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春天,北京国家围棋队的训练室内落针可闻。22岁的芮乃伟九段——当时中国女子围棋的巅峰代表,正面对一个改变她职业生涯的决定:因“违反纪律”被取消国手赛参赛资格。这一处罚在中国围棋界掀起轩然大波,被称为“芮乃伟事件”。
![]()
事件的导火索是芮乃伟与队友江铸久因纪律问题被调整出国家队。此后,两人远赴美国,但风波并未平息。1992年,第二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特邀二人参赛,中国围棋协会以“维护纪律严肃性”为由坚决反对,最终抵制了该届赛事。这一决定让中国围棋与世界顶级赛事短暂割裂,而芮乃伟却在应氏杯赛场写下传奇:她一路击败多位强敌,夺得第四名,至今仍是女棋手在这一“围棋奥林匹克”中的最佳战绩。
回望当年,中国围棋正处于追赶日韩的关键期。聂卫平在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三连胜”点燃国人的围棋热情,而芮乃伟的出走与处罚,则暴露了体制与棋手个人发展之间的张力。有评论认为,她的棋风犀利如“妖刀”,计算精准且富于侵略性,本可成为中国围棋攻坚的利器,却因规则与时代的局限远走他乡。
三十六年后的2024年,另一声惊雷炸响于棋枰之侧。22岁的职业女棋手秦思玥在比赛中使用人工智能程序作弊,被中国围棋协会处以“撤销职业段位、取消成绩、禁赛八年”的严厉惩罚。这是AI时代围棋界面临的全新挑战:当“阿尔法狗”颠覆千年棋理,作弊手段也悄然升级。
![]()
秦思玥事件背后,是围棋与AI爱恨交织的复杂图景。AI训练已成为职业棋手日常,但比赛中借助AI分析则触碰了公平竞争的底线。她的处罚力度堪称中国围棋史上之最,折射出协会对技术作弊“零容忍”的态度。有资深裁判指出:“围棋不仅是技艺之争,更是心性与道德的修炼。‘戏棋’之举,亵渎了棋道。”
两起事件,相隔三十六载,却如同围棋史上的两面镜子:芮乃伟的处罚关乎纪律与体制,秦思玥的惩处直指科技与诚信。前者发生在围棋的“前AI时代”,棋手的命运与国家赛事紧密相连;后者则诞生于AI重塑棋坛的今天,技术伦理成为新的命题。
![]()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女棋手的命运均与“规则”紧密交织。芮乃伟曾在自传中写道:“棋盘上每一步选择都有代价,人生亦然。”而秦思玥的教训则警示后人:在AI模糊了人类棋艺边界的时代,对规则的敬畏才是棋手立身之本。
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曾在某次论坛中坦言:“围棋的魅力在于其无限可能,但规则是守护这片天地的基石。”从芮乃伟到秦思玥,中国围棋在维护公平与纪律的道路上始终态度鲜明。这两声“雷声”,不仅是处罚,更是对棋坛未来的深沉叩问:当科技与传统碰撞,我们该如何守护围棋的纯粹?
![]()
棋局终会收官,但棋道永无止境。这两次处罚,如同定式中的“试应手”,在中国围棋发展的长河中激起的涟漪,至今未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