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5“蓉漂人才荟”中国传媒大学专场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由四川省委人才办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办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会同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郫都区联合承办。活动通过政策宣讲、项目签约、人才分享、现场招聘等形式,用满满诚意向中国传媒大学的学子发出“更好的成都 成就更好的你”的深情邀约。
![]()
引才诚意满满 ,多级联动共赴人才之约
![]()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绍华在欢迎词中表示:“成都是一座能够让年轻人充分施展抱负的城市,看到成都市带着岗位、项目、政策上门,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中传学子最真诚的肯定和厚爱。”
![]()
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辜学斌从人才政策供给、创新创业支持、人才暖心服务等多个维度,系统推介了成都市人才发展价值生态,详细介绍了引才的“蓉漂人才锦鲤计划”和育才的“蓉城英才锦城计划”等支持措施,向广大学子传递了成都助力人才“鱼跃龙门、前程似锦”的满满诚意,并诚挚邀请广大学子及八方英才深入成都,感受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氛围与宜居宜业的幸福美好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
推介会现场,“蓉漂”引才工作站落地中国传媒大学,并举行了授牌仪式。随后,成都市政府驻京办、成都文旅集团和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了“三方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未来三方将携手共建就业育人基地,在产教融合、人才定向培育、校地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新路径、落地新机制。
![]()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马德鸿表示,成都市政府驻京办作为成都在京的重要窗口和桥梁,长期致力于服务首都与成都两地的交流协作,此次走进中传开展专场活动并促成签约合作,希望将中传的人才、学科等优势与成都的城市发展机遇深度融合,推动校地共促互进。
“蓉漂人才说”打动青年,成都是梦想生根发芽的地方
在“蓉漂人才说”分享环节,两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并在成都发展的优秀校友带来了真实鲜活的故事。
![]()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2015届校友余昉瑞分享了自己在成都参与人工智能与网络视听产业规划的经历。“在成都,我能参与城市级产业政策制定。成都对年轻人的信任,是我留下来的最大原因。”余昉瑞说。
每日经济新闻AI智库负责人、2016届校友温沐夏则以“内容+AI”的创新经历吸引了现场同学。“成都的传媒氛围特别活跃,各类平台、智库、科研机构对人才都非常渴求。我策划的《AI煮酒》系列短视频能够在成都诞生,是因为得到了身边同事的支持。”温沐夏补充,“成都就像一个愿意倾听你、成全你的城市。”
双选会火热,40余家企事业单位“上门”揽才
双选会现场,40余家成都企事业单位设置岗位咨询台,提供传媒、文旅、科技等热门岗位。招聘区人头攒动,不少学生带着作品集排队与企业沟通。锦江区、青羊区、郫都区在现场专门设置了政策咨询台,向青年学生详细介绍安居、就业等相关政策。一位四川籍的毕业生感慨:“第一次感觉政策离我这么近。”
据了解,本次专场活动主要为落实四川省委及成都市委全会精神,促进成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为目的,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累计组织在蓉相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41家重点用人单位,释放140余个优质岗位,共收到简历1482份。(宋凯 主办方供图)
![]()
【现场专访】
参会各方这样说——
锦江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锦江区为新媒体、影视、文创企业定制了专项政策,并对来蓉实习的传媒青年设置了补贴。我们来北京不是发传单,是带着岗位来谈未来。”
青羊区委人才办代表称:“青羊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博物馆、艺术机构、视频内容公司集聚。我们非常需要懂传播、懂叙事、懂科技的复合型青年。”
郫都区委人才办代表表示:“郫都区是成都影视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未来将持续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创业空间、内容扶持和项目孵化。”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小李期待:“成都岗位多,政策具体、诚意十足。我已准备投简历,到成都工作和生活。”
参会企业代表(成都文旅集团)介绍:“本次带来了30多个内容策划、运营、编导岗位。目前,意向签约数量超过预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