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科技评论来分析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火,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让普通人受益,今天小林哥就带大家来看一下。
![]()
一场由中国人点燃的科研范式革命
大家有没有想过,人工智能最能大显身手的领域是哪里?不是下棋,也不是画画,而是科学本身。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AI for Science”这个引领潮流的概念,竟然是中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的。
这得从2018年说起。那一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汤超等学者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名称就直接定为“AI for science”。
![]()
鄂维南院士是国际知名的应用数学家,他的眼光非常超前,在深度学习刚刚兴起的时候,他就敏锐地意识到,许多科学领域面临的根本困难是“维数灾难”——问题太复杂,变量多到传统方法束手无策。
而深度神经网络,恰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因为它天生就擅长处理高维问题。
![]()
在他的指导下,像张林峰这样的年轻科学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利用AI技术,将高精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规模提升了数个量级,这项成果在2020年荣获了被誉为“超算应用诺奖”的戈登·贝尔奖,这标志着中国团队在AI与科学交叉的源头创新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
![]()
从“算得准”到“算得大”:量子化学的破局之战
AI for Science具体是怎么帮助科学家的呢?量子化学领域的一个最新进展为我们提供了绝佳范例。
2024年10月,来自伦敦国王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可系统改进的量子嵌入”新方法。
量子化学计算就像一把超级精密的尺子,能“算得准”,直接预测分子如何行为。
![]()
但它的巨大缺点是计算量随分子尺寸增大而爆炸式增长,对于稍微大一点的体系,就“算不动”了。
这好比用雕刻显微镜的精度去丈量足球场,虽然精度极高,但效率低下,无法实际应用。
新方法的核心思路很巧妙,叫做“好钢用在刀刃上”,它把一个大体系(比如水分子吸附在石墨烯表面)分成两部分:核心区域(水分子及其紧贴的碳原子)用最高精度的CCSD(T)方法仔细计算。
外围区域则用效率更高的方法粗略计算,这就像摄影师拍照,对焦主体,虚化背景,既保证了效果又节省了精力。
![]()
这项技术的突破点在于“可系统改进”。以前类似的方法,其“高精度”部分其实并不完全可靠,误差难以控制。
而新方法采用的CCSD(T)是量子化学领域的“金标准”,它的误差可以通过增加计算量系统性地降低,确保最终结果无限接近真实。
通过先进的算法设计和GPU加速计算,他们成功地将这个“金标准”应用到了以往不敢想象的大尺度问题上,解决了水在石墨烯表面吸附构型这一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
![]()
![]()
超越化学:AI如何重塑现代科研图景
这种“AI+科学”的范式正在席卷各个科研领域,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发现速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DeepMind开发的AlphaFold系统。
2020年,AlphaFold2精准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突破,解决了困扰生物学界半个世纪的难题。
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截至2023年,AlphaFold数据库已公开预测了超过2亿个蛋白质结构,几乎涵盖了所有已知蛋白质,为全球药物研发、酶设计研究提供了无价的基础资源,这无疑是AI赋能基础科学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
在新材料发现方面,AI同样大放异彩,谷歌团队利用AI模型,成功预测了数百万种新材料候选者,大大加速了如高效电池、新型半导体等材料的研发周期。
据《科学》杂志报道,这种基于AI的高通量虚拟筛选,将传统“试错”模式需要耗费数十年的过程,缩短到了几年甚至几个月。
这些案例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趋势:AI正将科学研究从“手工业时代”带入“工业化时代”。
它不仅能处理海量数据,更能从数据中学习复杂规律,甚至直接提出全新假说。
![]()
科学家们的角色也在转变,从繁琐的计算和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更高层次的科学思考、模型设计和实验验证中。
未来已来,中国在AI驱动科研新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也是一同存在的。
回过头看,从鄂维南院士等人提出前瞻愿景,到张林峰等青年科学家在国际舞台摘取桂冠,再到如今众多跨学科团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突破性成果,中国在“AI for Science”这条新赛道上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
这股浪潮的意义远超几篇顶级论文,它意味着我们正站在科研范式变革的拐点。
当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最深奥的科学问题碰撞,产生的火花可能照亮人类认知的未知疆域。
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时代使命。我们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庞大的数据资源、日益雄厚的人才储备和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完全有能力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化,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想都不敢想”的发现。
也许AI能帮助我们设计出攻克癌症的智能药物,发现室温超导材料以彻底改变能源格局,甚至揭开暗物质和宇宙起源的终极奥秘。
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这是一场已经开始的伟大探险,而中国智慧,正在为这场探险贡献至关重要的火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