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中国垃圾?德国好大口气,德财长确认访华,中德该谈清楚了
什么叫“精神分裂”,这回总算见识到了。
11月13日,德国财长克林拜尔一边辱骂着来自中国的包裹是“垃圾”,一边却在为自己即将于11月17日开启的访华之行做着最后准备。
这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双重标准,这简直是把傲慢与偏见写在脸上。
德国这场拙劣的表演,也该让整个欧盟好好想一想,究竟该如何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1月13日,德国财长克林拜尔在欧盟财长会上,说了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
他当着记者们的面,直接说“我们不想要中国垃圾,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市场”。
这话听起来够冲的,但有意思的是,在他说完这话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就确认了:
![]()
这位刚把中国商品比作“垃圾”的财长,11月17日要来中国访问,主持中德高级别的财金对话。
前一天还在公开场合骂人家的东西是“垃圾”,转头就要上门谈合作。
这种前后反差巨大的做法,实在让人看不懂德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其实,克林拜尔这番强硬言论也不是完全没来由。
欧盟正打算对150欧元以下的进口包裹统一收税。
新规下,从中国直邮的包裹每件要交2欧元关税;
如果是先存在欧盟仓库再发货的,每件也得交0.5欧元。
说白了,就是想给中国电商平台,特别是那些提供“小包直邮”服务的,加点“买路钱”。
![]()
但与关税威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克林拜尔此次访华实则带着“救火”的任务而来。
就在10月,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宣布即将开启访华行程,不就因为他在台湾问题上乱说话,被中方婉拒了。
这下德国政府有点着急了,赶紧派财长过来,想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克林拜尔是社民党的人,他这次来,也有点想从绿党手里抢回外交主导权的意思。
克林拜尔的政治算计,显然没考虑到欧洲普通民众的实际需求,他的言论老百姓并不买账。
要知道,中国电商平台Temu和SHEIN每年往欧洲发46亿个包裹,其中超九成都是从中国发出的。
这些便宜又好用的东西,早就成了欧洲普通家庭离不开的日用品。
因此德国网上一片骂声,说克林拜尔太傲慢,根本不懂老百姓过日子。
![]()
民众的不满背后,是德国国内愈发混乱的政治格局。
默茨领导的联合政府支持率只有27%,养老金改革闹得不可开交,执政联盟随时可能散伙。
这种时候,对华政策就成了各党派斗法的工具。
社民党想缓和,基民盟要强硬,谁也说服不了谁。
民间的反对声音并非没有道理,中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强势表现,早已不是靠“关税壁垒”就能轻易撼动的。
2024年,Temu全球下载量达到5.5亿次,成了全球最火的购物APP。
SHEIN更狠,7天就能上新一批货,欧洲品牌3到6个月才能出新品,根本比不了。
电动车市场更是如此,德国车在欧洲销量跌了10%,中国比亚迪却涨了500%。
![]()
欧洲企业急了,政府的办法就是加税。
但专家算过账,就算收了税,中国商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也就少6%左右。
这点影响对中国电商来说不痛不痒,最后多花钱的还是欧洲消费者。
加税政策的尴尬,恰恰反映了德国对华关系的核心矛盾:经济上高度依赖,政治上却刻意疏远。
2025年前8个月,中德贸易额飙到了1634亿欧元,中国又坐回了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光是德国三大车企,每年从中国市场卷走的欧元就得上千亿!
这么大的钱袋子摆着,难怪高达92%的在华德企都铁了心要扎根,这“钱途”谁舍得扔?
可另一边,德国政府似乎有点“上头”,非要砸5000亿欧元重金去搞6G赛道,明摆着是想跟中国较劲,摆脱依赖。
![]()
但这事真能成吗?
别忘了,德国制造业的命脉,七成多的稀土、八成的汽车芯片封装,都离不开中国。
真要硬拆台,产业链一断,德国工厂恐怕得趴下一大片。
经济上明明深度捆绑,政治上的炒作却频频试探中国底线。
11月3日,王毅外长在与德国外长通话时明确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的根基,不容动摇。
他还提醒德方别搞“麦克风外交”,就是别在公开场合乱说话。
然而,就在克林拜尔财长准备动身来华的前几天,德国议会就整了个幺蛾子。
11月12日,他们居然请了沈伯洋在议会开所谓的“听证会”。
![]()
沈伯洋可是大陆列为“顽固台独分子”名单中的一员,专搞分裂那一套。
即使10月底被大陆立案调查,但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在德国联邦议会大楼门前录视频公然挑衅,刻意发到网上炒作。
德国议会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公然踩踏中国的红线。
面对这种局面,德国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绿党和基民盟想通过对华强硬转移国内矛盾,但德国商界坚决反对。
瓦德富尔访华被取消后,德国工业协会就骂他损害了企业利益。
想想也挺讽刺的,当年东西德统一,中国是坚定支持的。
现在德国在台湾问题上摇摆不定,不少人说这是忘恩负义。
![]()
面对欧盟加税,中国电商早有准备。
他们在匈牙利、波兰建了海外仓,本地发货就能避开大部分关税。
中国电商应对背后,是中方对贸易摩擦愿意谈,但得相互尊重的理性态度。
如果德国继续挑事,中国也不是没有办法。
全球90%的稀土在中国手里,要是减少对德国出口,德国汽车和新能源产业立马就得趴下。
当然,中国的“愿意谈”,并非毫无底气的妥协,关键选择权其实在德国手中。
德国现在其实就两条路:要么跟着美国搞对抗玩贸易保护,结果肯定是物价飞涨,工厂受不了也得跑路。
2018年老美对咱们发起贸易战,最后自己难受成啥样,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
到头来吃亏的是谁,大伙都看得见。
要么就选合作这条路,电动车、绿色能源,这些都是大趋势。
德国要是能和中国在这上面携手,没准真能找到新的经济发动机。
巴斯夫、大众这些德国巨头都在加大对华投资,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要想在眼下经济寒冬中好过点,还得靠中国市场。
这些大企业的行动,比什么声明都实在,也印证了德国学界不少明白人的观点。
德国有个研究所的话说得挺妙:“抱着旧地图,可找不到新大陆。”
意思很清楚:别抱着过去那套零和博弈的老黄历不放了,合作共赢才是这个时代的活法。
克林拜尔这次来,说不定就是德国人脑筋开始转弯的一个信号。
![]()
但真想改善关系,德国光靠嘴皮子不行,得拿出点真东西。
特别是在台湾这种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管住自己的手和嘴才是真尊重。
毕竟,“嘴上嚷嚷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这套,糊弄不了人,也玩不长久。
一边要缓和一边踩红线,一边赚中国钱一边说“垃圾”。中德关系的结在诚意不在关税,放下傲慢平等谈路才通,耍小聪明迟早砸自己脚。
参考文献:
1.五常融视界:《不要那些低于150欧元的“垃圾”德国好大口气,德财长确认访华,中德该谈清楚了》2025-11-16
![]()
2.观察者网:《德国财长启程访华:应该与中国直接对话》2025-11-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