一场跨越亿年的自然对话。
3
“红军树”见证艰苦而辉煌历史
在月亮岩前的峡谷中,矗立着一棵高20多米的大树,犹如战士屹立山间,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为大地遮风挡雨。90年前,一渡赤水后来到这里的红军战士们,就在树下烧火取暖、埋锅造饭、席地而眠。红军走后,当地百姓亲切地称这棵树为“红军树”。
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后,进入古蔺县北部的黄荆老林。正值寒冬,雪花纷飞,道路崎岖湿滑。为抢时间、争速度,红军在这渺无人烟的深山密林里连续艰苦行军两天三夜。渴了就抓把雪解渴,饿了就剥树皮、摘野菜充饥,累了就在大树下休息。再苦再累,也无一人惊扰当地百姓。
红军离开时,在黄荆老林的许多树上写下“打土豪,杀贪官,为了穷人把身翻”等标语;有些树上还刻着路标“下走贵州风溪口,上走四川桃子坝”。这些大树,成为那段艰苦而辉煌历史最真实的见证。
天府新视界&四川省档案馆联合出品
图片除署名外据古蔺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