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ETF
AI“卖铲人”英伟达最新一季业绩超预期,以一己之力重新振奋市场,但短暂的 兴奋过后,人们对AI过热的担忧似乎没有完全打消,美股科技巨头走势分化,循环融资和隐形杠杆的疑云,仍然盘旋在市场上空。
有两大阵营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悲观的,认为当前AI或接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乐观的,认为还未到下车的时候,可能是踏空AI者最后一次上车机会。
投资动向上,也出现明显分歧: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尔三季度增仓谷歌,而软银、桥水等机构减仓英伟达。
国内研究机构对美股AI动向也高度关注,基本共识是:美股七姐妹当前估值的确偏高,因此对利空也较为敏感;但即便AI出现泡沫化,也仍然在早期,泡沫前最“亢奋”的阶段还未到来。
01 当前美股AI进行到哪儿了?
国海证券认为,当前AI所处的阶段,更接近于互联网时代的1997年而非1999年。
复盘互联网泡沫:自1995至2000年,1998年涨幅最大,2000年达到顶点,全程经历了从技术革命叙事→资本狂热涌入→盈利无法兑现→美联储加息→信心崩溃。
当前AI是否已经泡沫化了?泡沫程度如何?
中金公司建议从需求、融资能力、杠杆率、估值这几个指标分别来看。
1)AI需求增速快,远超互联网、个人电脑时代
生成式AI的普及率在诞生第二年就已经升至72%,互联网达到这一普及率用了超过10年。
![]()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斯坦福大学)
国海证券还引用了一组数据:2023-2025年,每年使用AI的美国员工比例从21%上升到40%,几近翻倍。谷歌每月处理的tokens数量从2024年5月的9.7万亿,升至2025年10月的1300万亿。
![]()
(图表来源:国海证券)
![]()
(图表来源:国海证券)
2)投资扩张仍有上行空间
“美股七姐妹”资本开支与营收的比例为16%,低于1998年互联网泡沫期20%的高点。
![]()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
3)经营现金流仍然能支撑资本开支
伴随2025年资本开支规模的不断扩张,“美股七姐妹”现金比率有所下滑,由去年底的80%回落至72%;其资本开支与经营性现金流的比例自2023年底的33%,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49%,仍低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点56%;资本开支与净利润的比例目前走高至63%,显著低于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高点99%。
![]()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
4)没有出现过度的依赖债务融资
“美股七姐妹”债务与权益比自2023年的48%,持续回落至2025年三季度的32%,显著降低了高利率环境下的系统性杠杆风险,融资结构以股权融资主导,投资初创企业,与核心业务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
![]()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
5)估值远低于互联网泡沫水平
“美股七姐妹”估值攀升至33倍左右的高位,显著低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60倍左右。
![]()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
总的来说,相比互联网时代,本轮AI革命不同之处在于普及更快、更集中、更健康、更宽松:
1)AI技术的普及,以及对GDP的提振速度,都远快于互联网时代;
2)AI行情龙头集中度远超互联网时代,但与净利润的匹配度更高,有扎实的基本面;
3)龙头财务状况远优于互联网泡沫时期同类公司,AI相关营收增速不输资本开支增速;
4)面临的宏观环境也不同,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代:货币政策易紧难松,推高借贷成本,刺破了泡沫赖以生存的资本基础;而AI时代面临的是易松难紧的货币政策,借贷成本将下降。
02 中国AI呢?目前行情见顶了吗?
说完美股七姐妹,再回到中国AI科技。
市场定价来看
两国科技龙头估值差距较大,美股七姐妹估值33倍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科技+消费龙头(港股)估值仅20倍左右;
不过中金公司提到:“如果结合盈利能力,两国AI龙头当前估值均相对合理,甚至部分中国科技龙头估值还有些高估。”
不过,考虑到中国居民存款搬家、GDP证券化率、产业政策等方面还留有余地,或将为中国AI进一步上行提供潜在动力。
![]()
![]()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
投资热度来看
自2025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以来,中国科技巨头(港股)的资本开支迅速由2024年底的-9.5%,转正为2025年3月的18%。
其总经营现金流(OCF)在2026年有望同比增长17.1%,总资本开支占总经营现金流比例预计为40.6%,小于2018年42.3%的高点,现金流基本能够应对资本开支的压力。
![]()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
盈利支撑来看
目前主要的互联网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AI收入增速明显走高,从2024年四季度的11.7%抬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23.2%。说明中国AI本轮上涨行情,不纯粹是海外映射下的拔估值,而是有持续盈利的贡献。
政策力度上看
对外有AI军备竞赛、对内有新旧动能转换,这两大宏大叙事,将支撑中国AI政策延续甚至加速。
2025年8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明确了AI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最新公报、“十五五”规划也进一步夯实“科技主线”地位;
10月31日,有关部门宣布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全部投放完毕,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人工智能是重点投向之一。
总的来说,国内研究机构共识是:参照互联网时代,当前美股AI亢奋程度远没有达到泡沫高点。后续拐点关注这些指标:资金端关注私募信贷占比;投资端关注绝对值放缓;流动性端关注财政货币收紧;技术端关注证实/证伪……
最后,AI 泡沫能否避免破裂?最关键在于:未来2-3年,要让AI展示出更广泛、更深入的实用价值:
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可行性,AI 是否可能创造出足够的价值;另一方面,AI 真正取代人类工作、融入生活和商业运营,是否会广为应用。
![]()
(图表来源:国海证券)
而中国AI主要看港股巨头,目前更是处于估值相对低位、政策发力初期,AI技术应用也仅在toB阶段,未来还要经历toC端软件硬件的应用普及,因此短期行情难言见顶,投资者可以择机低位加仓,静候新一轮上升。
(上述参考资料来源:中金公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等机构公开报告,数据有时效,仅供参考)
导语
相关ETF: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SH)恒生互联网ETF(513330.SH),均支持T+0交易。
前者覆盖AI全产业链,包括AI硬件设备(中芯国际等)AI应用(小鹏汽车等),以及云计算大模型厂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
后者更聚焦AI云厂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
《研报掘金》持续更新
下滑查看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述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 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
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互联网ETF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 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T+0特别风险提示: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互联网ETF作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变动不代表基金净值表现。
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