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年的四年级上人教版英语新教材,暑假鱼圈就写过解析。
当时,我们的判断是:部分高年级内容下移到了四年级,课本内容更丰富了。虽然整体有难度,但如果孩子三年级也学了新教材,按理说四年级应该可以顺利过渡。
没想到,开学后老师的备课吐槽,比预期中来得更多、更直接。
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的老师,他们在网上屡屡吐槽:单词太难、语法太密集、孩子跟不上……
![]()
图源网络
新教材所设计的“核心素养”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撕裂:老师们仍然被困在基础知识的教授中。
![]()
对0基础学生而言,教材到底难在哪里?从老师的备课吐槽中,我们可以非常具象化地看清现实。
单词太难
所谓的单词难,有两个维度:1)新词多;2)词汇本身难。
早前,鱼圈曾分析过,四上的新版教材比旧版教材增加了32%词汇量,换句话说,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词汇量。
![]()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一位广东老师的吐槽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感觉自己快教不下去了,我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够不到教材的难度。比如一篇小短文,本来应该只有3-5个新学的单词,但学生认识的词汇可能只有5个,且对于这篇短文的教学目标还有阅读技巧和情感目标。但学生连短文的意思都难以读懂,课程难以进行下去,考试时试卷题目意思也不明白,考得很差。”
![]()
图源小红书
对于基础普通的孩子,词汇量一多,意味着课文和题目的难度都上去了。孩子会发现一句话里有太多生词,从而无法正确理解含义。
同时,词汇量一多,对孩子的记忆要求也变高了。要知道对一个没有听力单词储备、基础普通的孩子来说,每一个新单词,他都要记忆单词的字形、字义、字音,这难度不低!
![]()
鱼圈教研老师就曾经亲眼看着亲戚家的0基础孩子指读课本上的单词,不夸张,每个单词都很费劲。
而一旦孩子某几个单元的词汇没掌握踏实,到了下个单元中,就形成了上文老师所说的情况:生词更多,导致看不懂课文和题目意思,拿不到好成绩,内心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词汇本身难,则是由于新版教材词汇表中的79%都为新课标中的二级词。所谓二级词,即小学高年级的词汇。比如四上unit 1的“factory”“worker”就是典型的二级词。
对于这些词汇,老师们普遍吐槽,许多孩子理解有难度,抄也抄不明白。
比如说Community这个单词,有老师反馈,在中国都没有Community这种组织,孩子咋能理解呢?
![]()
图源小红书
还有Delivery worker这样的词,孩子连Delivery都抄不全。
![]()
图源小红书
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还有一层原因是许多孩子的26个字母基础不踏实。26个字母的教学在三上,但是现如今三上承载的内容太多,课时又没有相应变多,所以孩子花在字母上的时间反而少了。当孩子标准书写26个字母都费劲,抄写单词自然更费劲了。
这客观上增加了单词学习的难度。
语法难
语法和单词一样,同样难在两点:1、语法点多;2、对孩子来说过于抽象。
鱼圈总结了四上各个单元的语法点,发现不少单元都不止一个语法点。
![]()
有老师对此吐槽,Part A学一般现在时,Part B学现在进行时,孩子根本接受不了!
![]()
图源小红书
有老师说,讲到语法,下面的大眼睛一双比一双迷茫,第三人称单数、there be、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这真的是3个单元要学完的吗?
![]()
图源小红书
要理解为什么语法对孩子来说这么抽象,还得从根上说起:英语语法是对英语语言里表现出来的一些通用规则和结构的总结。
对于很多从小读分级读物的原版娃来说,这些规则在早期阅读中就已经慢慢渗透了。
比如在《红火箭》Early 1级别里,就会反复出现“情态动词”“一般现在时”这样的语法。
![]()
孩子们在无数个故事场景里看到同样的表达,建立了语感。等到课堂上正式学到这个语法点时,他就能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之前见过的那些,都在遵守这个规则!”
这时,抽象规则就和他已有的经验对上了号。
但对更多没有英语启蒙的孩子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他们之前很少接触这类表达,脑子里没有积累具体的例子。这时直接抛给他一个抽象规则,无异于教不会开车的人侧方停车。
更何况像There be句型和复杂的时态变化,这些在中文里根本没有直接对应的概念,中英句子结构不一样。
举个例子,同样是吃早餐,中文的动词是不用变形的,主要靠添加语气助词等表达时间,而英语则是要对动词进行变形,来精确表达吃的时间和状态。
![]()
尽管四年级的孩子已经能聊很多大道理了,但让他们去理解这种纯英文的思维逻辑,依然非常困难。
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网上取经,询问其他老师同行如何将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语法,讲解得简单易懂。
![]()
图源小红书
可以这么说,在英语学习的路上,单词和语法,考倒的不仅是课桌前的学生,还有讲台上的老师。
![]()
其实,感到不适的,不只是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老师。一二线城市的部分老师,也发现了问题。
在杭州,不少家长向我们反映,从这个学期开始,英语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明显变多了。
譬如,杭州拱墅区某公办一梯队小学,二年级就要求背课文中的句子:
![]()
连作为双某减高地的西湖区,公办小学也开始布置背诵英语课文内容的作业:
![]()
作业中出现了语法专练:
![]()
我们推测,这一变化与新教材使用一年后,校内英语成绩暴露的问题密切相关。
前段时间,鱼圈一位教研老师就分享,她家孩子在杭州某公立校上四年级,这学期单元测试全班一共45个人,竟然有30个同学全都没到90分,班级平均分惨不忍睹。
翻开试卷,我们发现,这试卷表面上看似不难,但对很多没有校外英语学习的孩子来说,真的不简单。
![]()
比如说听力部分,孩子要先读懂单词、句子,然后再根据听到的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但如果一个孩子基础不扎实,他很可能认读单词都需要花不少时间,更别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做题了。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老师们为何选择“回归传统”。
新课标、新教材不断强调核心素养,大家也都在呼吁“英语学习不能再靠死记硬背”。
![]()
但回到现实,落地到教学场景,老师们采取的策略还是跟我们二三十年前差不多,一个字:背。三个字:背背背。
毕竟,如果学生单词都不会,句子都看不懂,还谈什么核心素养?
说到底,背单词、背课文或许谈不上多么科学“高效”,但在当前情况下非常“有效”。它能让孩子看懂句子、看懂文章,并且保证校内考试不出问题。
![]()
说了这么多,鱼圈并不是要大家质疑校内英语教材和教法。
写了这么多文章,我们已经清晰地认知到:校内英语不会因为我们的质疑而改变。
既然如此,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去适应校内英语的变与不变,并拿到好结果。这才是更加务实和要紧的事情。
那如何调整行动?
1、不要小瞧校内英语
考虑到鱼圈很多家庭都有英语启蒙经验,所以我们想强调的第一点是:
不管是不是原版娃,都不要小瞧校内英语。
所谓小瞧校内英语,最直观的就是认为校内英语太简单了,所以校内老师布置的任务不重要,校内英语考试的结果不要紧。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校内考试拿高分,可以有效增强内在动力。假如校内考试成绩很普通,除非孩子已经有校外的KET/PET/FCE成绩,否则孩子和家长还是会底气不足。
所以,不建议完全撇开校内学英语,更建议校内、校外双轨制,进行规划。
2、校内英语最重要的是落实老师的要求
关于校内英语规划,最重要的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现如今教材课容量极大,每周课时又有限,老师布置的任务,肯定是跟考点最相关的任务。
所以,老师让背诵、让打卡的学习内容,都要不打折扣地落地下来。
通常而言,现在抓得紧的老师会要求每个单元背诵2篇Let's talk、2篇Let’s learn的内容,单词表里加粗的单词要求默写。
千万别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传统或者离谱。
![]()
因为试卷里全是这样的考评:
![]()
在此基础上,每次单元测试或作业批改,老师如果有留下评语,务必重视。例如,老师说基础错太多,那就要从单词等基础上进行优化。
这些都能做到,孩子的校内英语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关于校内英语,或者英语新教材,你有什么观点?欢迎评论区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