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历史难道还能被封口?
- 省会城市一所小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抗日战争史实,竟遭到一名中日混血学生的家长投诉,指责其“煽动民族仇恨”,还称教学内容“过于暴力”!
-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日本民间人士森正孝都敢于拍摄纪录片揭露侵华真相,我们反而不敢讲真实的历史了吗?
- 这起事件发生在省城一所国际小学,语文老师张敏(化名)从业多年,从未遇到如此荒唐的指控。
![]()
- 国庆节后返校的第一周,张敏正巧带领学生学习一篇关于抗战主题的课文。
- 考虑到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她便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们补充了一些日军侵华期间的重要史实与背景知识。
- 本意是帮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课文、增强历史认知,却不料因此招来一场风波。
![]()
- 10月13日,一贯深受家长和学生信赖的张敏突然接到正式举报。
- 举报者是一位学生家长,理由令人震惊——声称张敏在课堂上传播仇恨情绪,制造民族对立,导致她的女儿在学校遭受排挤和欺凌。
- 直到此时,张敏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
- 原来班上有一名中日混血的小女孩,母亲为中国籍,孩子自幼在中国长大,普通话流利,外貌与普通中国儿童无异。
- 而她在课堂上的讲解,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包括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实施的大规模烧杀抢掠、南京大屠杀中数十万无辜平民遇害、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等铁证如山的事件。
- 这些内容并非虚构渲染,而是有大量档案、影像与幸存者证言支撑的真实过往。
- 她强调这段历史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激起怨恨,而是希望学生们铭记苦难,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 那么,如实讲述过去,怎么就成了“挑起对立”?
![]()
- 事实上,全班学生听讲时神情专注,并未出现任何针对该混血学生的异常行为或言语攻击。
- 况且这是高年级班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即便此前对那段历史了解有限,也多少听过相关片段。
- 如果真有人因历史原因歧视同学,那这种偏见应早已有之,怎能归咎于一次正常的教学拓展?
- 更何况,若小女孩真的遭遇校园霸凌,她理应第一时间向老师反映,但自入学以来,从未有过此类求助记录。
![]()
- 作为一名专业语文教师,补充课文背后的时代背景,本就是教学职责的一部分。
- 若因为个别家庭的特殊身份,就回避重大历史议题,让全体学生模糊国家记忆,
- 这不仅是对教育使命的背离,更是对下一代成长的严重失责。
![]()
- 面对莫须有的罪名,张敏感到极度委屈与愤懑。
- 她将整件事情经过发布到社交平台,寻求公众支持与理性讨论,希望能为正当教学正名。
![]()
- 颠倒黑白
- 这件事实际上暴露了中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向。
- 有人把真实历史当作禁忌话题,却无视我们教材中的叙述,从不旨在煽动仇恨,而在于唤醒记忆。
- 根据教育部明确要求:历史课程必须“通过具体史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 早在1946年的国民小学历史课本中,就清楚记载着“日军占领南京,展开大规模屠杀”的文字。
- 而如今人教版教材配有五幅南京大屠杀场景插图,北师大版则收录战犯审判原始资料,内容日益详实。
- 这种由简入繁、层层递进的教学演变,历时近百年,目的并非激化矛盾,而是以史为镜,照亮未来。
![]()
- 我们用先辈付出的巨大牺牲告诉年轻一代:今天安稳坐在明亮教室里读书写字的日子,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用鲜血换来的成果。
- 我们反复提醒学生:唯有正视过往的伤痛,汲取教训,团结奋进,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 我们将民族曾经承受的苦难,转化为奋发图强的精神火种。
- 反观日本国内的教育环境,则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局面。
![]()
- 日本的历史教学长期受“选择性叙事”影响,习惯美化自身,掩盖罪行。
- 尤其对于侵华战争中违反国际法、实施细菌战、强征“慰安妇”等骇人听闻的行为,
- 往往采取淡化、删减甚至否认的方式处理。
![]()
- 例如,多版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改称为“南京事件”,并删除所有死亡人数及暴行细节。
- 试图通过篡改文本,使新一代国民遗忘祖先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 然而历史不会因人为遮掩而消失,真相也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既是对受害国人民的二次伤害,也是对本国青少年的严重误导。
![]()
- 明明是他们逃避责任、不敢直面过去,
- 却反过来批判我们讲述事实是在“制造仇恨”,简直是是非不分、倒打一耙。
- 须知自古以来,加害者没有资格要求受害者保持沉默。
- 当年日本右翼政客岸信介尚敢宣称“大东亚共荣圈有益亚洲”,现在又凭什么阻止我们还原真相?
- 值得欣慰的是,当今日本社会已有越来越多有良知的人站出来追寻真相。
![]()
- 比如教师森正孝顶住巨大压力,亲自前往731部队遗址采访老兵,制作纪实影片。
- 超过三百万日本人观看后首次得知:“我们的祖辈曾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
- 还有27岁的日本青年加藤飒人,22岁便来到中国定居,在实地走访中第一次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 他先后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731遗址陈列馆,逐处记录、认真反思。
![]()
- 加藤坦言:“我深感震撼,难以相信自己的国家曾实施如此残忍的暴行。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真正理解中国人的情感——因为日本始终未能真诚面对历史。”
- 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开始觉醒,主动探寻被掩盖的过去,这才是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真正基础。
![]()
- 讽刺的是,在我们这边,竟然有中国籍家长认为讲授史实“太过血腥”。
- 相比之下,究竟谁在制造对立?显然不是光明磊落、坦然面对历史的我们。
- 真正的问题,恰恰来自那些拒绝承认过往、缺乏历史担当的懦弱之人,以及某些家长不合时宜的“过度敏感”。
![]()
- 结语
- 张敏在课堂上传递的真实历史,刺痛了个别人脆弱的心理防线。
- 这位母亲或许未曾想到,她的举报不仅伤害了一位尽职教师,更可能加剧社会对外族血统孩子的误解,反而将女儿置于更加尴尬的处境。
![]()
- 她的举动,不只是对张敏教学工作的否定,更是对历史教育本质的误读与扭曲。
- 她正在向孩子传递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只要感到不适,就可以要求他人隐藏真相。
- 长此以往,孩子学到的不是包容与理解,而是逃避与压制。
- 这样的家庭教育,如何孕育出敢于担当、明辨是非的新时代公民?
- 信息来源:
![]()
![]()
-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