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小卞今天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居民贷款暴跌与存款暴涨的深层原因,普通人如何抓住67万亿投资风口。这波财富新机遇真的能错过吗?
![]()
魔幻双标现场
打开手机银行,一边是新增存款突破12万亿的喜报,一边是贷款数据暴跌3600亿的预警,这届年轻人的搞钱操作堪称魔幻。
以前是借钱消费、贷款买房,现在是现金为王、绝不负债,就连银行客户经理都吐槽,拉贷款比拉存款难十倍,送米送油都没人愿意填申请表。
这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心态大转弯,不是大家突然变抠,而是现实教会所有人,稳字当头才是王道。
现在的居民财务状况,主打一个冰火两重天。
全国居民债务收入比飙到142%,相当于一年工资全用来还债还不够,得再白干四个多月才能清账,这数据比美德日这些发达国家还夸张,直接创下历史新高。
另一边,大家存钱的热情堪比追星,新增存款直奔14.26万亿,5年期存款利率才2.5%,存的人却比去年多了18%,定期存款占比更是冲到74.3%的历史峰值。
![]()
最直观的转折点在2025年10月,居民贷款直接少了3604亿,创下近20年最大降幅。
要知道以前就算遇到金融危机、疫情冲击,每个月大家还能新增四五千亿贷款,金九银十更是信贷旺季,结果去年这俩月直接速冻。
全年居民贷款增速跌到-65%,这哪里是波动,分明是经济心态的180度大转弯。
有意思的是,这种变化不分贫富。
股份制银行数据显示,有钱客户买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比例从22%涨到41%,股票、高风险理财碰都不碰。
普通老百姓更实在,把钱锁进长期定期,信用卡、消费贷直接卸载,仿佛这些借贷工具是洪水猛兽。
说白了,现在大家都在打一场钱袋子保卫战,存钱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不借钱是怕给自己挖坑。
![]()
![]()
为啥突然不借钱了?
没人天生愿意当守财奴,大家之所以对借钱敬而远之,全是现实逼出来的清醒。
首当其中就是债务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142%的债务收入比可不是数字游戏,很多人工资到手先还房贷、信用卡,剩下的刚够柴米油盐,根本没余粮再背负新债务。
经济学里早有定论,债务收入比超过130%,居民借贷意愿就会断崖式下跌,现在都超这么多,谁还敢借钱?
还有就是对未来收入没信心。
经济转型期,不少行业在调整,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今天还在上班,明天可能就面临优化,没人敢保证稳定收入。
政策层面已经使劲浑身解数,降息降准、首套房首付降到15%、房贷利率跌破3%,但大家还是不敢买房。
毕竟背着几十年房贷,万一收入断了,房子可能就没了,这种风险谁也承担不起。
![]()
消费市场更是直接躺平,2025年双十一提前一个月搞百亿补贴,结果被骂史上最冷。
支付数据暴露真相,大家纷纷关掉花呗、信用卡,改用借记卡付款,购物车只留刚需品,非必要消费一律清零。
短期消费贷一个月少了2866亿,以前先消费后还款的超前模式彻底凉了,不是大家不想花,是真的不敢花,怕万一急需用钱拿不出。
这种转变本质上是对过去20年生活方式的反思。
以前总觉得借钱能让日子过得更好,买房靠贷款、消费靠透支,结果债务越滚越大,最后压得喘不过气。
现在大家主动减债、疯狂存钱,不是消极躺平,是理性的自我保护,毕竟在不确定的时代,手里有现金,心里才不慌。
![]()
楼市消费遇冷,银行犯愁
大家集体只存钱不借钱,直接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惨的当属房地产行业。
百强房企卖房收入同比暴跌40%,以前高周转、高杠杆的玩法彻底失灵,房地产上下游60多个行业跟着遭殃,建材、家电、装修企业纷纷面临资金周转难题,曾经的黄金产业现在举步维艰。
消费市场也在经历大洗牌,汽车、家电、化妆品这些非刚需消费品销量连续下滑。
以前商家一门心思搞消费升级,主打高端高价,现在发现大家只认性价比,信贷分期的套路完全不管用。
那些还没转变思路的企业,要么降价促销,要么被市场淘汰,毕竟消费者已经不吃超前消费那一套了。
![]()
银行更是两头为难,政策放出去的钱没人借,企业不敢投资,居民不愿消费,大量资金趴在银行里睡大觉。
为了让大家把钱取出来,银行一降再降存款利率,但大家宁愿把钱转到货币基金、国债这些更安全的地方,也不愿消费或投资。
钱在银行体系里打转,流不到实体经济,政策再给力也难以刺激经济,这就是经济学家说的流动性陷阱。
就在大家忙着存钱防风险时,全国67万亿投资大潮涌来,不少人慌了,这么多钱流入市场,是不是要通胀了?80年代万元户存钱变缩水户的悲剧会不会重演?
其实真相恰恰相反,这波投资不是来收割的,是给普通人打开了财富新通道。
![]()
先搞懂这67万亿的分量,差不多是2024年全国GDP的一半,比2008年四万亿投资多16倍,广东投9.2万亿、浙江7.5万亿、重庆4.4万亿,各省加起来近66.89万亿,数字确实吓人。
别以为还是修桥铺路的老套路,这次投资方向早就变了,重点砸向5G基站、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些新质生产力。
瞄准实体经济升级,而且要3到5年慢慢落地,相当于给经济慢炖补汤,不是大水漫灌,短期物价暴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啥80年代万元户会缩水?因为当时投资只是简单扩张,钱印出来了但商品没跟上,物价自然涨。
现在完全不同,大家都爱存钱、企业不敢投资,钱都趴在银行里,就像鱼塘里的水被海绵吸住了。
67万亿投资就是用高压水泵冲开堵塞的水管,让钱流进实体经济,而且这些钱用来造产品、建设施,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变多了,钱自然不容易贬值。
核心真相是财富逻辑变了,以前靠房产、存款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拼的是能力和资产配置。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家庭70%以上资产在存款和房产里,通胀率逼近3%,存款利率才1%左右,钱存银行其实是在慢慢缩水。
80年代万元户的悲剧,不是因为钱变多了,是只懂存钱不懂让钱生钱。
![]()
2025年居民贷款暴跌3600亿,存款暴涨12万亿,这不是偶然,是一个新时代的信号。
低杠杆、高储蓄、重稳定的日子来了。
这个时代或许有短期困难,但长远来看,大家债务压力小了,日子过得稳了,经济发展才能更可持续。
137万亿居民存款不是死钱,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救命钱,也是抓住新机会的种子钱。
67万亿投资大潮已经到来,财富逻辑早已改变,只靠存钱守不住财富,只会让钱慢慢缩水。
小卞认为,普通人要做的,是合理配置资产、提升自身技能、避开投资陷阱,在稳的基础上抓住时代红利。
毕竟账面上的数字只能让人睡前安心,脑子里的技能和合理的资产配置,才能让人醒来不慌。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稳而不躺、守而有为,才是普通人最靠谱的搞钱之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