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10·30”重要讲话及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贺信精神,11月19日,由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会议旨在构筑高层次、实效性的儿童友好交流平台,助推儿童友好环境建设与事业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毕曼达、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陈俊、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少鹏、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马列坚出席会议。
![]()
中山市妇联受邀参加会议,中山市妇联妇儿发展工作部部长郑惠施在会上进行专题发言,她以《植根伟人故里,创育儿童友好新范式——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创新》为主题,分享了中山市以“儿童友好”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实践与创新探索,引发与会者广泛关注与共鸣。
作为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这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正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正在开启一场关于儿童友好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
数据显示,中山市18岁以下儿童超过81万,占常住人口约18%。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儿童群体,中山市以“一米高度看城市”为核心理念,将儿童友好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出台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总体规划及系列指引,推动城市治理从单一的“成人视角”向“成人-儿童双重视角”的根本性转变。
2024年2月,中山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通过构建“机制、空间、治理、家庭”四大赋能体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
机制先行:

构建“多元共治、协同增效”的
儿童服务新格局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主体的系统工程。中山市从机制建设入手,着力推动儿童工作从“单点发力”向“系统集成”跃升,相继出台《中山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等6大领域的专项政策和指引文件共50份,系统整合了分散在教育、民政、住建、卫健等部门的建设要求与资源,为全市各区域、各部门开展儿童友好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确保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基层实践中能够“一盘棋”推进、“一套标准”落实。
![]()
空间赋能:

从“孤岛”到“网络”的
儿童友好生态
在空间建设方面,中山市摒弃了传统点状、孤立的设施建设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市级统筹、全域贯通、功能复合的儿童友好空间网络。
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作为系统性民生工程,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予以保障。近两年来,全市共储备儿童友好重大工程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达82.35亿元,覆盖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等多个方面。
各镇街涌现出许多创新案例。三角镇将原计划用于商住开发的黄金地段优先用于建设儿童公园;港口镇整合“百千万工程”资金与社会资本近千万元,打造集科普、阅读、体育、游玩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友好街区。
![]()
三角镇儿童公园
港口镇儿童友好街区
截至目前,中山已完成游乐场、体育场馆、香山古城等一系列设施的适儿化改造提升,累计打造10个省级、51个市级儿童友好空间,超过100个市级儿童友好单元。
着力推动儿童友好从静态的“场所建设”向动态的“体验营造”延伸,系统性布局了30条儿童友好文旅线路,精心打造2条省级儿童友好精品线路,为亲子家庭打造“可游可学”的深度体验平台。
借助“百千万工程”与城市更新行动,中山在存量空间中系统增补儿童活动设施。完成老旧小区适儿化改造142个,投资超7亿元;创新性改造利用桥下空间40处,释放儿童活动面积30万平方米。利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契机,将儿童服务设施纳入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的规划配套,探索建设企业托育点、园区“儿童之家”及工业研学基地,让“制造业当家”的城市基因成为滋养下一代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土壤。
![]()
![]()
老旧小区适儿化改造
![]()
![]()
利用桥下空间释放儿童活动区域
![]()
![]()
儿童服务设施纳入万亩级
现代主题产业园的规划配套
![]()
![]()
探索建设企业托育点、园区“儿童之家”
![]()
![]()
工业研学基地儿童开放日活动
治理创新:

从“受助者”到“共建者”的
儿童参与新范式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需要让儿童成为城市的权利主体而不仅仅是受保护对象,中山的探索正是要实现从“为儿童做主”到“与儿童共治”的治理理念转变。
在制度设计方面,中山构建了儿童意见的“征集-采纳-办理-反馈-激励”全链条闭环。全市推广的“‘童’话会”已成为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平台,目前共设立104个儿童观察团,拥有1320名儿童观察员,“儿童议事角”成为社区标配。
![]()
在“我为儿童友好城市献一策”活动中,孩子们提出的议题从“彩虹滑梯坡度调整”等空间改造建议,延伸到公交线路优化、社区文化活动策划等公共事务。市级“‘童’话会”收集到的意见采纳率超过95%。不仅有效回应了孩子们的心声,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城市主人翁”的种子。
![]()
创新司法领域儿童友好工作实践。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黄圃人民法庭创设的儿童观察评价制度,实现了儿童参与在司法场域的深度突破。该制度安排心理咨询师以专业的沙盘游戏、绘画分析等方式,出具《亲子关系评估报告》,深入解读孩子无法言说的情感创伤与真实意愿,该报告作为法官裁决抚养权、探视权等重要事项的核心依据。将“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从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司法实践。
![]()
儿童友好
法治教育学堂
![]()
儿童心理沙盘室
![]()
儿童模拟法庭
在实践育人方面,组建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河小青守护队”等儿童志愿服务队伍,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文化传播、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港口镇创新推出“i美+”儿童成长积分平台,数字化赋能儿童参与友好,让儿童在实践中提升公民素养,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持续活力。
![]()
![]()
家庭赋能:

从“第一课堂”到“终身课堂”的
成长支持体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山市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基石工程,通过系统化推进家庭教育、常态化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为儿童营造温暖、平等、健康的成长环境。
构建全链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立了“理念-课程-服务-实践”四维融合的家庭教育支持网络。依托全市288个社区家长学校,开展“点菜式”送课服务,年均举办超过250场公益大讲堂。创新打造的“雁阵飞”家长互助组织,12年来培育家长“领头雁”620人,发展微组织63个。
面向全市发布《儿童友好家庭公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科学育儿理念。建设“家掌荟”数字化平台,提供近千条免费家教资源,实现科学育儿知识“指尖可达”。
![]()
![]()
在性别平等教育方面,中山作为全国较早将性别平等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城市之一,打造了系列精品课程与优秀课例,编印案例丛书5套。将性别平等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家庭“活动,指导父母共同参与家务、共同陪伴子女,打造了性别平等教育中山模式的2.0版,从源头上培育平等、尊重的社会文化。
![]()
![]()
![]()
儿童福祉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本为一体两面。为了81万儿童的未来,中山正秉承“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继续深耕儿童友好这片沃土。在这里,“儿童友好”正从一句口号内化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基因,外化为孩子们脸上最灿烂的笑容。一座愿意与儿童共同成长的城市,必将拥有更加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
![]()
![]()
中山市妇联编辑
编辑:卢启昊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陈颖
二审:王芳芳
三审:伍月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