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近期,央视曝光多起医保卡被滥用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药店将日用品伪装成医疗器械,通过医保系统违规套刷;线上平台公然传授所谓“医保卡薅羊毛攻略”,诱导消费者违规使用;更有甚者,通过售卖“医用护肤品”年销售额近千万元,其中600万元来自医保基金。
医保基金本是群众的“救命钱”,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压力,是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防线。上述行为看似占到了小便宜,实则动摇了医疗保障制度的根基,蚕食的是每个人的共同利益。
医保基金并非取之不尽的“蓄水池”,每一分钱的流失,都意味着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可能少一分支持,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就多一分风险。那些遵守规则、珍视保障的人,无形中成了这种失信行为的受害者。
乱象背后,暴露出的是监管的漏洞与部分人规则意识的淡漠。一方面,部分药店、平台受利益驱动,利用政策执行中的模糊地带,将医保卡异化为“购物卡”;另一方面,一些持卡人对医保资金的公共属性认识不足,容易被“攻略”“窍门”等所诱惑,陷入“不刷白不刷”的误区。而线上平台对违规内容的漠视甚至纵容,则进一步助长了此类风气。
治理这一问题,既需要“堵偏门”,也要“开正门”。监管必须精准发力、持续加码。医保、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应形成联动,对线上线下违规行为实施全链条打击,提高违法成本,让企图钻空子者望而却步。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医保定点机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筛查能力,让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清晰可溯、有据可查。
此外,对公众的教育同样不可或缺。要让更多人明白,医保卡里的钱不是个人可以随意支配的“私款”,而是带有互助共济性质的公共基金。只有每个人都视其为不可触碰的“红线”,才能从源头上铲除套刷、滥用的土壤。
医保基金的安全、规范使用关乎国计民生。遏制医保卡滥用,不只是追回几笔资金,更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唯有让“救命钱”真正用在刀刃上,才能让这份保障持续为每一个家庭遮风挡雨,托起我们共同的健康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