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逾期资产正被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集中摆上货架,负债人解决历史债务的窗口期悄然开启。
本月,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进入活跃期。据不完全统计,11月待处置不良贷款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先后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资产包。
与此同时,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一笔高达51.42亿元的不良资产转让项目引发市场关注。这笔涉及近14.8万户借款人的资产包平均逾期天数已超过五年。
值得注意的是,为提升处置效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选择在核销不良贷款后,未对借款人展开司法诉讼,即直接挂牌转让,出现“未诉即卖”的新变化。
01多家机构加速出清,不良处置规模攀升
11月份,不良资产处置呈现加速态势。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公告,拟转让不良贷款1578笔,未偿本息合计约1.37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95天。
中邮消费金融紧随其后,发布2025年第二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公告,债权总额约1.84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48天。
更早的11月14日,兴业消费金融连续发布四则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金额合计高达17.67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从963天至1342天不等,显示出这些不良贷款已长期逾期。
本月新面孔也纷纷亮相。海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首次在银登中心挂牌不良资产包。海尔消费金融连发3则转让公告,债权金额分别为5.88亿元、4.37亿元和4.14亿元。马上消费金融的两期转让项目债权金额则高达14.82亿元和3.29亿元。
02民生银行51亿不良转让引关注
不仅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也加入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大军。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期挂牌的不良资产包规模高达51.42亿元,涉及147779户借款人,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856天(约5年)。
这一转让规模显著高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单个资产包,反映出信用卡业务面临的资产质量压力。该行在转让公告中设置了特别条款,明确要求受让方“严禁暴力催收”,且资产包不得二次转让。这一约束条件直接指向该行长期存在的催收方式争议。
公开信息显示,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达658.57亿元,其中可疑类贷款同比增长21.21%,损失类贷款增长10.76%。
03“未诉即卖”成新趋势,处置效率明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为提升处置效率,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选择“未诉即卖”模式,即在核销不良贷款后,未对借款人展开司法诉讼即直接挂牌转让。
例如,中银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在11月发布的两份公告中均明确,所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启动司法诉讼”或“未开展司法清收”。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先诉讼后转让的模式,大大缩短了处置周期。
“未诉即卖”带来多重好处:既符合监管鼓励市场化处置的政策导向,又能快速优化财务报表、降低不良率、释放拨备资金,同时减少催收、诉讼等运营成本。年末是优化报表的重要时间窗口,同时反映出监管部门近年来强化对不良资产处置监管背景下,机构希望通过积极举措减轻历史包袱。”
04银登中心规则调整,起拍价不再公开
在市场活跃度提高的同时,银登中心对不良资产转让公告规则进行了重要调整。自2025年10月27日起,新发布的转让公告不再披露不良资产包的起始价信息,同时新增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的限制。
这一变化与此前公告清晰列明起始价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业内对不良资产处置透明度的讨论。
规则调整旨在打破价格锚定,倒逼专业能力提升。隐藏起拍价后,受让方不能再简单参考表面价格跟风,必须聚焦资产底层数据,自主判断回收预期,让报价回归资产真实价值。
对银行等出让方而言,这一调整能有效避免优质资产包因起拍价偏低被“贱卖”,同时提高劣质资产包的成交概率,让不良资产处置更高效。
05负债人迎来债务解决窗口期
随着大量不良资产包被摆上货架,对于负债人而言,这可能是解决历史债务的难得窗口期。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接手银行和消金公司的不良资产后,通常更愿意通过协商减免方式快速解决债务问题。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转让的不良资产包加权平均逾期天数普遍较长,如海尔消费金融转让的资产包逾期天数最长达2194天(约6年),马上消费金融的资产包逾期天数也在1800天以上。
这意味着这些债务已经长期逾期,原债权机构已将其核销。对于负债人而言,当前市场环境提供了两个有利条件:
一是资产管理公司为快速回收资金,往往更愿意通过协商减免方式解决债务问题;
二是监管对暴力催收的严厉打击,如民生银行在转让条款中明确禁止暴力催收,促使债务催收行为更趋规范。
更值得关注的是,催收可能“专业化”与“持久化”。银行由于机构庞大、流程规范,催收手段相对温和且有边界。而接手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AMC),其核心能力就是债务清收。他们拥有更专业的团队、更丰富的手段和更持久的耐心。以往“拖字诀”对付银行可能有效,但对付AMC,效果将大打折扣。
由于AMC是折价购入债权,存在一定的议价空间。这是与新的债权方协商解决历史包袱争取最优条件的“机会”。但“需要提醒负债人的是,与AMC协商虽有可能达成减免,但过程可能更为专业和持久,且最终方案仍取决于债务本身的情况和受让方的评估,需保持理性预期。
结语:这不仅是金融机构的风险出清,更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管理的标志。根据以往的起拍价来看,当前不良资产包的折扣率已处于较低水平,部分甚至低至1折以下。对长期背负债务的借款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通过协商减免解决历史问题的窗口期。同时部分金融机构正从高速扩张转向稳健经营,通过提前化解不良资产,实现风险出清、财务优化和资本释放,正成为行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声明:本文内容旨在进行政策研究与行业分析,所载观点仅为作者基于公开信息的个人理解与评论,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笔者力求内容准确、客观,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判性参考。本账号主体非新闻媒体机构。转载请联系作者,并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