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0日NBA常规赛,开拓者主场对阵公牛,最终以121:122惜败,吞下四连败。比赛到了最后16秒,怀特和武切维奇连续命中三分完成压哨绝杀,令人扼腕叹息。即便球队缺少霍勒迪、夏普、罗威等主力,开拓者仍然展示出很强的进攻韧性——末节一度落后20分,上演惊天大反扑,一度将比分扳平,可惜坏在了终场前的那几次关键防守。
![]()
比赛轮廓我想这样说:开拓者有着典型的“炮轰基因”,开局就打出10-2的小高潮,跑得快、出手多,传导流畅。中场命中率下滑被反超;下半场一度被拉开到两位数,但末节换上轮换阵容后,球队用回合数去冲击命中率,把20分差距一点点抹平。格兰特砍下33分9篮板4助攻,是持续火力点;阿夫迪亚交出32分11篮板11助攻的三双,是这波反扑的发动机。最让我惊艳的,是首发中锋克林根——33分半上场,13投7中得生涯新高17分,21个篮板(其中10个前场篮板),还有4助攻3盖帽,这场表现堪称攻防两端的硬仗命脉。球迷甚至把他比作“当年周琦旁边的哈滕”,那种踏实干脏活的味儿。
![]()
谈到杨瀚森,资料里有明确数字:他本场仅出战7分56秒,4投1中,得到2分2篮板1助攻,1失误1犯规,正负值-5。球迷能看得出来两点:一是教练轮换里中锋位置竞争激烈,克林根的超神表现把杨瀚森“按在板凳席上”;二是杨瀚森回到球队后,速度上的提升已经初显成效,这点在他上半场的几次表现里能看出来——一次背打得分、一记助攻给格兰特的远投,都有亮点。第三节末段上来后那次快攻被盖帽,显得有点迷茫,说明他在高对抗、高节奏的临场决策和稳定性上还有提升空间。
![]()
聊技术面,我认为杨瀚森想争取更多轮换时间,得把下面这些能力练到位:
![]()
![]()
![]()
我个人觉得,他最该先做的是把内线基础活打牢:挡下对位,争抢前场篮板,然后把速度优势转化为高效的攻防转换。别一上来就想着争约基奇那种角色,先把轮换位置稳住,球迷那句“别盯着约基奇,先争取稳定轮换位置”说得很有道理。
![]()
说回球队:这支开拓者有一种很讨喜的韧性。上次能从22分落后逆转雷霆,本场又能从落后20分把比赛拉回,说明球队没放弃,打法执行力在关键时刻能被点燃。问题暴露在关键防守和终结比赛的细节处。比赛末段被怀特和武切维奇连中三分,说明压力下的轮换与战术布置还有漏洞。要想终结四连败,球队需要两件事合并:一是找回首发与轮换之间的节奏,让投手命中率回稳;二是关键时刻防守铁起来,轮换球员在关键回合能承担防守任务,这比单纯靠某一两人爆分更重要。
我的直觉是,若伤病不再扩大,教练把轮换调整得更均衡一些,开拓者完全有机会止住连败。问题是心理层面:连败会让本就年轻的轮换球员更紧张,犯错更多。教练组要做的,是给年轻人明确角色和简单可执行的防守指令,别让他们在高压下迷失。
画外话我得说两句:球迷在赛后有一种戏谑又无奈的口吻——“克林根把小杨死死按在板凳席上,硬实力有差距”。这话里有责备,也有期待。对年轻球员来说,挨打是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把短时间的上场经验转化为日常训练的改进。回到体能、脚步、篮板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上,持续打磨后,他一定能在这套“重跑轰、轻传统中锋”的体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你觉得杨瀚森接下来最该优先改进哪一点?开拓者能在下一场止住颓势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