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冷鱼儿行动迟缓,进食力度会比较轻微,并且气温越低进食越是轻微,所以冬钓应该选择一支合适的浮漂。虽说的水温低吃口轻未必浮漂越小越好,因为你需要考虑到水深的问题,吃铅越小越是不适合钓深水,钓的越远越不适合使用太小的浮漂。所以应该是确保精准抛竿,水线拉紧的基础上,吃铅量尽量小。浮漂要是从漂尾的角度来说只有硬尾和软尾之分,那钓轻口鱼硬尾还是软尾更合适呢?
![]()
硬尾浮漂的特点是灵敏度比较高,原因是这样的,浮力跟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所以硬尾和软尾如果粗细相同,产生的浮力大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软尾浮漂是空心的,所以自重更轻一些,这就相当于相同大小的浮漂材质不同,虽然产生的浮力不同但是自重不同,所以存在吃铅量完全不同的现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硬尾浮漂是比软尾浮漂灵敏度更高的,因为吃铅量更小的缘故,相同的吃口会更加明显一些,漂相也更容易传递出来。但是硬尾浮漂跟硬尾浮漂也是有区别的,不同的粗细灵敏度还是还有差距,细硬尾明显灵敏度更高一些。
![]()
浮漂相同并且都是硬尾浮漂,只是漂尾的粗细不同,自重不同、产生的浮力也不同。调漂有个应该注意的地方,那就是称饵重,因为半水状态下挂双饵称重,会让你知道至少钓多少目的时候钓组才开始触底,有的钓目是根本不存在的。不同粗细的硬尾浮漂在称饵重时,存在相同饵重细硬尾被压下的目数更多的现象,可见灵敏度更是更高的。所以说冬钓经常用的硬尾浮漂其实是细硬尾,比较小的吃口也能造成比较大的动作幅度,这样观察漂相会更加轻松了。那是不是软尾浮漂在冬钓中完全没作为呢?其实也不是。
![]()
软尾浮漂是空心的漂尾,硬尾浮漂是实心的漂尾,工艺上的不同造成了软尾浮漂的漂尾都很短,所以一些特殊的钓法往往是不合适的。但是细硬尾虽然灵敏度更高,钓远的时候存在看漂难度比较大的特点,就算有吃口但是视力不好看不到漂相,这也是钓不到鱼的。软尾虽然更钝,但是存在比较容易看到漂尾的优势,所以还是能有作为的。只是因为“吃铅量”大的缘故,漂相会更加轻微,一些小的动作全都会被过滤掉。那过滤小动作是缺点吗?也未必是,因为冬季的鱼进食力度比较轻微,有时候不能正常就饵,假动作还是比较多的。
![]()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两大流派,第一是使用细硬尾放大漂相,主要抓比较大的浮漂动作,缺点是视力不好什么都看不到。第二是使用更顿的软尾浮漂,主要抓小动作,因为就算实口动作幅度也不会大,而假的小动作几乎全被过滤掉了。所以软尾浮漂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看漂比较轻松,只要有动作基本就是实口,所以中鱼率并不低。也就是说几乎传递出来动作,提竿都可以中鱼。所以虽然吸引我给灵敏度更高,还是有些钓友喜欢使用软尾浮漂,观察不到半目甚至只有浮漂一个黑格的动作幅度,如果习惯了抓这种小动作,那么软尾浮漂会使用的得心应手。
![]()
软尾浮漂还有另外一大流派,就是使用在传统钓上,传统的长杆短线竖漂钓组,这种钓法是冬季钓远的一大利器。吃铅量比较大,适合钓深水。软尾浮漂比较粗,距离远的话也能看的清楚。虽然比较粗的硬尾浮漂在钓远的时候也能看得到漂相,但是传统钓中基本不用,或许是因为粗硬尾容易让浮漂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传统钓的软尾浮漂远比悬坠钓的粗很多,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相差着实很远了。其实关于软尾和硬尾浮漂还有另外一套理论,软尾更加容易被拉动,因为软尾更轻,但是拉动之后幅度不大。硬尾太重不容易被拉动,但是硬尾被拉动幅度就会比较大。
![]()
曾经有钓友做了一个比较,两个矿泉水瓶一个空的一个装满水,装满水的扔出去需要比较大的力气,但是只要扔出去就比空的远很多。有没有道理咱也不太懂。不知道各位钓友以为如何?反正软尾就是顿,顿在野钓中未必是坏事。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