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领取免费百万医疗险!”“0元激活全年意外保障!”——从短视频弹窗到手机短信,从超市推销台到电梯广告,“免费保险”的宣传无孔不入。但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吗?揭开诱人话术的面纱,这些“免费福利”往往暗藏玄机,消费者稍不留意,就可能从“薅羊毛”变成被收割的“羔羊”。
“本以为是个福利,结果却成了‘花钱买教训’。”市民刘女士无奈地表示。上周,刘女士在短视频平台看到“0元领重疾险”的广告,广告宣称只需填写姓名和手机号即可激活。抱着“不花钱就试试”的心态,刘女士随手提交了个人信息。三天后,刘女士收到银行卡168元扣款短信,经咨询保险公司得知,所谓“免费保险”实为首月免保费,次月起将自动扣除全年费用。刘女士说:“广告全程强调‘0元’,却未提及后续扣费,也未要求确认付款信息。”当刘女士申请退保时,保险公司客服以“已超过7天犹豫期”为由,仅退还50元。
老年群体更易成为目标。68岁的张女士在小区门口被一名自称“保险推广员”的人员搭讪。对方以“免费领取意外险”为诱饵,声称仅需登记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即可办理。出于对保障需求的考虑,张女士提供了个人信息。然而此后,她开始频繁接到各类金融产品的推销电话,更令人震惊的是,来电者竟能准确报出她的家庭住址。在持续受到骚扰后,张女士被迫更换了手机号码。“如果知道会泄露隐私,我绝对不会要这份‘免费保障’。”谈及此事,张女士仍然后悔不已。
“保险的本质在于风险转移,而非提供‘免费福利’。”拥有10年从业经验的保险专家黄女士指出,“套路式免费保险”通过隐瞒关键条款或诱导性宣传,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会侵蚀行业公信力。黄女士强调,合规的免费保险推广应当做到:条款透明、流程规范、权责清晰,这才是维护消费者利益与行业健康发展的正途。
黄女士提醒市民,投保应优先考虑自身实际需求(如健康险、意外险等),并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点或正规代理渠道选择产品,避免因“免费”噱头而偏离理性决策。
来源:商丘日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