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19日发表声明,宣布在与欧洲和国际伙伴密切磋商后,暂停根据《货物可用性法案》对安世半导体公司下达的行政令。
有很多媒体的标题都用:“荷兰软了”这一含有荷兰认输的意思来报道这件事。但实际上,我们仅仅看到暂停两个字,就知道,荷兰的软,并没有真正的软,而是留了后手,或者说暂避其锋罢了。只要荷兰法院不撤销此前对安世的裁决,荷兰政府随时可以拿这件事威胁安世的独立经营权。而且,这份强盗式的裁决会永远悬在安世荷兰的头上,让安世的中国管理层如履薄冰,难有作为。
荷兰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半软不硬的状态来敷衍中国?首先自然是不甘心,本来荷兰以为自己可以高高在上地拿捏中国一把,没想到被中国老大的耳刮子扇了过来,还被欧洲的汽车生产商们骂得满脸挂粪,无奈之下只能暂停。
其次则是荷兰依然想要用一种观望的姿态来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对于卡雷斯曼这种紧跟美国脚步的人来说,他既然认准了美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那么他自己送给美国的投名状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收回来。所以他要观察。而中日关系这些天的突然紧张,则会让荷兰人更加觉得自己的观望是没有错的。
对于中国,整个西方世界是否能够纠集在一起以阻止其发展,这是当前所有西方国家都在观望且暗地里磨刀的。这一点我们毋须心存侥幸。只要被它们看到空门,就一定会出手的,或者只要我们不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它们也一定会出手的。
而日本这次显然就按捺不住了。日本的按捺不住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一来是中美在西太的博弈已经逐渐见了真章。美国即便退出西太,依然可以保持其世界头部强国的位置,哪怕是和中国分享这一位置,日子也还是能够过得很不错的。但如果美国退出西太,或者不再干涉西太事务,那日本就没有位置可以安放了。因为它们是绝不愿意屈居中国之下的。最起码在最初的十年二十年间,它们会不习惯,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拉着美国遏制中国,或者以身入局,让中美拼个两败俱伤。
二来是日本自身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问题。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已经很难维持其一流发达国家的体面。也正是因为工业上的节节败退,导致了日本的资本开始在农业上‘精打细算’。简单来说,日本大米的匮乏并不是因为生产水平或耕地面积的原因,而是因为工业规模的缩小而导致日本的政商门阀们不得不对农业结构进行微操,从而保证自身的利润不因为工业规模的缩小而降低太多。而这样下去的结果,最终必然会引发巨大的社会矛盾。而如何化解这种社会矛盾,日本的政客们早有成算。那就是以外部冲突消解内部矛盾。吃不饱饭的日本人,政客们可以用气把他们喂饱。
反正无论如何,只要把日本国内出现的任何不好现象都归罪于外部,特别是归罪于中国,那日本的政客们基本上也就可以继续当自己的高官而不用承担责任了。当然,这些政客们都认为自己不是在逃避治国不善的责任,而是认为自己这是在为日本谋千秋大业。有了这样的认知,自然也就有了虽千万人我亦往也的‘豪迈’气概。
荷兰的半软不软和日本的铁头硬顶,其实都是源出一理,那就是在面对中国这艘巨舰破冰前行时,心里都存在博上一把的侥幸,为了保住自己之前的风光,无论前面有没有带头大哥,或者无论前面的带头大哥会不会缩头,它们都要先试上一把,或者一定都要把带头大哥的退路给堵住,这并不是为了带头大哥的荣耀,而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长存。
但我们也从荷兰的半软不软中看出了它们骨子里的妥协性。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敢于侵犯我们利益的对手给予坚定还击,那么无论是荷兰的半软不软还是日本的铁头硬顶,最终都会在中国这艘巨舰面前被撞得粉碎。而如果我们心存犹豫,还存在着协商妥协之心,那么荷兰的软就会变硬,日本的铁头就会变成一把带毒的匕首,对我们的发展之途构成坚决而凶狠的阻击。
![]()
荷兰首相斯霍夫和日本首相石破茂,二人就芯片合作达成协议,并就价值观和军事合作进行了探讨,可见它们是早有预谋
我的感受或者并不完全正确,但通过这次中方对日本的反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阻击的可能。而通过对荷兰这种半软不软姿态的宽容态度,我们又可以看出针对欧洲【同属美国盟友】,我们还是采取了拉打并举的策略。这一拉一打之间,最终是否能够分化西方阵营的抱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利益分化才是打乱抱团的最好手段。
所以。如何在坚决还击中实现利益分化,是考验我们智慧的关键之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