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储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水利工程宛如璀璨星辰,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近日,安康市汉阴凤堰梯田正式踏上申报陕西水利遗产的新征程,这不仅是对一项古老水利奇迹的致敬,更是对传承千年的水利智慧与文明的深情礼赞。
![]()
汉阴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汉阴县,灌区约5.12万亩。据文献记载,在今汉阴境域,周朝时期当地先民就开创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距今有近3000年的历史。汉阴,是《庄子》一书中的“抱瓮灌溉”发生地,此典故在中国已流传2500年。历朝历代的汉阴先民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低影响开发的方式,完美契合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田尽而地,地尽而山”,从堰渠引水、塘窖蓄水到梯田灌溉,汉阴各历史阶段,利用多种水利灌溉技术,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从汉阴的凤凰山水源涵养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湿地,分布在一千多米的垂直空间里,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运转,完美诠释“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治水文化,不断提升水利改革发展软实力,推动新阶段陕西水利高质量发展。此次由陕西省水利厅组织开展首批全省水利遗产认定申报工作,自2025年起,每两年在全省范围开展一次陕西省水利遗产认定工作。2025年拟认定20个左右首批陕西省水利遗产,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认定60个以上省级水利遗产,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遗产保护和认定管理体系。
目前,汉阴凤堰梯田申报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共同期待凤堰梯田能够在中国及世界水利遗产的舞台上绽放出璀璨光芒,续写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刘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