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正在修正对铝市场的预期。摩根士丹利在11月19日发布的最新重磅研报中指出,铝的基本面正在经历结构性逆转。
据追风交易台,摩根士丹利最新预测,全球铝市场将在2026年陷入供应短缺,这一时间点明显早于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供需剪刀差的急剧扩大:在需求端,储能系统(ESS)对铝的消耗呈现“暴冲”态势,完全抵消了其他板块的疲软;而在供给端,全球电力紧张正成为硬约束,AI算力对电力的争夺正在挤压由于高耗能而脆弱的铝冶炼产能。
此前,市场主流观点较为保守。花旗分析师曾预测全球原铝供应缺口将从2027年开始出现,Wood Mackenzie则认为短缺将始于2028年。摩根士丹利此次的预测将短缺时间表至少提前了一年。该行已全面上调了铝业股的盈利预测和目标价,认为市场低估了能源转型对基础金属的消耗速度及电力瓶颈的严重性。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指出,除了供需错配,库存数据也已发出预警。随着铝水直接利用比例的提升,流入期货市场的可交割货源将进一步紧张,为铝价构筑了极高的安全边际。铝价的上涨动力正在从单纯的宏观预期转向坚实的基本面支撑。2026年全球铝市场将陷入供应短缺,大摩全面上调了铝业股的盈利预测和目标价。
需求端:储能成为“隐形巨兽”
市场长期以来低估了能源转型对基础金属的消耗,尤其是储能领域。大摩的数据不仅令人惊讶,更是敲响了警钟:
- 单位消耗惊人:根据最新的渠道调研,每100GWh的储能系统(含电池及组件)需要消耗16万吨(160kt)铝。这包括了铸件、箔材和组件的用量。
- 渗透率飙升:储能电池在中国电池总产量中的占比,已从6月份的25%迅速攀升至目前的40%以上
- 由于基数效应,绝对增量巨大:
- 2024年:全球ESS装机量为350GWh。
- 2025年:预计跃升至600GWh。
- 2026年:预计在2025基础上再增长50%或更多。
- 铝消费量暴增:预计2025年ESS将消耗约96万吨铝(同比增长71.4%);到了2026年,仅ESS一项就将带来144万吨的新增铝需求。
结合电动汽车(产量今年迄今增长30%)、家电和电力电缆的需求,即便考虑到光伏装机量可能在2026年从高位回落(从2025年的280-290GW降至约200GW),ESS的增量足以支撑整体铝需求在2026年实现超过2%的增长。
供给端:AI与电解铝的“电力战争”
市场此前看空铝价的主要理由是印尼的供应释放,但大摩指出这一预期过于乐观,忽略了关键的“电力”制约。
- 印尼产能落空:尽管印尼有大量铝产能规划,但实际投产速度极慢。尽管印尼有大规模管道项目,大摩预计2026年印尼实际新增供应量仅为70万吨。例如,Xinfa Group在Morowali的后续项目因需自建2.5GW电力,预计要推迟到2027年底才能供电。
- 全球电力争夺战:电力密集型的铝冶炼正面临AI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竞争。
- 美国铝业协会数据显示,冶炼厂需要40美元/MWh的电价,而科技公司为AI算力愿意支付100美元/MWh以上。
- 这种价格劣势使得欧美闲置的85万吨产能难以重启,甚至威胁现有产能(如South32的Mozal项目面临电力合同续签风险)。
- 今年全球已有约70万吨产能因电力问题中断。
- 中国产能天花板: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与消费国,中国正稳步趋近其4500万吨的年产能上限。到2026年,中国国内供应增量预计为60-70万吨。
综合来看,2026年全球铝供应增量预计仅为130-140万吨(约1.9%的同比增长),将无法满足超过2%的需求增长,导致市场赤字。
库存与市场结构:极低库存支撑价格底部
基本面的紧张已经反映在库存数据上,为铝价提供了极高的安全边际。
- 库存历史低位:目前中国铝库存仅为60万吨,相对于过去五年的历史水平处于极低位置。
- 铝水比例上升:政府鼓励增加铝水的直接利用,目标是从目前的77%提高到2027年的90%。这意味着更少的铝锭会被铸造出来流入期货市场交割,进一步加剧了可交割货源的紧张,对铝价形成强力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