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高中生当博导后续!92年高校漏洞实锤,原因曝光,津贴能否追回
文 | 鱼吖吖
编辑 | 鱼吖吖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
谁能想到啊,“1994年陕西高考状元、日本九州大学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就这一串听着能闪瞎眼的头衔,居然全是假的!
江苏科技大学两年前把这号人物当“顶级人才”供奉,直接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出的条件更是让人咋舌:140万年薪、300万安家费,外加每年500万科研经费。结果呢?2025年11月校方一纸通报,直接戳破这场惊天骗局:这位叫郭伟的“学术大咖”,真实学历就只有高中!
![]()
说出来都觉得魔幻,郭伟的造假简直糙到离谱。所谓的高考状元,查遍档案没这人;海外博士学历、德国科研经历,相关机构根本没记录;号称发表170多篇SCI论文,权威数据库里搜不到一篇;就连“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级首席科学家”这些荣誉,不是冒用同名学者的成果,就是PS的假证书。更讽刺的是,那个唬人的“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竟是花钱就能买的民间头衔,学界根本不认可。
可就是这么漏洞百出的履历,居然顺顺利利通过了高校的层层审核。后来才扒出来,江苏科技大学的人才引进审核,基本就是形同虚设。既没主动去核实信息真假,也没考校过郭伟的实际专业能力,就因为急于凑“人才政绩”、想打造学术名片,对着光鲜头衔两眼放光,连校内老师的质疑都当耳旁风。
![]()
郭伟入职后更是露了馅。科研项目啥也没搞出来,给学生上课也是东拉西扯,博士生问个专业问题,他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干脆回避,反而天天琢磨着压榨学生劳动力。最后还是学生们实在忍不了,觉得这导师跟简历上的“泰斗”根本不是一个人,匿名举报才戳破了这场骗局。
截至现在,郭伟两年里骗走的钱已经累积数千万了。这些钱本来是用来支持真正科研的国家拨款和学校资金,大概率早就被他挥霍一空。从法律上说,他这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搞不好要判十年以上,但想把钱追回来,难如登天——资金流向乱得很,说不定早就被转移或者花光了,全额追回基本没可能。
![]()
其实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几年就有本科毕业生伪造博士文凭,在高校混了好几年教授,骗了住房和科研经费,直到被助手举报才翻车。教育部数据显示,高校人才引进造假案例虽然逐年减少,但海外头衔造假、学历造假还是占了大头。这些骗子浪费的不光是钱,更是真正科研人员的机会,太让人心寒了。
现在江苏科技大学说要问责相关人员、排查漏洞,涉事学生也重新分配了导师,但大家的疑问还没解开:审核环节到底是谁在放水?要是郭伟没想着冲击中科院院士触发材料核查,这骗局是不是还得继续?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因为这种“走过场”的审核,错失了机会?
![]()
高校本来是做学问、搞科研的净土,人才引进不该只看纸面履历。这场“高中生变博导”的闹剧,真该给所有高校敲个警钟:审核得把好关,既要查信息真假,更要考实际能力。别再让骗子钻了空子,也别寒了真正搞科研的心。
![]()
你怎么看这场离谱的学术骗局?觉得高校该怎么堵住审核漏洞?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