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张,你疯了吗?"
李明华握着那张皱巴巴的买卖合同,手都在发抖。
"670元买这么个破水塔,你脑子进水了?"
张建设从李明华手里夺过合同,眼神里闪着一种外人看不懂的光芒:"你懂什么,这是我的家。"
"家?"李明华指着眼前这座锈迹斑斑的废弃水塔,"这能住人吗?"
水塔高约二十米,直径七八米,混凝土外壳已经开裂,钢筋裸露在外。杭州西郊的这片荒地上,它孤零零地矗立着,像个被遗弃的巨大坟墓。
张建设却已经开始往里搬东西了。
01
1993年的杭州,到处都在拆拆建建。
张建设站在水塔下,看着远处正在施工的楼盘,心里五味杂陈。
二十八岁的他,刚刚从国营纺织厂下岗。妻子王秀娥怀着八个月的身孕,一家三口挤在岳母家的小房间里,每天都要看脸色。
"建设,你真要住这里?"王秀娥扶着肚子,艰难地爬上水塔内部用木板搭建的简易楼梯。
水塔内部被张建设改造成了三层。最底层放杂物,中间一层是卧室和厨房,顶层用来储水。
"秀娥,咱们先将就住着,等我找到工作,就换好房子。"张建设把妻子的手放在自己掌心里,"我不想再看你妈的脸色了。"
王秀娥点点头,眼里有泪光闪动。
这座水塔原本是附近一家小工厂的,工厂倒闭后,产权归了区政府。张建设通过关系,用67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
邻居们都说他疯了,谁会花钱买个废水塔住?
但张建设有自己的想法。
02
儿子张峰出生的那个晚上,王秀娥在水塔里难产。
"建设,我撑不住了。"王秀娥脸色苍白,汗如雨下。
张建设慌了神,抱着妻子就往医院跑。深秋的夜晚,从水塔到最近的医院有五公里,没有公交车,出租车也不愿意来这荒郊野外。
他背着妻子,一路狂奔。
"不行,孩子要出来了。"王秀娥虚弱地说。
张建设只好在路边拦车,好不容易有个好心的货车司机停下来,把他们拉到了医院。
儿子平安出生,但王秀娥因为失血过多,在医院住了半个月。
"建设,我们不能再住水塔了,对孩子不好。"王秀娥抱着刚满月的儿子,看着四周斑驳的墙壁。
"再等等,我已经在找房子了。"张建设摸摸儿子的小脸,心里充满愧疚。
但是房租太贵,他打零工的钱根本租不起像样的房子。
王秀娥没再说什么,但她开始经常带着孩子回娘家住。
03
1995年春天,张建设终于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
月薪八百元,在当时已经算不错的收入。他立刻开始看房子,准备搬家。
"爸爸,我不要搬家。"两岁的张峰抱着他的腿,奶声奶气地说。
孩子已经习惯了水塔里的生活,习惯了爬上爬下,习惯了从高处看风景。
"傻孩子,我们要住更好的房子。"张建设蹲下身,摸摸儿子的头。
就在他准备签租房合同的时候,王秀娥病了。
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都愣住了:肝癌,晚期。
"医生,我妻子才二十六岁,怎么会得这种病?"张建设抓着医生的手,不敢相信。
"可能和环境有关,也可能是遗传因素,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疗。"
治疗费用是个天文数字,张建设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连水塔都想卖掉。
"不行,这是我们的家。"王秀娥虚弱地摇头,"万一我走了,你和峰峰还得有个地方住。"
张建设哭了。
04
王秀娥走的那天,正是张峰三岁生日。
她用尽最后的力气,给儿子唱了一首生日歌。
"建设,答应我,好好照顾峰峰,好好照顾自己。"王秀娥握着丈夫的手,"水塔虽然破,但那是我们的家,不要卖。"
王秀娥走后,张建设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三岁的儿子救了他。
"爸爸,妈妈去哪里了?"张峰天真地问。
"妈妈去天上了,她在天上看着我们。"张建设抱着儿子,泪如雨下。
从那以后,张建设再也没有提过搬家。
水塔就是他和儿子的全世界。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改善水塔内的生活条件。装了电灯,买了小电视,甚至还给儿子搭了一个小书桌。
邻居们的嘲笑声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情和怜悯。
"老张真不容易,一个人拉扯孩子。"
"那水塔住久了,也挺温馨的。"
05
2009年,张峰考上了浙江大学。
十六年过去了,那个在水塔里长大的孩子,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爸,我想贷款读大学,毕业后我们搬到城里住。"张峰拿着录取通知书,眼神坚定。
张建设看着儿子,心里五味杂陈。
这些年来,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荒地变成了住宅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只有他们的水塔,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显得格格不入。
"峰峰,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等。"张建设指着远处的建筑工地,"等有一天,政府要开发这片地。"
"爸,你还想着拆迁?这都十几年了。"张峰摇摇头,"我们靠自己的努力,一样能过好日子。"
就在这时,村委会的刘主任匆匆跑来。
"老张,老张!大事不好了!"刘主任气喘吁吁地说,"区里来通知了,这片地要统一规划,你的水塔..."
张建设心跳加速,紧紧握着儿子的手。
刘主任掏出一份红头文件,脸上的表情复杂得让人看不懂。
"老张,你当年买水塔的时候,合同上写的是什么来着?"
张建设愣住了。
06
张建设颤抖着手翻出那份已经发黄的合同。
"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刘主任念着合同条款,声音越来越激动,"老张,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什么意思?"张建设还是不敢相信。
"这块地现在的评估价值,每平方米三万五!你的水塔占地面积算上周围的附属用地,总共1200平方米!"
张峰瞪大了眼睛,开始心算:"1200乘以35000,这是..."
"四千二百万!"刘主任的声音在颤抖。
张建设腿一软,险些摔倒。儿子赶紧扶住他。
"不可能,不可能的。"张建设摇着头,"我就花了670块钱。"
刘主任拿出另一份文件:"老张,这是区政府的征收通知。因为你有完整的产权证明,政府必须按市价补偿。而且,这里马上要建的是杭州新区的CBD中心,你这个位置..."
他指着规划图:"正好在核心商圈的中央位置。"
张峰接过规划图,手都在发抖:"爸,你看,咱们水塔的位置,就在这个最中心的圆点上。"
07
消息传开后,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当年嘲笑张建设的邻居们,现在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老张真是有眼光啊,早就看出这地方要发财。"
"人家是大智若愚,咱们都看不透。"
张建设听着这些话,苦笑着摇头。
"我哪里有什么眼光,我就是没钱搬家,没办法才住下来的。"
李明华也来了,就是当年笑话他的那个老朋友。
"建设,你当年是怎么想的?真的只是因为便宜?"
张建设看着水塔,想起了亡妻王秀娥的话:"她说,不管房子好坏,那是我们的家。也许冥冥之中,是她在保佑我们吧。"
区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办手续的时候,张建设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能不能要一份水塔的拆除录像?还有,能不能留一块水塔的混凝土块给我?"
工作人员很奇怪:"张先生,这有什么纪念价值吗?"
张峰替父亲回答:"这里是我们的家,住了十六年的家。"
08
拆迁的那天,张建设和儿子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挖掘机推倒水塔。
混凝土块掉落的声音,像是在述说着十六年的岁月。
"爸,你后悔吗?"张峰问。
"后悔什么?"
"后悔当年买了这个破水塔,让妈妈和我们受苦。"
张建设摇摇头:"不后悔。如果没有这个水塔,你妈妈病重的时候,我们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如果没有这个水塔,你也不会成为现在这样坚强的孩子。"
他看着儿子:"峰峰,钱只是意外之财。这十六年来,水塔给我们的,是一个完整的家。"
张峰点点头,眼眶湿润了。
一周后,张建设用拆迁款在市中心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剩下的钱存了起来。
他在新家的客厅里,放了一块水塔的混凝土残片,上面刻着一行字:"纪念我们在水塔里的十六年,1993-2009。"
每当有客人问起这块破混凝土的来历,张建设都会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
"有时候,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张建设总是这样结尾。
张峰后来成为了一名建筑师,专门设计经济适用房。他说,他要让更多的人,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管这个家多么简陋。
在他的设计图纸上,总是会画一个小小的水塔,作为自己的标志。
那是对家的理解,对坚持的致敬,对命运的感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