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中国市场已不容试错,唯有将资源凝聚成拳头,才能在红海竞争中突围”。随着“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的落地,这家拥有38年历史的汽车集团,正以组织架构的重构为支点,撬动效率革命与价值跃升。
11月1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其营业收入892亿元,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27%,单季收入创历史新高。核心归母净利润39.6亿元,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19%。
与此同时,截至10月底,吉利汽车已实现年内销量247.7万辆,完成率达82.6%(全年销量目标300万辆),前三季度同样创历史新高,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已无悬念。
文|Tian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多点支撑、“油电并进”的体系性进阶
“油电”双路线并行策略,给予了吉利汽车超预期回报。从财报数据来看,“新能源转型迅猛+燃油基本盘稳增”是吉利业绩飙涨的直接原因。
先来看新能源阵营。根据官方数据,10月,吉利新能源销量17.79万辆,同比增长64%,单月渗透率达到58%;前十个月新能源累计134.5万辆,同比直接翻倍。
![]()
在国内新能源整体零售盘子里,据乘联分会统计的数据,吉利前十个月新能源市占率已经来到12.4%。这意味着每卖出八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挂着吉利体系的车标。新能源业务的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1.9%,也领先特斯拉、长安等主要对手,而冠军品牌的新能源销量已经开始同比下滑。
进一步拆解销量结构,吉利银河成为了销量与占比齐升的第一功臣:10月,银河销量达到12.75万辆,同比增长翻倍,再创单月新高;前十个月累计突破100.2万辆,增幅高达187%,上市不到三年就提前完成“年销百万”的目标。
![]()
更关键的是,银河不是靠某个“爆款神车”撬动数据,而是一个覆盖家轿、SUV、MPV、硬派越野等车型的完整序列:星耀6、星愿、E5、星舰7 EM-i、星耀8、A7、M9……真正撑起规模的是一整支产品军团,而不是一两款流量车型,这让吉利在产品侧少了很多“单点失守”的风险。
在银河之外,极氪和领克也在提供向上的拉力:极氪10月交付21423辆,环比提升17%,前十个月交付16.5万辆,节奏稳步爬坡;领克10月交付40213辆,同比提升接近三成,新能源占比超过七成,旗舰大六座领克900单月突破7000辆,实现35万元价位段突围。
这两块业务的共同点是:定价明显高于吉利主品牌,主打高价值、高安全和全球化市场,并没有和基础盘互相内耗,反而整体抬高了集团的天花板,成为吉利高端化升级的主力。三大品牌的“金字塔式”布局,使得吉利汽车在主流、高端、豪华市场都具有竞争力。而这种产品结构的优化,直接推动了吉利汽车毛利率的提升。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保持在16.5% 的稳健水平。
![]()
与新能源形成协同的是稳固的传统车业务基本盘,数据显示其同期销量上升6.2%至100.24万辆,在大盘中占比超过46%。如今,新能源、混动、插混各种技术卷到飞起的2025年,星越L仍然能连续五个月稳坐A级燃油SUV销量冠军。今年1月、2月和4月,星越L还把特斯拉Model Y拉下马,成为SUV销量冠军。除了星越L外,吉利旗下另一款燃油SUV博越L也入围中国车市SUV全品类零售排行榜前四,并在今年9月销量达到2.8万辆,成为当月燃油车SUV品类唯一突破2万辆的车型。
在轿车市场,作为2024年以来的自主品牌A级燃油轿车销量冠军,吉利星瑞在今年前9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4%至11.66万辆,另一款热销车型帝豪的同期销量也达到8.82万辆。
![]()
同时,“一个吉利”带来的降本效应也初见成效。自去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以来,吉利汽车已经率先完成了内部的自我进化,构建了一个更高效、更聚焦、更具抗风险能力的作战体系。财报中披露的数字,也印证了这种变化: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售费用率与行政费用率均实现大幅的优化,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至5.6%,降幅达16%,行政费用率同比下降至1.9%,降幅达26%。
2
吉利的双料增速超过比亚迪!
仅从零售端数据排名来看,10月吉利与排名第一的比亚迪仅剩3万辆的销量差。放到整个行业来看,在一个整体增速放缓、头部格局看似“坐稳”的市场里,吉利正在用远高于行业的斜率向上冲。
据乘联分会统计的数据,2025年1—10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1925万辆,同比增长8%。同期吉利零售214万辆,增速高达56.2%,足足比大盘快了近五十个百分点,是TOP10车企里增速最高的一家。不仅如此,今年前十个月,吉利的销量已经是多数合资巨头的两到三倍,同比增速更是高出40—60个百分点。
![]()
和比亚迪的单靠新能源打天下,或者奇瑞、长城的过分倚重燃油车不同,吉利是目前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两条腿走路”做得最好的汽车企业。数据显示,1—10月吉利汽车销量结构中,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分别占总销量的54.3%和45.7%。换句话说,吉利的销量增速不是“刺激式爆发”,是“体系性爬坡”,其持续性要远高于表面数字所呈现的增长幅度。
营收和利润方面,靠着同比环比均超两位数的上升势头,吉利正加速缩短与比亚迪的差距。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营收5662.66亿元,归母净利润233.33亿元,同比下滑7.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超过27%。靠规模硬撑的红利,正在被价格战和成本压力一点点蚕食。而吉利前三季度累计收入达到2395亿元,同比增长26%。公司核心归母净利润累计达106.2亿元,同比增长59%。
![]()
在规模化效应之外,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吉利已经完成了一场从产品到组织的系统性再造。
吉利汽车深知,要持续打造爆款车型,考验的是车企在技术、质量和渠道管理等体系建设方面的能力。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车型的竞争,而是涵盖了架构、技术、制造、全球化能力的综合比拼。今年下半年,吉利汽车规划了极氪9X、领克10 EM-P、吉利银河A7 、吉利银河星耀6和吉利银河M9共5款全新智能电混产品。其中,吉利银河A7首次搭载千里浩瀚H3方案。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H9方案、雷神醇氢EF技术、新一代FlymeAuto智能座舱系统等多项创新科技落地应用。将吉利的技术优势全面转化到产品层面。
![]()
海外市场方面,前十个月,吉利出口超过33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10月新能源出口已经占到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通过在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KD工厂和本地化供应链,加上与宝腾的深度协同,吉利把一整套新能源体系复制到了海外市场,这部分业务在利润端的潜力,也为这种高增速提供助力。
由此可以看到,建在品牌梯度、技术平台和全球布局不断加固的底座上,吉利汽车将在下一个周期里拿到更高的估值和更强的话语权。
3
“看不见的投入”支撑高质量增长
如果说销量数据揭示了市场的选择逻辑,那么进一步追问这个逻辑成立的基础,就一定会指向吉利背后的技术体系。在造车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吉利的“耐力”来自长期投入与体系建设。过去十余年,吉利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2500亿元,形成了智能化、电动化、安全化三大核心技术体系。这些投入为吉利构建了一套可持续进化的底座。当全年销量奔着300万辆去的时候,巨大的规模效应直接转化为了吉利在供应链上强大的议价能力。无论电池、芯片还是钢材,吉利都能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拿到。
如今在技术方面,吉利汽车构建了全维度行业领先的智能化、电气化技术体系,全域AI生态加速落地。就拿AI能力来说,汽车行业第一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就出自吉利,其手车互联功能与华为、小米齐平,“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满足全价格带产品辅助驾驶需求。更刷新认知的是算力。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0的综合算力高达23.5E FLOPS,算力储备在所有中国车企中排名第一。
![]()
就在几天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最新的《2026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其中最核心的主要包括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端到端AI Agent智能座舱、车路云协同和兆瓦超充等技术。而这些技术都能在吉利最新推出的车型中覆盖。
毫无疑问,智能化含量提升直接拉高了吉利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竞争力,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技术的革新与升维将直接撕掉吉利过去的标签,从而在根本上彻底改变公司的估值逻辑。
从远期视角看,吉利并不是一个车企,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科技出行服务公司。就像苹果不只是卖手机的,还有一系列硬件以及App Store;特斯拉也不只是卖车的,还有机器人和FSD。吉利也一样,在硬件层面,公司地上有车,低空中有eVTOL,太空有卫星,几乎已经完成对物理空间的全覆盖,布局广度在业内首屈一指;软件层面,吉利是全球唯二、中国唯一做卫星的车企,未来不仅可以提升自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望服务全球汽车。其潜在发展空间与单纯卖车的汽车公司完全不在一个level。
![]()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末,吉利净现金水平达452亿元,充裕的现金储备更为其后续研发投入、新车推出、业务拓展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抗风险能力拉满。
新能源行业进入下半场,谁能持续输出、稳定迭代、用体系跑通整个周期,才是真正的胜出者。放在这个视角下再看吉利,就会发现它的高增长是必然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