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租车TAXI 标识 路牌
近日,一位老人扬招出租车被拒,热心市民拦车理论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虽然事后涉事司机以“安全隐患”为由辩解,但网友并不认可,相关出租车公司也表示将召回司机进行学习。
老人打车难的问题,在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当网约车平台通过算法优化提升效率时,一些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问题而只能通过街头扬招,然而一些司机因为追求收益最大化,优先接网约单,加上一些老年乘客路程短、沟通成本高,或者担心老人突发疾病或摔倒引发纠纷,使得司机更不愿意做老人的生意了。
为解决老年人打车难的问题,上海正逐步推进完善出租候客站点建设,包括参考出租车打车热点区域建设高需求区域候客站、公交车站临时上下客点改造、增加“一键叫车”呼叫按钮等,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叫车服务。申城的一些出租车企业也做出过不少尝试,比如建立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克勒”车队,专为老年人服务。然而,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车队驾驶员也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在车辆有限情况下,常常出现“车等不到人、人叫不到车”的情况。
如何将“尊老”从道德倡导转变为制度约束,把“适老”从商业噱头转化为企业责任,不仅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有激励措施:对于出租车企业来说,除了建立专门的车队之外,也可以对优先接老年订单的司机给予补贴或积分奖励。同时,建立司机权益保障基金,明确老年乘客突发疾病时的责任划分,消除司机后顾之忧。
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可以统一为老服务出租车的标识,方便老年人一眼识别,让路边扬招叫车更便捷,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老人叫车电话,优先为老年人安排出租车。同时,可以将助老服务纳入乘客满意度测评,定期发布结果,并对拒载老年人的司机所在的企业进行相应处罚。
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着力解决老人打车难的问题,也是为构建更加包容、温暖的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原标题:《老人扬招出租车被拒,除了处罚司机还能做些什么?|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潘高峰 文字编辑:郁晶陶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方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