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 2024 年是「大模型上云」的一年,那 2025 年,很明显轮到「大模型下楼」——走向实体机器人。
最近,具身智能公司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10 亿元人民币 A+ 轮融资。 这一轮由 吉利资本领投,北汽产投战略投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由京国瑞与首程控股共同管理)联合注资,背后还有多家国际产业巨头的战略资本加持。
资金主要将投入到其端到端VLA 具身大模型 ERA-42的持续迭代与落地应用上;吉利资本、北汽产投的加入,也为其在智能制造、智能出行等产业场景打开了更大的协同空间。
从“具身大脑”到“人形本体”:一体化全栈路线
和不少只做「算法大脑」的公司不同,星动纪元从一开始就走「具身大脑 + 人形本体」软硬一体全栈自研路线,目标是通过通用大脑 + 通用机器人,让机器人成为可大规模部署的「可靠伙伴」。
其具身大脑ERA-42已经可以精准控制高自由度、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全身关节,以及五指灵巧手,并已经在物流、商业服务等场景中开始实际应用——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 Demo,而是真正在搬箱子、分拣货、做服务。
商业化提速:订单破 5 亿,海外占比约一半
在商业模式上,星动纪元采取的是「工具 + 方案」双线齐进:
一端面向开发者,提供具身智能相关的开发工具;一端面向企业,做具体行业场景的解决方案。
业务布局上,则是典型的「国内深耕 + 海外拓展」:
- 在国内,重点做具身智能行业解决方案落地,已经与吉利、雷诺、顺丰、TCL、海尔、联想、世纪金源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其中物流行业单笔最大订单接近 5000 万元,并沉淀出可复制、可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 在海外,则更多面向开发者与前沿机构市场,海外收入/订单目前已经占到约 50%
官方披露,目前星动纪元总订单额已突破 5 亿元。 在全球市值 TOP10 科技巨头中,有 9家已经是星动纪元的客户,海外业务覆盖 北美、欧洲、中东、日韩等区域,并成为 SKILD AI、字节跳动、MIT、Stanford、清华、北大等机构在具身智能方向的优先合作伙伴之一。
对一家聚焦具身智能的公司来说,这样的订单体量与客户结构,基本可以说明,它已经显著走出了「只会在舞台上表演两分钟」的早期阶段。
ERA-42:从“中国唯一,全球 1/4”到世界模型融合 VLA
星动纪元把自己的技术路径,归纳成一个物理世界 AI 的飞轮:「模型 – 本体 – 场景数据」正向循环——用更强的模型驱动更好的机器人本体,用更多真实场景积累更有价值的数据,再反哺模型。
在控制能力上,ERA-42 已经实现了对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全身和五指灵巧手的精细控制。官方给出的定位是:这是中国唯一、全球四个之一能够同时实现「全尺寸人形 + 五指灵巧手精准控制」的具身大脑系统,其它三个分别是Figure Helix、特斯拉 Grok、英伟达 GR00T。
在架构设计上,星动纪元在2024 年 9 月提出了「分频 VLA」思路——通过HiRT 快慢分层架构,用 latent 向量连接70 亿参数的世界模型和4000 万参数的执行模型:慢模型负责理解世界,快模型专注执行动作,尽量把具身智能的复杂度拆解开。此后,从2024 年 10 月到 2025 年 3 月,包括PI、Figure、Google、NVIDIA在内的多家机构,相继发布了各自版本的分频 VLA 架构。
在世界模型融合方面,星动纪元在2024 年 12 月发布了融合世界模型的 VLA 算法框架VPP(Video Prediction Policy)并选择开源——把机器人可用的数据,扩展到海量互联网视频。简单说,就是让机器人一边「预测未来画面」,一边规划和执行动作,真正实现「边想边做」。
到了2025 年 10 月,清华大学陈建宇团队联合斯坦福 Chelsea Finn 团队(PI 联创)提出可控生成世界模型 “Ctrl-World”,让机器人可以在「想象空间」中提前完成任务预演、策略评估与自我迭代。在陌生场景下,任务平均成功率据介绍提升了44.7%,进一步验证了世界模型路线在具身智能上的价值。
从实验室到工厂:物流、制造、服务多场景落地
在应用层面,ERA-42 已经在物流、制造、商业服务等多个方向形成闭环,开始进入「场景越丰富、模型越聪明」的正反馈阶段。
- 物流场景中,星动纪元的人形机器人与灵巧手可以完成药品、日化品、包裹等物品的分拣、供包、扫码等任务,已经在真实工厂和仓储环境中持续运行。
- 制造场景中,重点突破的是「零部件抓取 – 高精度装配 – 质量检测」这条典型工序链,以「机器人供件员、分拣员、装配员、搬运工」的身份嵌入生产线。
- 商业服务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承担门店客座区清洁、物品递送、导游导览等工作,在一些大型活动现场也担当讲解与互动角色。
官方披露,在部分具体场景下,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已经可以达到约 70%的目标水平,对于人力紧张、劳动强度高的岗位,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际替代与补充价值。
三大产品线:95% 硬件自研撑起“具身栈”
如果说具身大脑 ERA-42 是软件层的「中枢神经」,那星动纪元这两年铺开的,则是完整的「具身硬件栈」。
在硬件侧,星动纪元给出的数字是: 从 零件、部件到整机,硬件自研比例超过 95%。包括关节模组、灵巧手、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都是自己做,通过全栈自研与供应链垂直整合,尽量把「命门」握在自己手里。
产品层面,它已经搭建起覆盖科研、工业、服务的三大产品线,并保持相对密集的发布节奏:
- 2024 年 11 月:发布「电竞手」星动 XHAND 1
- 2025 年 5 月:发布更轻量的「精灵手」星动 XHAND 1 Lite
- 2025 年 6 月:发布面向服务业的轮式服务机器人星动 Q5
- 2025 年 7 月:发布面向工业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 L7,以及其半身模块星动 M7
其中,灵巧手产品线采用全直驱、利好强化学习的设计,已经成为不少全球顶尖具身实验室的常用配置:仅在2025 年 CoRL上,就有多篇依托星动纪元灵巧手完成的论文被收录,来自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摩根大通等机构的论文获得最佳论文提名。同时,凭借可操控100 种工具的能力,这一产品也被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选为末端执行器,使机器人从传统的「握拳」「夹爪」结构,进化为更接近人手形态的五指灵巧手。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L7则被定位为国内首个实现「大运动 + 巧操作」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大会中拿下原地跳高冠军、创造跳远世界纪录的同时,也在制造和物流场景里扮演供件员、分拣员、装配员、搬运工等角色。
而轮式服务机器人 Q5,已经在海尔、卡萨帝、联想集团、世纪金源、大熊猫基地、成都科幻节等企业与活动中落地,一边做简单家庭任务实训,一边提供导览讲解、门店引流、商品介绍、快递派送等服务。
一轮融资,撬动一个“物理世界 AI 飞轮”
这轮近 10 亿元的 A+ 轮融资,对星动纪元来说,更像是一份阶段性答卷:
技术上,从分频 VLA、世界模型,到 ERA-42 具身大脑的多场景落地;
产品上,从灵巧手到全尺寸人形、再到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已经基本成型;
商业上,总订单额破 5 亿,海外业务占比约一半,客户从科技巨头到头部高校与研究机构。
随着本轮融资的落地,星动纪元会进一步加速其「模型 – 本体 – 场景数据」物理世界 AI 进化飞轮,在更多真实场景里推动具身智能的规模化部署。
至于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真正走进你我的日常生活,这依然是一个需要时间慢慢回答的问题。但可以确认的是: 像星动纪元这样既做大脑又做身体、既做科研又做商业的公司,正在把这个答案,往前推近了一大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