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1月20日讯(通讯员 彭思涵 陈晓红 全媒体记者 李传新)在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五科,一位30岁的年轻女孩小丽(化名)今天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久前,她还因全身无力,被困在病床上,连抬手、走路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成了奢望。如今,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她已经能够自己下床,进行短距离行走了。这一切,都源于一场由结核病引发的、极为凶险的“遭遇战”。
小丽之前在外院被确诊为肺结核,正当她开始抗结核治疗,以为一切都在向好时,身体却出现了新的、更令人恐惧的变化。她的四肢开始逐渐乏力,并且情况迅速加重,很快发展到了无法抬手、无法行走的地步,只能终日卧床。这突如其来的“怪病”让她和家人陷入了恐慌。肺结核还没治好,这又是什么问题?为寻求一线生机,他们辗转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五科。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该院内五科的医生团队高度重视。他们组织了多次病例讨论和研究,在完善了相关检查后,最终的诊断令人意外又清晰:肺结核、支气管结核,并发了极为罕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正是这个“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了小丽严重的四肢无力。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由免疫系统介导的急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不一定是结核病直接导致的,它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它更像是一种“连锁反应”——很多情况下发生在一次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腹泻)之后。结核杆菌感染作为一种强烈的免疫刺激,可能成了触发小丽自身免疫系统“误攻击”的那个“扳机”。但这并非必然,也有很多格林-巴利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诱因。
诊断明确后,针对凶猛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医疗团队为小丽采取了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与此同时,抗结核治疗也在同步紧张进行。令人欣喜的是,冲击治疗后,小丽乏力的症状开始逐渐好转。配合康复科医生每日专业的康复训练,她肌肉的力量一点点恢复,从能微微活动手指,到能在床上坐起,再到在搀扶下站立。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小丽终于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下床,并实现短距离独立行走。
医生提醒,在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无法用结核病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进行性乏力、麻木,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为生命赢得更多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