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朱力克
过去几年,中国音乐行业的关键词从未如此复杂:国风崛起、文化自信上扬、AI 颠覆内容生产、数字文化升级……几条看似独立的曲线正在交汇,推动产业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最近,咪咕音乐正式宣布把国风从一个内容赛道提升为平台的第一战略,明确提出打造“国风音乐主场”。这是一个足够大胆、甚至会引发行业震动的决定。
毕竟,在过去十年,中国音乐平台的竞争几乎都放在曲库规模、版权与产品体验上。国风音乐虽然一直在年轻用户中拥有强势文化存在,但从未有一家大型音乐平台,真正把它从赛道提升为战略。
在咪咕音乐的战略框架中,国风是主轴、是平台身份;AI、数字生产力、场景能力是支撑国风生态扩张的能力系统。咪咕音乐董事长、总经理朱泓表示,咪咕音乐的“国风音乐主场”将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这种把文化定义为主体、把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战略思路,在目前的行业里并不多见。这是一条难度更高、投入更深,但更符合当下大势的道路,也将为音乐行业提供一个全新的样本:中国音乐平台的未来分水岭,可能从“拼功能”变成“拼文化”。
为什么咪咕音乐要押注国风?审美、市场、政策三条趋势合流
国风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结构性变化。它的崛起不是由某个作品或某个平台推动,而是用户文化心理、市场扩张速度与国家战略共同驱动的结果。
近几年可以明显发现,年轻人的审美正在发生迁移。他们不再以日韩、美式为唯一参照,而是主动寻找来自自身文化的表达。古典诗词、传统器乐、民族美学元素,成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构建身份的方式。从抖音戏腔热曲,到大学校园里常见的国风社团、汉服文化,再到《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走红,本土文化认同正在成为主流心理。
市场趋势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国潮经济并不是短期情绪,而是进入了具有韧性的增长周期。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预计,到2028年,国潮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当“十五五”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写进顶层设计,国风已不再是圈层潮流,而是时代主旋律。文化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文化+科技”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核心要素,而国风是这一方向下最具有表现力的内容形态之一:它既能承载传统文化,又能天然与数字技术结合。
在音乐领域,国风是增长率最高的品类之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音乐市场消费者主要音乐类型偏好中,35.18%消费者选择国风音乐,仅次于流行音乐。音乐内容在跨界能力上表现突出,影视剧 OST、短视频 BGM、国风演出、文创IP、舞台剧等多个方向都在释放能量。
咪咕音乐参与推出的《国风芳华录》《天籁与少年》这类国风综艺IP ,一经宣布就受到各界关注,也因为他们是具有跨场景传播力和延展性的文化产品。在宣布新战略的2025咪咕生态大会现场,“国风音乐见证官”常思思与《国风芳华录》发起人刘端端亲临助阵,这不仅为大会增添了亮色,更进一步彰显并强化了咪咕音乐在国风内容生态建设领域的强大号召力。
![]()
近期,周杰伦和五月天的版权公司相继与咪咕音乐达成五年长期合作,这也是两家华语乐坛头部巨星所属公司首次与音乐平台达成五年期战略携手。这印证了咪咕音乐“国风音乐主场”战略升级的行业吸引力,也代表了华语顶级音乐人和头部公司对咪咕音乐平台选择国风发展方向的充分信任。
咪咕音乐如何做国风文化主场?内容升级、用户参与、场景渗透
如果说国风是时代趋势,那么“国风主场”就是咪咕音乐对趋势的系统性回应。
不同于大多数平台把国风当成内容分类,咪咕音乐的目标是把国风变成平台的文化身份。这个过程不是做“国风专区”,而是做“国风生态”。核心可以浓缩为三条主线:内容体系升级、用户参与体验、场景渗透。
内容是底座。要把国风当战略,首先要把国风内容当工程来做,而不是项目来推。咪咕音乐正在做的是“国风内容谱系”的搭建,把古风、民乐、戏腔、非遗声腔、国潮电音等不同文化层级统一纳入国风框架,形成一套具有纵深结构的内容矩阵。
它不光做“国风内容合集”,还要建立国风内容“生产线”。除了建立最全、最精品的国风曲库,他还在孵化更多的国风内容:非遗元素重构、民族器乐跨界、戏曲元素解构重组、少数民族音乐全新演绎……
《国风芳华录》《天籁与少年》就是这个体系的集中体现:它们不仅是音乐企划,更是有舞台、有表演、有器乐、有故事、有IP延展能力的综合内容系统。内容从“单点”变成“体系”,国风才能成为战略。
![]()
通过平台赋能,咪咕音乐将旗下核心演艺IP进行战略性升级。其中,国民级IP“音乐盛典咪咕音乐汇”更是在2025年以“国风音乐”为核心主题,汇聚了周深、张碧晨、张信哲、罗云熙等一众实力唱将,成功打造出多个现象级国风舞台,持续引爆网络热度。
当然,国风的生命力在于参与,而不只是播放。年轻人喜欢国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能表达身份、能被共创、能成为社区情绪的一部分。咪咕音乐通过国风活动、用户评论文化、国风主题演出、国风社群运营、明星订阅号等方式,把用户从内容消费者转换为文化共同创造者。年轻人不是单项消费,而是都能在国风里找到自己的身份。
中国移动运营商体系带来的多场景触达,是咪咕音乐区别于其他平台的独特优势。国风视频、音频彩铃等是其他平台没有的触点。当国风在用户每天的拨号、开屏、通话结束提示里反复出现,它就不再是“需要打开应用才能听到的音乐”,而是进入用户生活节奏的文化。
AI如何让国风跑得更快?国风是战略,AI科技是生产力
在国风战略中,AI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当下AI热潮中,行业里常见问题是,技术很强,但不知道用什么场景与价值来落地。咪咕音乐采取了反向路径——先明确国风文化方向,再用 AI 解决具体痛点。
在咪咕音乐的战略里,AI的定位很清晰。咪咕音乐董事长、总经理朱泓解释,文化和科技结合,在全球都是个趋势,国风音乐要出精品、要走向世界,也必然要融合现代技术与传播手段。也就是说,国风是战略,AI科技是生产力,是支撑内容专业化、规模化、可持续化的能力。就目前来看:
AI可以辅助国风音乐创作。精致的国风音乐往往需要戏腔技巧、民乐编配知识、传统声腔理解等,这些本身就是高门槛技能。AI技术使得创作者可以通过智能配器、风格化转换、旋律生成、AI歌声合成等方式,快速生成具有国风特征的创意草稿,这大幅降低了专业门槛,无论是音乐人、泛音乐创作者,还是普通消费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天地。
![]()
AI可以提升国风内容的传播效率。国风的情绪特征、文化标签、语义属性,都与传统音乐推荐的模型不同,需要更深层的语义理解与文化识别能力。AI推荐可以识别用户的文化偏好、情绪需求、节气场景,并在通话彩铃、视频彩铃、移动端首页等多场景中灵活触达,从而让国风内容更精准地到达真正喜欢它的人。
AI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互动。行业首个明星授权商用音乐智能体——AI小亮,是歌手王铮亮和咪咕音乐共创的,它可以理解用户意图、偏好,提供歌曲推荐、聊天陪伴、音乐创作等全方位服务,实现前所未有的情感化、个性化音乐交互。AI小亮是“咪咕知音”的首个产品,是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在音乐场景中的应用,其背后的“AI星辰计划”则意味着更多明星IP将加入这一体系。
![]()
从创作、传播到互动,AI的角色都很清晰:它替代不了文化本身,但可以让文化跑得更快、更远。科技是文化创新创造的推进器,科技的每一次迭代都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突破。抓住这一轮AI浪潮的科技革命机遇,可以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这正符合“十五五”规划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看,咪咕音乐的战略升级不只是企业战略选择,它贴合了文化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用科技激发文化,用文化牵引科技,用“国风”定义中国音乐平台的未来形态。未来音乐行业的竞争,不再是“谁有更多歌”,而是“谁能代表中国文化”。咪咕音乐选择更早地迈出这一步。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