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医生工资低、医院又哭穷,百姓看病费用却非常高,钱都到了谁口袋

0
分享至



我常在医院缴费处听见类似的抱怨:就开几盒药、做个检查,小一千块没了,可转头就看到医疗行业报告里写着,2024年全国超三成公立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一边是老百姓掏腰包时的肉痛,一边是医院财务报表上的红字,这看似拧巴的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医院真的是大家印象中暴利的地方吗?



医院的吞金兽从来没停过

很多人觉得医院收费高就该赚钱,却没算过医院运转要填多少窟窿,这些支出不是可有可无的弹性消费,全是绕不开的刚性成本,就像一台24小时运转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在花钱。

首当其冲的是人力成本,医护人员的工资常被误解为高薪,可实际上,一名医生从本科到规培结束至少要8年,工作后值夜班、应对急诊是常态。



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月薪大多在1.5万到2万之间,看似不低,但要分摊多年的教育投入和高强度工作的消耗。

而护士群体更辛苦,倒班制、频繁加班,一线城市普通护士月薪普遍在8千到1.2万,可她们要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医嘱执行,一个科室的护士数量往往是医生的3到4倍。



这笔人力账加起来就是不小的数目,一家拥有500张床位的二级医院,单人力成本每月就要超过300万,这还不算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隐性支出。

比人力成本更烧钱的是医疗设备,大家去医院做的CT、核磁、超声,每一台都是天价,一台1.5T的核磁共振仪器,采购价通常在800万到1200万之间。



而更精准的3.0T核磁,价格能达到2000万以上,这些设备不是买完就完事,每年的维护费、校准费都得按比例缴纳,单台核磁的年维护费就超过15万,相当3个普通护士一年的工资。

而且设备有使用年限,一般8到10年就要更新换代,算下来,一家三甲医院在设备上的投入,每年至少要占总支出的25%。



更关键的是,这些设备不能闲置,必须每天满负荷运转才能摊薄成本,可即便如此,很多基层医院的高端设备还是会因为患者量不足,陷入买得起用不起的困境。

还有容易被忽视的公益性支出,这是公立医院的义务,却也是不小的负担,无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救治,还是日常的急诊绿色通道、慢性病健康管理,大多是公益大于盈利。

就像疫情期间,医院要开设发热门诊、储备防疫物资、安排医护人员支援一线,这些投入很多无法通过常规收费回收。

平时的急诊也是如此,遇到无主患者或无法承担费用的危急重症患者,医院必须先救治再谈费用,仅这部分兜底支出,一家县级医院每年就要花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这些支出不像药品、检查那样有明确收费对应,只能靠医院自己消化,久而久之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被多重因素卡脖子的利润

支出像洪水一样不断涌出,可医院的收入却被层层约束,就像开了一家成本高昂的餐厅,却被限制了菜品定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最主要的约束来自医保控费。

现在老百姓看病大多依赖医保,可医保基金的总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人能享受到医保福利,国家不得不实行医保控费调整。



简单说就是给每家医院划定医保报销的额度,超出部分要由医院自行承担,如一家医院全年医保报销额度是5000万,如果实际报销费用达到5500万,那多出来的500万就得从医院的利润里扣。

这就导致医院在诊疗时格外谨慎,既要保证治疗效果,又要控制费用,避免超出医保额度,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立医院的医保超支金额平均每家达到80万。



对于本就利润微薄的医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药品和耗材的降价,更是直接压缩了医院的利润空间,以前医院确实能通过药品加成获得一部分收入。

可随着国家集中采购调整的推进,药价被大幅压低,比如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氨氯地平,集采前每片价格约1.5元,集采后降到0.1元左右,降幅超过90%。

耗材也是如此,心脏支架从以前的均价1.3万元,降到现在的700元左右,人工关节的价格也下降了80%以上,这些降价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医院的利润也随之减少。

过去药品和耗材的利润能占医院总收入的30%左右,现在这个比例降到了10%以下,收入来源被大幅削减,更尴尬的是医疗服务价格的倒挂。



很多人觉得挂号费、诊疗费贵,可实际上,这些直接体现医护人员价值的费用,长期处于偏低水平,比如普通门诊挂号费大多在10到20元,专家门诊50到100元。

而医护人员为患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所付出的时间和专业成本,远不止这个价格,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检查费、耗材费因为成本透明,定价相对合理。

这就造成了劳务不值钱,耗材更值钱的怪现象,医院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增加检查项目,这又让老百姓觉得看病贵,陷入恶性循环。



资源错配与风险叠加的双重压力

除了收支两端的核心矛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医疗纠纷带来的风险,让很多医院的运营雪上加霜,尤其是基层医院,更是举步维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专家云集、设备先进,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一号难求,甚至要提前几周预约,而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却常常门可罗雀,医生护士没事可做。



医疗纠纷带来的经济和声誉损失,更是医院的不定时炸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于,任何治疗都存在风险,即便医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也可能因为患者个体差异出现意外。

可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和家属往往会选择通过纠纷来维权,医院为了平息事态,大多会选择赔偿,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立医院平均每家因医疗纠纷支付的赔偿费用达到35万元。



部分大型医院甚至超过100万元,这些赔偿费用不仅直接减少了医院的利润,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进而影响患者就诊选择。

更重要的是,频繁的医疗纠纷让医护人员倍感压力,很多医生在诊疗时变得保守,不敢尝试有风险的治疗方案,这既影响了医疗水平的提升,也间接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医院亏损就是经营不善,其实不然,公立医院的核心定位是公益性,盈利从来不是首要目标。



就像社区服务中心一样,它的价值在于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是赚钱,医院也是如此,它承担着保障公众健康、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普及医疗知识等社会责任。

这些责任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亏损在一定程度上是公益性的体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看病贵是合理的,而是要区分必需的医疗成本和过度医疗带来的额外支出,前者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后者才是需要改革的重点。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老百姓看病贵与医院亏损的矛盾,不是简单的谁黑谁白,而是医疗成本、调整调控、资源分布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这笔医疗账,既关系到每个家庭的钱包,也关系到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破解这个难题,需要的是系统性的改革,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一系列医疗改革措施正在逐步落地。

DRG付费改革让医院从按项目收费变成按病种付费,倒逼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减少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县域医共体建设让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院的患者量逐渐增加。

运营压力得到缓解,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则在逐步提高医护人员劳务费用,让劳务值钱成为现实,这些改革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正在慢慢理顺医疗行业的逻辑。



对老百姓来说,未来看病可能不会立刻变得便宜,但会更透明,每一笔费用都有明确的去向,每一次检查都有合理的依据。

对医院来说,也不会再陷入既要公益又要盈利的两难,能够在合理的利润空间内,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但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推进都值得期待,毕竟,我们最终想要的,不过是生病时能放心就医,医院也能稳健运转,让这份守护生命的事业,长久而有力。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任免郑元湖、罗东原、张晓强、董依雯、缪京、陈恒、宣锋等职务

上海任免郑元湖、罗东原、张晓强、董依雯、缪京、陈恒、宣锋等职务

中国经济网
2025-11-20 10:55:04
香港第一风水师陈朗,因助人改命受天谴,李嘉诚花费千万为他续命

香港第一风水师陈朗,因助人改命受天谴,李嘉诚花费千万为他续命

郁郁乎文
2024-07-07 22:25:36
江苏假科学家后续,央视一锤定音,坐牢还丢铁饭碗,多人牵连其中

江苏假科学家后续,央视一锤定音,坐牢还丢铁饭碗,多人牵连其中

禾寒叙
2025-11-19 13:32:02
余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百达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余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百达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鲁中晨报
2025-11-20 15:05:03
树倒猢狲散,乌克兰士兵纷纷缴械投降,泽连斯基还得再丢一座城?

树倒猢狲散,乌克兰士兵纷纷缴械投降,泽连斯基还得再丢一座城?

乐天闲聊
2025-11-04 14:29:52
都是亲王为何会有高下之分?实际上,清代的亲王可以分为四个档次

都是亲王为何会有高下之分?实际上,清代的亲王可以分为四个档次

历史有些冷
2025-11-13 21:40:03
交易哈登,真是白痴啊!浓眉卖回洛杉矶?

交易哈登,真是白痴啊!浓眉卖回洛杉矶?

柚子说球
2025-11-20 14:43:22
华谊王氏两兄弟,挥金如土时有多辉煌,人走茶凉后就有多落魄

华谊王氏两兄弟,挥金如土时有多辉煌,人走茶凉后就有多落魄

调侃国际观点
2025-10-16 18:34:39
刚下飞机就收传票,李圣遇袭案二审将至,曾在法院遭被告父亲殴打

刚下飞机就收传票,李圣遇袭案二审将至,曾在法院遭被告父亲殴打

阿纂看事
2025-11-20 09:27:16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政府回应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政府回应

凤凰卫视
2025-11-20 15:41:28
震惊!2026世界杯出现两支荷兰队,原因太神秘!

震惊!2026世界杯出现两支荷兰队,原因太神秘!

澜归序
2025-11-20 02:40:56
傻眼了!女子网购三件价格差了3倍的同款毛衣,收到货一对比懵了

傻眼了!女子网购三件价格差了3倍的同款毛衣,收到货一对比懵了

另子维爱读史
2025-11-18 21:46:05
伊布都要坐不住了?瑞典2亿神锋6场世预赛颗粒未收,一场未赢!

伊布都要坐不住了?瑞典2亿神锋6场世预赛颗粒未收,一场未赢!

田先生篮球
2025-11-19 13:48:46
专访|“这是背叛外交信义的卑劣之举”——韩国专家批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专访|“这是背叛外交信义的卑劣之举”——韩国专家批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新华社
2025-11-20 10:28:03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4队破100奖牌,山东50金霸榜,广东重返第二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4队破100奖牌,山东50金霸榜,广东重返第二

知轩体育
2025-11-20 11:10:58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百态人间
2025-11-05 05:35:03
火箭胜骑士!申京28+11+7准三双,完胜莫布里!他甚至少拿8000万

火箭胜骑士!申京28+11+7准三双,完胜莫布里!他甚至少拿8000万

熊哥爱篮球
2025-11-20 11:34:42
上海旅游忘买丈夫机票,男子心寒独自返家,次日接到妻子崩溃电话

上海旅游忘买丈夫机票,男子心寒独自返家,次日接到妻子崩溃电话

晓艾故事汇
2025-11-17 08:18:53
死的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死的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叨叨话影
2025-11-16 12:45:45
自卫队作战计划曝光:利用潜艇偷袭中国海军舰队,目标击沉福建舰

自卫队作战计划曝光:利用潜艇偷袭中国海军舰队,目标击沉福建舰

十三级台阶
2025-11-19 06:51:28
2025-11-20 16:12:49
三毛看世界
三毛看世界
各种军事武器科普,每日更新
1730文章数 3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数名蔚来车主被销售诈骗160万 称对品牌表态特别寒心

头条要闻

数名蔚来车主被销售诈骗160万 称对品牌表态特别寒心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手机
旅游
游戏
艺术
公开课

手机要闻

2026 Pantone年度色被曝为Lightest Sky

旅游要闻

武陵源夜色变身“阿凡达秘境”

大腿音游《萌萌夹击》更新限时免费“裤袜”DLC

艺术要闻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