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多座城市近期密集亮出今年城市轨道交通新进展。
11月19日,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正式亮相,标志着该线路开通运营步入倒计时阶段。而在前一天举行的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上,成都对外公布,今年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750公里,日均客运量达600余万人次。
视线转向广州。近日,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雅源站、雅瑶站两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根据广州地铁官方公布的信息,目前,广州共有5条地铁线路正在修建当中。与此同时,广清城际铁路南延线顺利通过验收,广州城际铁路即将再添新线。
杭州则迎来地铁四期工程的新进展,多条线路盾构机齐发;更令外界关注的是,杭州地铁五期规划也在稳步推进中……
今年被认为是地铁修建爆发之年。特别是作为地铁里程的引领者,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纷纷发力,再次搅动头部城市的格局。
不过,同样在近段时间,宁波等城市对外透露,地铁修建申报遇阻,也掀开这波城市轨交修建潮的另一面。
爆发
从多个层面来看,今年地铁修建都迎来了新高潮。
多座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迈上新台阶:广州成功迈过“700公里门槛”,填补了上海、北京两市迈入800公里段后的“断档”;紧随其后,深圳伴随“双线齐发”进入“600公里时代”;南京、重庆两市则双双实现“跨越”,与武汉、杭州同处“500公里俱乐部”。
![]()
整体增势下,谁是今年地铁里程的“增长明星”?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全国城市轨交里程TOP 20城市排名基本与去年底一致,仅宁波一举反超大连、合肥、长沙三市,升至第16位。而从新开通里程来看,广州和宁波两市以67.2公里并列第一,随后为天津、成都两市。
今年可谓是广州新线路开通的“大年”。颇受外界关注的是,9月,广州曾创下“五线齐开”的新历史。
当天,除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2条新地铁线路正式开通运营外,广州东环城际、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三条城际铁路同期开通,通过与广惠、广肇、广清等城际铁路贯通运营,使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清远可快速通达广州琶洲会展核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和广州白云机场等地。
这还不足以概括广州的“爆发”。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今年广州将“力争开通10条(段)共13公里的‘地铁+城际’线路”。加上已开通的10号线和12号线东段、西段,以及通过验收的广清城际南延线、已实现“三权”移交的22号线后通段,“一年开通10条线路”的目标即将初步达成。
大型赛会效应被认为是广州今年轨交冲刺的原因之一。在6月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龙小强曾提到,广州多条轨交线路将力争全运会前开通,为市民和观赛人群提供更便捷的出行环境。
宁波的迅速提升则主要得益于8号线1期、7号线和6号线三条线路的开通。这也是继2021年5号线开通四年后,宁波轨道交通大幅加速成网。由此,宁波成为继苏州、青岛、大连之后,第四个轨交总里程超过200公里的非省会城市。
追赶
当然,距离年末尚有月余,城市排名变数仍存。
![]()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109511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深圳。深圳地铁集团年初曾发布预告,今年深圳共有6条新线(段)、共计39.48公里线路冲刺年内开通运营的目标,推动深圳轨交里程达到634.6公里,进一步对成都形成追赶之势。
截至目前,深圳地铁已于9月“双线并发”,同时开通16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二期。不久前,深圳发改委又公布5号线西延段、8号线三期、11号线二期二段和13号线一期二段票价表,向正式开通再进一步。
而作为“守擂方”,成都同样在9月开通运营17号线二期和10号线三期。目前,成都30号线一期、13号线一期均进入运营筹备关键阶段,向年内开行冲刺,也将牢牢守住“第四城”之位。
位次变化固然令人关注,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轨交建设不断推进,不少领军城市正在加速布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成为其下一步追赶的重点。
事实上,广州今年新开通的线路中,近一半为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而成都、深圳的下一轮竞逐同样不乏市域铁路的身影。
以成都为起点,成德线和成眉线正在加速推进,加上已开通的成资线,将进一步完善成都都市圈“两环三射”轨道交通主骨架。反观深圳,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正在建设,而根据《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深圳目前共规划布局了11条城际线路。
![]()
图片来源:《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更确切地说,市域铁路的建设是对现有轨交体系“补短板”。
早在2022年,平安银行基础设施金融事业部一篇研报中就曾指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以地铁为主(占比79%),市域(郊)铁路里程占比仅10%,发展较为滞后。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曾指出,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到都市圈、城市群新阶段,市域轨道交通是都市圈、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层次交通网络系统的保障。而从结构上看,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5万公里,其中高铁4.6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超过了1万公里,为市域轨道交通留出很大的发展空间。
遇阻
即将步入“十五五”,谁有望成为下一个轨道交通“引领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正在推动新一轮轨交建设谋划,且已有城市率先抢得建设“先手权”,令轨交城市新格局隐现。
去年底,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批复“停滞”一年多后,成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据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长黄婉所说,去年成都已“获批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上个月,新获批的10号线四期、18号线四期和27号线二期分别公开建设时间,前两条线路最早将于今年12月开工,推动规划图加速走向施工图。
更多城市仍在等待新一轮规划批复。
2018年至2020年间,包括广州、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春等多个城市的上一轮轨交规划密集获批,规划期均在近两年结束。其中,2023年到期的广州,根据今年7月广州发改委在政府留言板上的回答,正在“继续加强与国家、省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按程序加快广州四期规划报批工作”。
![]()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而上一轮规划与成都一样于去年到期的武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申报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
外界猜测,广州推进迟缓,或与上一轮规划投资完成度有关。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而根据广州地铁2024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广州多条在建线路累计投资不足规划的70%。
而同样是今年前十个月里程增长最快的城市,宁波新一轮规划也遇到阻碍。
不久前,有网友在宁波民生e点通问政平台咨询关于地铁四期规划申报事宜,宁波市发改委对此回答:
“根据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最新政策要求,目前我市申报第四期建设规划的条件尚不成熟”;随后进一步指出原因——“我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暂不具备报批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条件。”
同样在上述《意见》列出的建设申报条件中,提到“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而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今年10月数据,除运营里程TOP 10城市(南京除外)外,仅少数城市客运强度超过0.7万人次。
![]()
如何妥善解决投资和运营难题,或许将是城市轨交未来发展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