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热搜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又是一个被“期望”压垮的孩子。
次次考试稳居班级前十,放在哪个家庭本应是件欣慰的事,可这个孩子换来的不是鼓励,而是妈妈一句冰冷的质问:“为什么不是第一?”
久而久之,孩子抑郁了。
![]()
这不是什么极端案例,而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正在上演的“无声悲剧”。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脆弱,可很少有人回头想想:是不是我们递过去的“爱”里,藏了太多的条件?
“都是为了你好”
成了孩子心口最沉的石头
很多父母嘴上说着“你尽力就好”,但眼神里写的全是“你必须赢”。孩子不傻,他们读得懂你的失望,感受得到你无声的对比。
每次考试像是审判,每次排名像是标签。他们战战兢兢地努力,不是出于对知识的好奇,而是出于对父母情绪的恐惧。
久而久之,学习成了任务,成了负担,成了证明自己“配被爱”的工具。一旦某次失手,世界就塌了——因为在那之前,他们早已被灌输“不优秀=不值得”。
焦虑与厌学
是孩子能做出的最后反抗
很多家长跑来问我们:“西安千岛家庭教育,我家孩子怎么突然厌学了?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其实哪有什么“突然”?所有厌学的种子,都是父母一天一天亲手种下的。
当孩子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当他们的情绪永远不被看见,只被问“分数呢”“排名呢”;当他们连难过都不敢,因为怕你说“你就是想太多”……
那他们还能做什么?
只能放弃。用厌学逃避压力,用抑郁呼喊救救自己。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把“孩子”重新放回“教育的中心”
在西安千岛家庭教育,我们一直强调一句话:“先走心,再走成绩。”
孩子不是考试机器,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压力、会累、需要被理解、渴望被认可——哪怕他这次考了第二十名。
我们要做的不是逼他“必须第一”,而是陪他找到“为什么这次没考好”,然后告诉他:“不管怎样,爸妈在这儿。”
只有卸下情绪的枷锁,孩子才能轻装上阵,真正为自己的未来奔跑。
——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不必在“优秀”与“快乐”之间做选择。
因为他们本就值得两者兼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