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特斯拉起诉30多家中国公司,冲上热搜!
![]()
事情也很简单:前两年那会儿,新能源补贴火,企业买车能领钱,但政策有规矩——非私家车得两年开够2万公里,车企先垫付补贴,达标后再找政府报销。
特斯拉当时给不少企业购车垫了钱,合同里也写得明明白白“里程不够退补贴”。结果两年期满,不少车没跑够数,特斯拉拿不到政府的钱,只能回头找购车企业要,不给就起诉。
此事最初因特斯拉起诉无忧传媒要求退还7761元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而引发广泛关注。
![]()
无忧传媒方面最新回应表示,目前双方已达成和解,特斯拉也提交了撤诉申请。据无忧传媒出示的和解协议,其已在11月17日向特斯拉退付相关款项7761元,特斯拉一方将在2个工作日内向诉讼平台提交撤诉申请。
![]()
其实,特斯拉的这次起诉并非个例!
根据媒体报道,过去4个月,特斯拉已在全国范围内起诉30多家企业,涉及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南等地。深圳、嘉兴、上海等地的企业也收到通知,因车辆未达国补里程要求,被要求退还7000-15000元不等的补贴。
有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已和特斯拉庭前和解,协商后退还金额还降了点。”
事实上,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追讨补贴款。早在2022年6月,就有企业收到特斯拉的《补交款项通知函》,甚至收到短信提醒:“你的车快满两年了,里程不够,赶紧多开!”
![]()
从法律层面看,特斯拉确实站得住脚。合同条款写得很清楚:若车辆未满足里程要求,购车方需退还补贴。
说起来,2019-2022年新能源补贴疯狂期,车企为了销量拼命垫付,如今潮水退去,只剩一地官司。
目前,大多数被起诉企业都选择退款和解,毕竟为几千块折腾官司不划算。但这件事也给大家提了个醒:签合同前,真得仔细看条款了,无论是多靠谱的企业,不然迟早会被市场教育一顿。
对于这件事,网上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特斯拉“不近人情”,连沟通都省了直接告。可反过来想,特斯拉早在2022年就发过催款函,甚至发短信提醒。购车企业自己也承认车没跑够,二话不说打款结清,特斯拉立马撤诉,流程干净利落。那些说特斯拉霸道的,咋不说企业签合同时不看条款?
而事实上,网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特斯拉的,表示合约精神,合情合理!追讨补贴没毛病!
“人家的法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而且欧美公司习惯用起诉里解决问题,在人家眼里给你寄律师函和给你打招呼是一样。”
![]()
“人家跟你讲法律,你想着讲人情,人家跟你讲人情,你却要讲法律,真是一个既要又要的巨婴,以为什么都自己说了算”
![]()
“我就不相信买车的时候,特斯拉不提这个事情。没做到,直接法律途径解决,有什么不好?就互联网这尿性,来个什么奇形怪状的客户装可怜什么的,你让特斯拉怎么做?直接诉诸法律才是最正确的”
![]()
“起了个怪了凭啥讲情道德绑架最让人唾弃”
还有人拿国产车企举例,表示“特斯拉在中国才是可以随便骂的国产车你骂骂看人家法务部动不动吧”
说白了,这不是特斯拉和中国企业的矛盾,是“守规矩”和“钻空子”的较量。
新能源补贴疯狂期,车企为冲销量垫付补贴,企业为省钱买车,本是双赢;可潮水退去,没遵守规则的人总得买单。
特斯拉的追讨,本质是把补贴政策的“潜规则”摆到明面上,也给所有企业上了一课:合同不是废纸,签字就得认账。
在我看来,网友支持的从来不是特斯拉这个品牌,而是对“按规矩办事”的期待。网友一边倒支持特斯拉,压根不是崇洋媚外,是这理儿实在太站得住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