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武汉,喜酒;初六,小姑家,满月酒,中间还得陪长辈串门,算下来得住十天。” 手机一震,大嫂把日程表甩进家族群,像扔下一颗小型炸弹。
十天,对年轻人是假期,对七十岁的骨头是马拉松。 祖屋早空了,瓦缝长草,水龙头一拧先喷锈水,住不得。 只能去大哥家,可大哥家两室一厅,平时老俩口加孙子就转不开身,再来四口,床得搭到厨房。
更尴尬的是,哥嫂正冷战,锅碗瓢盆都在甩脸子;侄儿二十八了,回家就躺,酱油瓶倒了也不扶。 你去做客,先得学会察言观色,不然一句“怎么又咸了”就能引爆饭桌。
![]()
身体先举手投降。 高铁三小时加县城一小时大巴,单程七上八下,腰椎像被掰玉米;夜里睡折叠沙发,翻个身骨节奏乐,第二天口腔溃疡准时上线,喝口热水都疼得抽气。 去年回去一趟,整整吃了三周中药才把胃火按下去,这回再来一次,估计得直接住院。
有人出招:干脆在县城订酒店,干净私密,吃饭再过去。 一算价,春节溢价三百多一晚,十天三千起跳,加上来回路费,红包礼金,预算轻松破万。 工薪层一个月工资,就为回去“打卡”?
![]()
网上不是没方案: A 几家合伙租个带院子的民宿,早中晚轮班做饭, kids friendly,老人也能晒太阳; B 把聚会拆成“云围炉”,除夕夜视频连线,长辈照样看孙子跳舞,红包微信秒到; C 错峰探亲,元宵再回去,机票降一半,还能带上公司发的米面油,实惠又体面。
可最难的点不是钱,是“情”字。 大嫂那句“嘛都接不回”,像把钝刀,一下下锉心。 爸妈不在后,老家就成了空壳,回去找不到那口热汤的味儿,只剩一屋子旧照片对你傻笑。
![]()
忽然懂了:故乡不是地图上的红点,是爸妈站在门口挥手的影子;影子散了,红点就成了灰色。 与其硬凹十天“圆满”,不如好好活着,把健康留住,把日子过成自己的节奏。
电话回过去:“大嫂,这次真不折腾了,开春我包个车,把你们接来杭州看花,吃住我全包,咱们慢慢聊。” 大嫂沉默两秒,叹了口气:“行,那你们好好过年,别惦记。”
挂断,长出一口气。 窗外太阳正好,超市开始放《恭喜发财》,年味一样在,只是换了个坐标。 没有父母的老家,回不回都痛;可只要心里还揣着那点儿暖,哪里都能点炮仗,哪里都是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