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广东证监局同时对丸美生物出具监管警示函,直指其财务核算不规范、募集资金管理与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这份警示函不仅揭开了丸美生物“营利虚高”的真相,也戳穿了其科技美妆转型的迷幻外衣。
近日,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03983.SH,简称“丸美生物”)发布公告称拟冲刺港股IPO,以获得境外融资,加快公司业务的国际化战略。可证监会的警铃正在头顶作响,投资者对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产生的质疑未消,丸美生物如何能重获资本市场的信赖?
![]()
图片来源:丸美生物公告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广东证监局同时对丸美生物出具监管警示函,直指其财务核算不规范、募集资金管理与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这份警示函不仅揭开了丸美生物“营利虚高”的真相,也戳穿了其科技美妆转型的迷幻外衣。当一家国货美妆领军企业被监管点名,其问题不止于数字的“美化”。
![]()
图片来源:证监会
财务“障眼法”集中在三点
丸美生物的财务不规范与信披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收入核算不准确、在建工程核算不准确以及相关会计科目存在错误列报。
首先,收入确认违规暴露了丸美生物业绩增长的脆弱性。根据监管文件,公司未根据退货情况对销售业务预估退货率,且存在将少量非实际销售订单计入收入的情况,导致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虚增454.68万元,归母净利润虚增1132.97万元,占调整前归母净利润的6.10%。这一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因为美妆行业本身具有高退货率的特点,特别是在双十一等促销节点,消费者对产品体验不满意而退货的情况较为普遍。
虽然证监会的定性中没有直接使用“财务造假”这一字眼,但虚增如此高数额的营收和利润,丸美生物的财报质量显然已无从谈起。这一期财报失真,其他期的又如何值得信任?
其次,在建工程核算的严重失实反映了丸美生物资产质量的恶化。监管检查发现,公司未根据实际工程进度及时对未结算工程款暂估“在建工程”和“应付工程款”,导致在建工程多计5.68亿元,占调整前金额的95.37%。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关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公司未及时转固,导致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计提不准确。这一操作直接扭曲了公司的资产结构与利润真实性。
第三,科目核算混乱凸显了丸美生物内控体系的缺陷。公司将存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通过“应收账款”科目列报,将73.10万元与研发活动无关的咨询服务费计入研发费用,导致相关科目核算不准确。
丸美生物的合规危机不仅体现在财务核算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其“重营销轻研发”的业务模式缺陷。从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的对比来看,丸美生物长期处于失衡状态。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仅为0.63亿元,同比增长15.3%,而同期销售费用高达14.15亿元,同比增长32.09%。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2倍以上,且销售费用增速持续高于营收增速(25.51%)。这种投入失衡在国货美妆行业中十分罕见。从历史数据来看,丸美生物的研发投入长期处于低位。2021-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水平一直徘徊在2.48%-3.06%之间,相比之下,华熙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达11.42%,其他时期的数据也均显著高于丸美生物。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丸美生物的营销策略或许能在短期见效,但长期来看难以支撑品牌价值。公司通过“达人溯源探访、专家深度对话”等内容向消费者传递研发价值,构建“种草—认知—体验—复购”的销售逻辑,但这种营销手段在功效护肤强调“科学背书”的当下,若连基础财务数据都不可靠,如何让人相信其科研投入与成分真实?
募投管理混乱与战略执行失序
丸美生物的合规危机还体现在募投项目管理的混乱与战略执行的失序上。自上市以来,丸美生物IPO承诺的募投项目屡屡出现问题,仅有一个中途变更的项目勉强结项,其余项目均多次延期且未达预期。
![]()
数据来源:丸美生物公告
2021年8月,公司将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智慧零售终端建设项目的募资全部转到营销升级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2023年8月,信息网络平台项目剩余的4912.58万元也被挪到该总部项目。这种资金挪用行为直接违反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的规定,但公司却未及时审议和披露项目延期或调整议案情况,也未按规定披露使用募集资金开展现金理财的收益情况。
丸美生物募投项目管理混乱背后,是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公司董事会虽有9名成员,但实控人孙怀庆夫妇持股超80%,核心决策权高度集中,具有“一言堂”风险。审计委员会虽规定需监督募投项目,但未及时发现资金挪用和项目延期未披露问题,显示独立性缺失或履职不力。
![]()
图片来源:天眼查
战略执行混乱体现在募投项目规划与实际应用的脱节。总部大楼项目从彩妆生产变更为仓储物流,且投资金额持续增加但未达预期用途,反映战略缺乏科学论证,或服务于实控人品牌总部的形象需求,这种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割裂,使得丸美生物在资源分配上恐难以优化。
合规经营是美妆企业的生命线
今年行业监管部门发布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政对行业格局的影响将是全方位且深远的。新政要求化妆品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生产过程监督、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直接提高了行业经营门槛。
![]()
图片来源:药监局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国货美妆正从营销内卷转向科技竞赛。根据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美妆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报告》,58.8%的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最关注产品成分,41.4%的消费者关注产品功效。在这一背景下,丸美生物若不能有效解决合规问题,其科技美妆转型将难以为继。
从国际经验来看,合规问题可能引发集体诉讼风险。2025年开年以来,国际美妆巨头如强生、欧莱雅、宝洁等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个人隐私、价格垄断等原因面临集体诉讼。强生滑石粉致癌事件已累计和解金达65亿美元,宝洁喷雾式洗护产品苯含量超标事件支付800万美元和解金。这些案例表明,合规经营是美妆企业的生命线,任何试图通过财务手段“美颜”业绩的做法,终究会被监管戳穿,不仅会面临行政监管措施,更会损害品牌信誉与投资者信心。
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与品牌的竞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是企业估值的核心锚点。唯有扎实做好产品研发、优化经营效率、以真实合规的财务数据展现经营成果,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
丸美生物的赴港上市计划若因监管记录受阻,将传递“财务不规范企业难获国际资本认可”的信号,倒逼全行业加强内控,对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都会获得益处。从这一角度,它的合规危机,或对国货美妆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 | 肖毅
编辑 | 吴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