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仅仅为了7761元,特斯拉把无忧传媒给告了!
7000多块钱,对这两家公司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怎么就能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这事跟产品质量、营销合作没啥关系,核心就俩字:补贴。
无忧传媒当年以企业名义买了一辆特斯拉,按照政策,这辆车能享受7761元的国家新能源补贴。
![]()
这补贴不是政府直接给无忧传媒,而是特斯拉先垫付了,相当于无忧传媒买车的时候已经少花了这7761块。
双方在购车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要是因为无忧传媒的原因,导致特斯拉最终拿不到这笔政府补贴,无忧传媒就得把钱退给特斯拉。
本来是挺清晰的约定,结果两年期满,这辆车的行驶里程没达标。特斯拉这边拿不到政府的补贴款,自然就想着让无忧传媒退钱。
特斯拉没先跟无忧传媒做任何公司层面的沟通,而是直接就一纸诉状把企业告到了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案由是合同纠纷,开庭时间原本定在11月24日。
![]()
这波操作一下子就引发热议,汽车圈知名博主陈震发社交平台吐槽:“没任何沟通直接起诉,我有点没太看懂”。
确实,换谁看都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无忧传媒是什么量级的公司?旗下签了多少网红达人,一年营收多少,怎么可能差这7000多块钱?
没过多久就有消息说,双方已经正式签订了《和解协议》,无忧传媒在11月17日就把7761元退给特斯拉了,特斯拉也承诺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撤诉申请。
事儿就这么解决了,但网友的讨论热度一点没降,大家争论的核心早就不是钱了,而是特斯拉这“不沟通直接起诉”的做法到底合理不合理。
支持特斯拉的人觉得,这事儿没毛病啊,合同写得清清楚楚,按规矩办事而已。特斯拉讲究“规则至上”,不管金额大小,只要违约了就按流程来。
反对的声音也挺多,觉得特斯拉这也太“小气”“较真”了。7761块钱,可能还不够付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至于闹到法院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这么点小事,先沟通协商是基本操作,直接起诉显得太生硬,缺乏人情味。
![]()
再说几句
实际上,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这么做。2025年7月至今,特斯拉已经发起了30多起类似诉讼,涉及深圳、嘉兴、上海等多个城市的企业。
这些诉讼都是因为企业购车后里程不达标,追偿金额从7000元到15000元不等,多数企业也都选择了庭前和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