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11月16日举行的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颁奖仪式现场,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联合东方证券发布首期《证券业服务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报告》(简称“《报告》”)。指数基期为2020年,基期值设为100,2024年指数值达到153.17点。证券业在壮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的同时,助力构建绿色与资本的正向循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
绿金指数走势稳步上升,证券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绿色金融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当前学界和业界对于绿色金融发展质效的量化分析还存在空白。证监会今年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对典型做法、示范案例的宣传与推广。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携手东方证券研发“证券业服务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简称“绿金指数”),从环境支撑、市场规模、运行活力、主体建设四大维度构建起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打造一把衡量证券业在绿色金融体系中枢纽作用的“数字标尺”,为观察资本市场绿色转型提供了全新视角。
指数结果显示,五年来,绿金指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25%。在经历了三年的快速上升后,指数2024年的同比增速放缓至4.87%,进入发展提质期。综合来看,证券业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为清洁能源开发、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绿色项目提供了全周期资金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图为证券业服务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走势图
“证券业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实践者与创新者,已成为连接绿色项目融资需求与社会投资意愿的关键桥梁。”《报告》指出,证券业既为资产方提供全链条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又为资金方打造丰富的绿色产品矩阵,有效激活绿色金融市场活力,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环境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通过整合资源形成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环境支撑涨幅领跑,市场规模连降两年
从一级指标看,四项分指数走势较为分化。基期以来,“环境支撑”分指数上升趋势最为迅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60%,彰显绿色金融政策配套不断健全、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产业基础持续提升。“运行活力”和“主体建设”分指数增幅紧随其后,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11%、8.80%。“市场规模”分指数在2022年达到顶点,此后两年小幅下滑,年复合增长率为6.76%。
图为证券业服务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分指数走势图
具体来看,“环境支撑”分指数2024年达178.61点,从政策环境、国际合作、产业基础三个维度衡量证券业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五年来,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与国际合作持续加强是推动分指数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截至2024年末,绿色金融政策动员社会资本规模达到28254.81亿元,较基期增长140.09%。国际合作方面,中资机构境外绿债发行规模快速提升。
![]()
图为2020-2024年绿色金融政策动员社会资本规模变化图
“运行活力”分指数2024年达169.56点,从创新工具、市场结构与配置效率三个维度衡量绿金市场的创新驱动力和运行情况。据统计,2024年,绿色ABS产品、绿色REITs、碳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为1870.75亿元、645.69亿元和181.08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80.05%、89.17%和136.37%。从市场结构看,权益市场中绿色产业市值占比持续走高,占比由2020年的6.81%升至2024年的约22.40%。配置效率方面,绿色产业上市公司超额收益先增后减,后逐步缓升,绿色债券到期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图为绿色产业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变化图
“主体建设”分指数2024年达140.1点,从环境信披、参与主体规模以及中介机构服务能力维度衡量绿色金融主体建设情况。在政策驱动下,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的比例持续提升。主动披露的上市公司占比由2020年的21.16%升至2024年的46.05%,其中证券业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占比高达98%,凸显证券业在ESG信披方面的带头作用。同期,绿债发债主体数量经历快速增长后略有下降,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上市公司数量稳步提升,2024年分别为246家发债主体和397家上市公司,较基期分别增长256.5%和189.78%。
图为披露ESG报告的上市公司占比变化图
“市场规模”分指数2024年达129.89点,从绿色权益市场、绿色债券市场、绿色产品和直接融资四大类型入手评估整体市场活跃度。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市值总和约22.15万亿元,较基期增长302%,五年内绿色低碳产业累计新增上市公司75家。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呈现先涨后降态势。2020年-2022年处于上行通道,此后两年出现下滑,2024年发行规模为6941亿元,较基期增长24.41%。绿色环保主题公募基金数量和产品规模均在2021年达到峰值,此后总体呈下行走势。2024年新发数12只、产品规模1396.06亿元,较基期分别下降45.45%和8.68%。
![]()
图为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变化图
证券业贡献卓著,内外发力打通堵点
《报告》认为,证券业作为提供多元化金融工具的重要载体,在绿色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承销绿债为例,五年来券商占绿债承销机构比例均超过55%,最高时占比接近70%,成为绿债市场建设的中流砥柱。
![]()
图为绿债承销机构证券公司占比变化图
据悉,作为绿色金融创新的积极探索者,东方证券在投融资服务、产品创新和金融研究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入实践,已累计承销发行近50只绿色债券,为各类企业融资近2000亿元,覆盖绿色公司债、绿色金融债、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多个品种,并在绿色债券领域创下多个“第一”。今年,公司还成立绿色金融研究院,从能源金融、智库建设、产业生态共建等多维度发力,为行业绿色转型持续注入新动能。
在充分肯定证券业为绿色金融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报告》也指出了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些堵点,包括绿色债券、权益及其他产品的融资规模均出现下降,市场面临收益吸引力减弱、资本参与度降低以及产业发展动能不足的增长压力;政策红利向实体企业传导仍存阻滞,叠加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因素,绿色产业规模化、绿色技术商业化发展仍有迟滞等。
“证券业需发挥资本枢纽功能,打通‘政策-资本-产业’闭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激活市场活力。”《报告》建议,证券业应积极搭建产业交流与展示平台,建立企业并购资产方与购买方两张清单,为绿色产业内的并购重组提供全流程服务。同时持续创新金融工具,探索与碳相关指标挂钩的可持续发展债券、碳远期避险工具等金融产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动,盘活技术资产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适配需求的工具选择。
此外,《报告》呼吁证券业对内要打通组织壁垒,弱化业务条线分割,形成综合“绿色产业服务包”,针对企业面临的绿色技术商业化难题、绿色转型难题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对外联合科研机构与国家级智库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健全绿色技术评价体系,同时依托海外分支机构搭建跨境绿色项目投融资对接平台,助力国内绿色企业“走出去”和国际绿色资本参与国内低碳项目,推动绿色技术与资金跨国流动。(邓侃)
编辑:葛佳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