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高见pro
近日,一向低调、几乎不与资本市场互动的大疆,竟主动打开大门,邀约外界体验尚未发布的全景无人机新品DJI Avata 360。
尤为反差的是,大疆多次声明“不融资、不上市”。既然如此,为何主动邀约?又为何选在此时?
今年以来,大疆动作频频。除了全景无人机的邀约体验,还推出了扫地机器人ROMO,以及传出投资3D打印企业的消息。
从无人机主业,到扫地机器人,再到3D打印,三件事看似分散,却指向同一战略转向:一向低调、依靠技术领先的大疆,开始主动出击了。
与此同时,影石、拓竹、追觅,也正从各自领域向外扩张,不再安于原有地盘。面对大疆“防御性攻击”,有人攻,有人守,有人绕。
一场围绕技术路径、生态边界与下一代硬件入口的“混战”,愈演愈烈。
Part 1 影石的“攻”
在科技行业的竞争叙事中,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多次在公开场合及社交媒体上,对大疆及其创始人汪滔表示敬佩。
商业竞技场上,言辞可以谦卑,但行动从来诚实。
今年7月,影石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推出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直指大疆腹地。刘靖康在朋友圈中称汪滔为“贴着物理规律做决策的人”,并表示“领跑马拉松的是顶级选手,你也会跑得更快”,言语中流露出对强者的尊重与对竞争的积极看待。
几乎同时,大疆推出了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反向切入影石的核心业务领域,形成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互相抄家”局面。
10月,刘靖康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称汪滔为消费电子领域“唯一能做到垄断的王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直言“真心respect”。
更引人关注的是,当大疆对部分产品实施大幅降价时,刘靖康出人意料地宣布为近期购买大疆产品的用户提供100元影石无门槛代金券作为“补偿”,此举极具营销巧思。
这种反复表达的敬意,究竟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还是一种“战略性谦卑”?
大疆是全球科技企业的一个奇迹,几乎以一己之力占据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超70%的份额。影石也以技术见长,如果说刘靖康这种“英雄惜英雄”的感情属于真情流露完全合乎情理。
不过在商业逻辑的审视下,还存在巨人阴影下的生存法则。
面对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绝对强者大疆,影石作为后来者表达敬佩,有助于为企业争取关键的成长窗口期。而且在不断强调对方强大的同时,影石自身差异化与独特性也会更为突出。
姿态谦逊的影石,实力也在悄然壮大。
2024年,影石销售额达55.7亿元,增速53.3%,净利润9.9亿元。股价亦在半年内实现显著增长,11月19日,股价收盘于272.91元,总市值1094亿。
相比之下,大疆销售额虽规模庞大,但增速放缓。尽管声称不上市,但事实证明,大疆无法忽视资本市场这个最大的舆论场和信心放大器。
在大疆Avata 360的体验活动中,大疆展示了技术优势,剖析BOM成本和未来战略。尽管它表示推出全景无人机是“防御性动作”,但在外界看来,这被视为在增长放缓背景下,大疆展示维持盈利能力的决心。
从某种角度,这也像一场面向影石的“战略威慑”,相当于在战争开始前,向中立方,也就是资本市场,展示己方的航母舰队,旨在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级市场投资有风险,但在行业竞争中,大疆拥有随时颠覆战场的能力。”某位参会人员分享了他的感触,“尽管大疆说不上市不融资,但此次互动,也能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并购或选择性合作预留窗口。”
刘靖康的“尊重”与大疆的“威慑”,一边是以柔克刚的侧翼切入,一边是绝对实力的正面宣示。之后影石能否延续“谦逊”,而大疆的“主动防御”又将如何改写战局,这一切,远非一场“佩服与否”的小作文所能定论。
Part2
“叛逆者”拓竹的“守”
大疆入局3D打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拓竹科技。
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段篇幅不短的感慨,“听闻老东家投了一家3D打印公司,协议里还特别安排了拓竹相关的条款,无数老同事来关心我们是不是要被‘围剿’了。”
陶冶将被大疆“针对”的原因归纳为“人才走向”,表示很多人才在大疆、拓竹之间选择了拓者,“这触了前老板的逆鳞”,“要是被卷死那只能怪自己没本事,肯定赖不到老东家身上,毕竟没有任何规定说谁不可以投资谁。”
这种表态除了抒发内心激荡之外,还有几分“强守”的决心。
入局3D打印,大疆可切入增量市场,卡位未来制造。3D打印与大疆在机器人等方向的布局存在天然协同。投资相关企业,可为未来产品研发和供应链进行前沿技术储备和产能铺垫。
但大疆精准地投资于拓竹的竞对,这就值得玩味了。这也是陶冶反应如此强烈的原因之一。
拓竹的“原罪”,在于创始团队的出身。
拓竹科技的创始团队(如CEO陶冶)核心成员来自大疆的顶级研发部门,他们曾深度参与并主导了大疆最核心的产品技术开发,尤其积累了在飞行控制系统、影像技术和工程化量产方面的宝贵经验。
可以说,拓竹的技术、产品理念甚至公司气质都与大疆一脉相承。甚至可以将拓竹的3D打印机理解为“流淌着大疆血液的智能硬件产品”。
作为最具潜力的硬件科技独角兽之一,自2021年成立以来,拓竹获得了来自于IDG资本、五源资本、铭石投资的多轮投资,估值从最初的3亿美金飞速增至百亿元,目前有消息称其估值高达300亿元,成为3D打印领域最耀眼的明星。
拓竹融资历程
![]()
据公开信息整理
相似的基因,相似的野心。拓竹科技以惊人的速度重现了大疆当年的颠覆力。
拓竹P1P、X1C等系列产品,将多激光雷达碰撞检测、主动振动补偿、高速打印、多色打印等高端功能高度集成,实现了打印速度、可靠性和易用性的数量级提升,让整个行业为之震动。
拓竹迅速成为全球市场的新标杆,产品畅销全球。据业内估计,拓竹目前已占据全球高端消费级/专业级3D打印市场的显著份额,对老牌巨头形成了巨大压力。
据相关人士透露,大疆投资的3D打印公司为智能派科技。智能派成立于2015年,2022年获得来自于深高新投和湖南出版投资的资本助力。2024年出货量稳居消费级光固化3D打印机第一。2025年,3D打印机出货量有望突破80万台。
投资智能派,不仅能在3D打印领域拥有信息通道和影响力节点,还在拓竹后院埋下一颗战略棋子。这样大疆既能以更低成本布局,又牵制了拓竹的扩张节奏,起到威慑“大疆系”创业者的作用。
“如果拓竹布局影像,势必触及大疆边界。”据行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也和拓竹的战略布局有关。但这点至今未得到官方证实。
另外智能派和拓竹都扎根于深圳,大疆扶持拓竹的对手,有利于在高端工程人才与供应链资源上占据优势。这也和陶冶说的“人才走向”相呼应。
总的来说,这一招妙在“一石三鸟”:对产业,它卡位了3D打印这一未来制造关键环节。对内,它震慑了“大疆系”创业者,维护了内部秩序。同时它用最小的成本为潜在威胁设置了一道“防火墙”。
Part 3 追觅以“绕”制动
时间往前推,今年8月,大疆正式发布扫地机器人品牌ROMO,宣告进入智能清洁市场。自此,大疆与以追觅为代表的现有巨头,在另一个万亿级赛道正面交锋。
![]()
图:ROMO,来自大疆官网
大疆扫地机器人项目早在2020年就已启动,内部代号“地面空间智能探索者”,研发周期超过五年。期间甚至因为汪滔对产品不满意而经历过推倒重来,足见其重视程度。
相比增速放缓且相对小众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扫地机器人不仅是一条能触达更广泛消费者、具有高频使用特性的“大众产品”赛道,还是可技术复用的最优场景。
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在路径规划、动态避障、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上高度同源。大疆将在复杂三维空间中验证的先进技术“降维”应用于二维地面,技术迁移成本低且成功率极高。
可以说,大疆的入局,为高度内卷的扫地机器人市场带来了新变数,有望推动行业竞争从单纯的价格战和参数内卷,转向技术溢价和用户体验的比拼。
ROMO试图重新定义“好用”的标准。比如以无人机级的感知与决策的强大避障减少卡困,基站设计追求零维护,对早期不成熟的机械臂等增加故障率的复杂设计持谨慎态度,回归用户真实价值。
另外大疆的品牌号召力和线下渠道,也为高端扫地机器人市场带来了新的流量和关注。
作为后来者,大疆也面临新挑战,比如需要证明高昂定价的合理性,同时因扫地机器人的用户画像和需求与无人机用户截然不同,大疆需要持续理解并满足家庭场景下的真实需求。
面对大疆的“入侵”,追觅的反应快速而激烈。
追觅宣布攻入无人机领域。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这次跨界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回老本行”。不过面对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地位,追觅无人机业务或不走大众消费级市场,而是瞄准工业级市场。
据悉,追觅无人机项目或以“贴牌”起步,快速切入。这与追觅早年给小米代工扫地机积累经验,再推出自有品牌的成功路径相似,是一种“先占位再优化”的打法。具体进展有待继续观望。
结 语
汪滔本人对资本市场抱有非常理性和审慎的态度。自2006年成立至今,大疆共进行了过6轮融资。投资人为红杉中国、中恒星光、远瞻资本,麦星投资,Accel Partners,新天域资本等。据天眼查显示,2015年,新天域资本以接老股的方式进入。
最近的一轮发生在2018年,此轮以“竞标式”的方式开展,让很多投资人记忆犹新。投资者必须认购一定比例的无息债,才能获得股权认购资格。这相当于投资者需要“贷”一笔钱给大疆,才能获得投资大疆的权利。
尽管如此,仍有近百家投资机构参加。据悉最终5-6家成为领投方,每家出资额均超过1亿美元(不排除有少量份额被少数中小机构瓜分),此时大疆估值为142亿美元。
大疆融资历程
![]()
大疆自2010年左右实现盈利后,现金流一直非常健康,并不缺钱,所以2018年的这次融资更像是为早期投资人设计的退出机制。据相关报道,大疆在当年就表示没打算IPO,且明确表示会组织回购和旧股转让。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大疆由关联企业智翔科技100%持股。
如今站在行业顶峰,大疆最深的焦虑,已远非某一对手的追赶,而是增长曲线的放缓与系统创新能力的停滞。
2025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放缓,尽管大疆全球占有率已超70%,但行业天花板下,大疆亟需找到下一个触及海量用户的大众化产品。
当底层技术趋同、硬件高度同质化,大疆多线出击的激进姿态,既是防御,更是倒逼组织跳出路径依赖、规避“创新者窘境”的自觉战略。
这种的“防御性进攻”似乎表明:大疆的护城河不止于爆款产品,更在于一套可迁移、可复用的系统化能力。
而影石凭借影像基因反攻无人机,拓竹携大疆方法论重塑3D打印,追觅从清洁电器跨向多个领域,也在呼应这一现象:竞争从单一产品的技术突破,已经演进为基于核心能力矩阵的无边界生态对抗。
在多线交织的战场上同时作战并取胜的能力,正成为下一代行业领袖的标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