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11月18日下午,“智创未来——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第三批学校授牌暨展演”活动在上海市徐汇中学启幕。随着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10个单位接过授牌,这个致力于非遗传承的校园联盟“朋友圈”进一步扩容,江南丝竹这颗国家级非遗明珠,正以更年轻的姿态扎根长三角校园。
活动尚未正式开场,暖场环节便颇为吸睛。“丝竹AI绘江南”获奖作品汇总视频在大屏流转,孩子们用科技笔触勾勒的江南韵律与丝竹意境相映成趣。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新生舞蹈队带来的《万疆》,舞姿舒展间尽显少年意气。
![]()
授牌仪式前,展演率先登场。上海市徐汇中学汇学国乐团奏响江南丝竹传统名曲《欢乐歌》,竹笛、二胡、扬琴、琵琶等丝竹乐器交织共鸣,一展江南水乡的灵动气韵。第一批授牌学校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带来的江南丝竹“八大曲”《行街》,节奏明快活泼,扎实演奏功底让人们感受到非遗传承的鲜活成果。
随着10所新校正式加入联盟,新成员们即刻亮出学习成果。上海市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演绎的《金蛇狂舞》旋律激昂,这是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江南丝竹传统文曲改编的经典民乐作品,孩子们的演奏让名曲在蛇年金秋焕发出新的活力。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尚音学校带来的《上春山》曲风清雅,展现丝竹乐器的独特韵味。江苏省太仓市荣文小学以一曲《欢乐歌》呼应开场,传递出传承非遗的热忱。授牌之后,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专家聘书颁发仪式,周成龙、王永德、詹永明等的加盟为联盟教学传承注入专业力量。熏风乐社带来的嘉宾展示《三六》,以精湛技艺为师生们呈现了江南丝竹的艺术高度。活动尾声,“丝竹AI绘江南”获奖选手登台领奖并获赠书籍,徐汇中学汇学国乐团与舞蹈团联手展示创新节目《丝路新绿》,丝竹乐声与优美舞姿交融,中西合璧的呈现方式拓宽了非遗表达的边界,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
作为流行于江浙沪地区的优秀民族器乐形式,江南丝竹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你繁我简、你高我低”的技法特色承载着谦让协调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接触丝竹的孩子,都是一颗非遗种子。”在特级教师、徐汇中学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史莉莉看来,无论是未来成长为专业演奏家,还是懂得欣赏艺术之美的受众,这份浸润心灵的文化滋养,都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珍贵的人文底色。而AI赋能、歌舞融合的创新表达,更以科艺融合为核心纽带,让孩子在丝竹韵律与科技创意的碰撞中探索跨界可能——用数字化手段改编古曲、以艺术视角解构乐理、借科创思维活化表演形式,既深化了对非遗的理解,更精准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让江南丝竹在新时代校园里焕发持久且鲜活的生命力。
据透露,作为徐汇区唯一的民乐类龙头学校,徐汇中学构建了高中(龙头)、初中(龙身)、小学(龙尾)校本化民乐课程体系。已编写适合不同年龄的《怡情》《从零起步快速学中阮》等多本学材,还有三门慕课上线上海市名校慕课平台。学校开设了诸多零基础音乐课程,如《中国民族吹管乐》等,配置了智慧钢琴等设备辅助教学,还开设了AI江南丝竹作曲、数字绘画等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课程。
徐汇中学牵头组建的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自2019年成立以来,成员从首批26所学校扩容到现在的50所,开展了专家讲坛、展演、论文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辐射到徐汇区、上海市,还辐射到长三角地区。校长曾宪一表示,江南丝竹“小、细、轻、雅”的风格里藏着江南人文精神,联盟将持续以“传承+创新”为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生不息。
![]()
原标题:《“朋友圈”再扩容!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再添10所新校》
栏目主编:邢晓芳
本文作者:文汇报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